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计入营业税金和成本的税金有哪些

经济法计入营业税金和成本的税金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5-08-25 11:19:34

㈠ 中级《经济法》知识点:企业所得税与工资以及三项经费


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和工资三项经费的知识点都是在大题中连在一起考的,所以今天就拿一个大题来说说相关的知识点,和深空网一起来看看吧。
(一)企业所得税、工资以及三项经费
大家看了应该会联想到,这都是与税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那么就会涉及到税前扣除的问题,有些公司还会涉及到公益性捐赠和国债这部分,三项经费的扣除限额一不一样,这都是要经过仔细计算过的。
(二)案例分析
某企业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下: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的收入为8000万元,产品的销售成本为30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180万元,销售费用900万元,财务费用为120万元,管理费用为1100万元,与销售产品有关的营业外支出有700万元,其中包括直接捐赠支出的80万元,全年计入成本费用并实际支付工资的是900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6万元,职工福利费7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50万元,经过了税务机关的核定,该企业当年的合理支出的工资标准为780万元,那么,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为多少?
解析:
1、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企业所得税、工资以及三项经费知识点
2、直接捐赠支出的80万元,不能扣除;
3、营业外支出可扣除的金额为=700—80=620万元
4、工会经费限额=700*2%=14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6万元,应该调增16—14=2万元
5、职工福利经费=700*14%=98万元,实际发生了70万元,可以据实扣除
6、职工教育经费限额=700*2.5%=17.5万元,应该调增50—17.5=32.5万元
7、工资和三项经费调增=900—780+2+32.5=154.5万元
8、应纳税所得额=8000—3000—180—900—120—1100—620+154.5=2234.5万元
9、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234.5*25%=558.625万元

㈡ 会计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各有哪些

一级会计科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科目,是会计用语。如:银行存款、存货、短期借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生产成本等。

二级会计科目,又称明细分类科目或明细科目。是对一级会计科目所属经济内容作较详细分类的科目。

其他货币资金二级科目: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二级科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利润分配二级科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资本(或股本)的 普通股 股利,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补亏。

长期股权投资二级科目(权益法):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

财务费用二级科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汇兑收益、汇兑损失、手续费,现金折扣。

销售费用二级科目: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工资、福利费、业务费等。

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

要了解更多财务操作可以找恒企教育,在恒企教育会计培训班,帮助学员掌握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重难点,提高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加强对会计、税收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提高会计职场晋升能力。

㈢ 助理会计师的《经济法基础》要怎么复习

经济法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经济法规,另外就是税法。

对于经济法规应掌握如下方法:
第一,学习经济法要懂会计。
因为经济法里面有会计法规,如果不懂会计,对经济法的理解不是很透彻。
第二,学习经济法需要记忆。
经济法和会计法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需要大量的记忆,而且对于这种记忆必须明确,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绝对不能死记硬背。
另外,对于经济法中的关于税法部分,首先要把税目、税率以及税费的运算掌握好,只有这样,在学习税法的时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总之,学习经济法,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有些同学有时候会觉得很枯燥,死记硬背,觉得难度很大,其实经济法应该在比较的基础上记忆。其他规定的条目,建议考生在记忆的时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某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不同点的内容重点记忆。这样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可以加深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经济法基础》这本书中的术语以及表达都非常严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反复记忆,以达到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㈣ 《经济法基础》考点: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以下内容是由我整理的初会《经济法基础》考点: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希望您喜欢!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人总额,减除不征税收人、免税收人、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一)收人总额

企业收入总额是指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人。包括:销售货物收人,提供劳务收人,转让财产收人,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人,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人,接受捐赠收人以及其他收入。

(二)不征税收人

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人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人。

(三)税前扣除项目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人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扣除标准

1.工资、薪金支出。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标准扣除。未超过标准的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超过扣除标准的只能按标准扣除。

3.社会保险费。

4.借款费用。

5.利息费用。

6.汇兑损失。

7.公益性捐赠。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8.业务招待费。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人的的5‰。

9.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10.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

11.保险费。

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

12.租赁费。

13.劳动保护费。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

14.有关资产的费用。

企业转让各类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允许扣除。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费,准予扣除。

15.总机构分摊的费用。

16.资产损失。

17.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其他项目。如会员费、合理的会议费、差旅费、违约金、诉讼费用等。

(五)不得扣除项目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

3.税收滞纳金。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5.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8.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9.与取得收人无关的其他支出。

(六)亏损弥补

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而且,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七)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财产净值,是指有关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㈤ 初级经济法税法怎么记

含税来金额折算为不含税源金额公式=含税价/(1+税率)
例如:含税金额为1170,那么折为不含税为:1170/(1+17%)=1000

不含税金额折算为含税金额公式=不含税价*(1+税率)
例如:不含税金额为1000,那么折为含税为:1000*(1+17%)=1170

其实两者道理都是一样的。

不懂再追问

热点内容
劳动局现劳动法 发布:2025-08-25 15:08:45 浏览:52
2020年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真题 发布:2025-08-25 15:08:33 浏览:518
北京吴宁律师 发布:2025-08-25 15:02:43 浏览:112
劳动法每月正常工作时间 发布:2025-08-25 15:02:06 浏览:826
民警审讯条例 发布:2025-08-25 14:47:24 浏览:966
张雷锋律师 发布:2025-08-25 14:41:46 浏览:49
如何开展道德教育 发布:2025-08-25 14:34:33 浏览:662
李洪律师 发布:2025-08-25 14:20:32 浏览:561
司考经济法考多少分 发布:2025-08-25 14:19:24 浏览:636
海信集团法律顾问 发布:2025-08-25 14:18:38 浏览: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