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2月28日

婚姻法2月28日

发布时间: 2021-01-21 15:12:09

1.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 )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决定》。修改后的《婚姻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是本次《婚姻》法修改的重大举措,不仅强化了婚姻法律精神,完善了婚姻法的立法体制,也赋予了当事人明确的可寻求救济的法律依据。现在主要应当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离婚损害赔偿的制度上来。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概念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配偶一方违法侵害他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配偶方所受的损害,过错配偶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 从国外立法看,离婚损害赔偿是大陆法系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有之的救济性法律制度。早在1791年法国《宪法》中就曾规定“法律视婚姻为民事契约”,基于婚姻契约原理,当配偶一方因过错违反婚姻契约所规定的义务,无过错的配偶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最早明文规定离婚过错赔偿的是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其次是1920年的北欧诸国的婚姻法,1931年的中华民国民法典也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日本民法虽无关于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明文规定。但学说判例均承认离婚损害之存在。① 长期以来,我国未采用婚姻契约理论,婚姻家庭方面的关系虽然也涉及财产内容,但主要是人身关系,而不是契约关系。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占主导地位,财产关系属于从属依附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婚姻法一直未对离婚中的过错赔偿制度作任何规定。司法实践中,因夫妻一方存在过错而使夫妻关系破裂,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无任何法律依据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害。尽管1993年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在分割夫妻财产时应照顾无过错一方,由于这种照顾只是分割中的参考因数,从数量和范围上也仅限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不能涉及过错一方的个人财产,结果是以“照顾”代替“赔偿”,模糊了是非,淡化了责任,从而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过错方的违法行为也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失去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① 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所形成的人身上和财产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婚姻的伦理本质决定了婚姻负载了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社会内容。过错配偶的重婚、纳妾、通奸、姘居及虐待、遗弃等过错行为,均违反了婚姻义务的要求。过错配偶的这些违法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使无过错配偶承受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可以说,对故意侵害配偶权利的过错行为的补救法律的立法空白,减轻甚至取消了过错配偶侵害配偶权利的法律责任。再加上现代婚姻立法对无过错离婚主义的确立,使离婚不再是对无过错方的一种惩罚,而是对已死亡的婚姻的确认和解除。
在婚姻立法中,确立离婚过错赔偿制度,使无过错方在离婚时得到物质上的补偿,宜于使无过错方心理上得到平衡,减轻或抚平其心理上的痛苦,从而确实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对于侵害配偶权利的过错方,也具有警示作用,并为追究其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二、离婚损害赔偿适用的条件 离婚当事人中有过错的一方对无过错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一方具有法定过错的行为 所谓有过错的行为,就是《婚姻法》46条规定的四种行为之一: (1)重婚 它是指双方或一方有配偶,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虽未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实际上构成重婚的违法行为。即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两种情况。前者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后者指有配偶者虽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却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重婚严重破坏了家庭社会的稳定,违背了婚姻家庭法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严重伤害了无过错方的感情和利益。鉴于实践中大量的重婚表现为事实上的婚姻,因此对于重婚应当从实质意义上认定,而不能仅从形式意义上认定。不能把后婚是否登记作为认定重婚的唯一标准。只要其存在实质意义上重婚的婚姻关系,既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关系,就应认定其重婚行为已经构成。①①在司法实践中,虽然我们已经不在承认和保护未经登记的婚姻,既未经登记的婚姻是无效的婚姻,但对于无效婚姻亦不影响其重婚的认定。认定其重婚主要是基于对一夫一妻制度的保护,而非对违法婚姻的保护。如果仅以婚姻是否有效作为认定重婚的根据,则势必会放纵重婚的行为,削弱对重婚的打击力度。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它是指有配偶者与非本人配偶的第三人共同生活,保持稳定的婚外性关系。它是重婚以外的破坏一夫一妻制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姘居,即人们通常说的“包二奶”“包二爷”等行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以两性关系为基础,同时还有经济上或其他生活方面的特殊关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而且败坏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因而被婚姻法明令禁止。这些行为导致离婚后,过错方的以上行为是导致离婚的导火索,理应赔偿无过错方的损失。 (3)实施
怎样界定家庭暴力?我国新《婚姻法》未作规定。200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其明确作了规定,指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据中国科学院调查,全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占30%,近年来,由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不断增多,施暴者理应对受虐者给予损害赔偿。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它是指经常性的对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与精神上的摧残、折磨,使其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虐待包括积极的作为,如对家庭成员进行殴打、冻饿、禁闭、捆绑、强迫过度劳动、侮辱、咒骂、讽刺、不让参加社会活动等行为;也包括消极的行为,如不给衣食,有病不给治疗等。生活中常见的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父母虐待子女,子女虐待老人,儿媳虐待公婆。 遗弃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抚养的一方,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的违法行为。需要赡养、扶养、抚养的一方是指家庭成员中年老、年幼、患病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生活的人。遗弃家庭成员侵犯了家庭成员的受扶养的权利,从而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困难,甚至给健康、生命带来危险,因此,新《婚姻法》明文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无过错方只有在对方具备了上述四种情形之一的情况下,才能有权提起离婚损害赔偿之请求。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上述四种情形,必须严格把握,既不能做出扩大解释和理解,也不能做出限制解释和理解。即并非在离婚案件中对于离婚有过错的,都要给付无过错方损害赔偿。 这就意味着婚姻法要引进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适用范围上是有限的,所指的过错是有特定含义的,是一种客观的行为过错,即行为人实施了重婚或不以夫妻名义但形成婚外同居关系、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形式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行为,表明其具有过错,因此在离婚后应承担赔偿责任。就是说,能够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理由是法定的,过错的概念是特定的。一方面,不能将此种过错理解为导致夫妻之间感情不和最终离婚的一般过失。也不能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理解为对第三者插足的行为请求赔偿。 2、受害方受到损害 此处的“损害”是指对方的“重婚”、“婚外同居”、“虐待”、“遗弃”的行为给配偶另一方造成的伤害。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两种。财产损害是指过错方对无过错方财产权益的损害,可以分为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两种。实际损失是指现有财产和利益的减少。可得利益的损失是指无过失方应得到或能够得到却没有得到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损失不应包括
“扶养请求权”,因为扶养是以夫妻身份的存在为前提的,当然,在离婚以后如果一方生活有困难,可以请求有负担能力的一方给予财产上的资助。可得利益的损失也不应包括“继承期待权”,因为继承期待权是以夫妻身份的存在为前提的,而且依据继承法的规定,可以以遗嘱取消配偶的继承权。① 精神损害是指加害人的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的精神活动的损害。在法律理论上,精神损害既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损害,也包括精神利益的损害。生理上的损害主要是对受害人的生命、健康、身体各部分所造成的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损害主要是对受害人的情绪、感情、思维、意识等进行伤害,造成受害人心理上产生恐惧、不安、愤怒、焦虑、悲伤、绝望等不良心态;精神利益的损害主要是指侵害了受害人的精神利益,比如法律规定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贞操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人身利益从而造成的精神利益的损失。 3、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过错行为,必须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造成无过错配偶遭受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的直接原因。离婚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均属于物质损害,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过错行为是发生损害结果的直接原因,才能认定有因果关系;离婚精神损害,只需确认配偶一方有法定的过错行为而直接导致离婚的,就可以认定。但是,如果过错行为未导致离婚,受害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提出追究过错方的侵权责任的,应按婚内侵权行为处理不使用离婚损害赔偿。 4、请求人无过失 “无过失方”是既没有从事《婚姻法》46条规定的四种行为之一,也没有从事《婚姻法》第49条所谓的其他违法行为的配偶一方。《婚姻法》第49条所谓的其他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违反婚姻自由原则的违法行为,如包办、买卖婚姻、借婚姻索取财务等行为;除重婚、婚外同居以外的其他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如通奸、卖淫、嫖娼、破坏军婚等行为;违反《婚姻法》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但虐待、遗弃行为除外;如果配偶双方均有上述一种或数种过错行为,不应理解为双方均有损害赔偿请求权。① 三、损害的认定及其赔偿依据 离婚损害赔偿主要具有三方面的功能:第一,填补损害;第二,精神抚慰;第三,制裁、预防违法行为。对于离婚损害赔偿来说,既有物质损害赔偿,又有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损害赔偿原则,损害赔偿是以受害人在实际上所遭受的损害为前提的。这种损害不仅有直接的和间接的财产损害,而且更主要的是精神损害。财产损害在一般情况下是有行的
损害,其认定并不困难。一般而言,对于离婚赔偿中的财产损害多少赔偿多少的原则,即离婚过错方承担责任的大小,应以其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为限,损害多少就赔偿多少。 对于精神损害怎样认定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7号)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2、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3、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与受理”。②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弥补了婚姻法未明确规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不足。而且就该条的规定我们可以得知,自然人(受害方)在提起时,完全可以依据本规定向过错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赔偿其数额应如何确定呢?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一点,离婚损害赔偿中的精神赔偿,对受害芳而言是一种精神抚慰,对过错方而言是一种法律制裁。其次,也应考虑以下因素:1、过错方的过错程度。过错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应较重,过错程度属于一般的,则其应承担的赔偿金数额可以适当少些。2、过错方对受害方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过错方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譬如,同样是与他人非法同居,配偶一方在与他人非法同居期间染上严重性传播疾病,并将该疾病传播给另一方配偶的,这就可以视为侵权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4、过错方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5、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关于离婚赔偿金的给付方式,我们认为可以由夫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损害赔偿金原则上应一次性给付。如一次性给付却有困难,可分期给付。分期给付的,经权利人请求,法院可责令义务方提供抵押物或签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以担保给付义务的履行。 四、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及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包括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和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是指因配偶一方的过错行为而遭受损害的另一方。我国新《婚姻法》将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仅限于无过错配偶,而不采取过错相抵原则。 如果是因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由此受到损害的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否也可以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呢?我们认为,离婚损害赔偿是因配偶一方婚内实施法定违法行为而导致离婚,过错配偶因此造成无过错配偶物质的和精神的损害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和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婚姻关系的当事人,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不宜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

有闲心在知道提问 网络一下结果有的是

2. 怎样写证婚词

证婚词

各位来宾,抄各位朋友袭大家好!
今天是个良辰吉日,在这个大吉大利的日子,我们英俊潇洒的新郎XX先生和典雅漂亮的新娘XX女士喜结百年之好,真可谓是珠联璧合,天赐良缘。在这里我代表各位嘉宾:
祝福你们小两口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祝福你们小家庭甜甜蜜蜜,美满幸福;
祝福你们在事业上比翼齐飞,前程远大。
来宾朋友们!你们是友谊的使者,你们是人间的鹊桥,你们的光临使这里春意更浓,你们的到来令现场蓬荜生辉,你们的祝福让婚礼更显精彩。做为证婚人,今天,我郑重宣布:两位新人的结合符合婚姻法的规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福!

3. 新婚姻法老公赌博欠债,离婚老婆要不要还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七条规定:新婚姻法老公赌博欠债,离婚老婆不要还。

《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如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由此可看出,“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七条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共同债务。

(3)婚姻法2月28日扩展阅读:

对于因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或者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上述违法犯罪活动的借贷关系,依法不予保护。《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参考资料:汉台区人民政府网站-《新婚姻法全文》

4. 事实婚姻受法律保护吗

《婚姻法》不承认事实婚姻。但刑法中的重婚罪,有配偶而与他人形成事实婚姻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形成事实婚姻,即使没有到民政部门进行结婚登记,仍然可以认定是重婚。

事实婚姻是一种婚姻存在的方式,广义指男女双方在主观上具有永久生活的目的,在客观上具有未经结婚登记机关登记,未领取结婚证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狭义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4)婚姻法2月28日扩展阅读:

事实婚姻在我国长期大量存在原因主要有:

(1)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国民间流行仪式婚,许多人认为,只要举行了婚礼,亲朋好友认可,就是夫妻了,没有必要再履行法律手续。

(2)婚姻登记不方便。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而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结婚登记有一定困难。

(3)登记制度不健全。比如,有的当事人到了婚姻登记机关,因办事人员不在等原因不能登记。有的擅自提高法定婚龄,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实现。

(4)婚姻登记搭车收费。比如有的要收计划生育押金、户口迁移保证金等。

(5)法制宣传不够。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对婚姻登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人不具备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为逃避国家对婚姻的管理和监督,故意不登记,造成事实婚姻状态。

5. 领结婚证要准备什么材料

第一,男友双方需要提前准备好身份证,身份证必须是有效期内的才行
第二,男友双方家回庭的户口本,结答婚也是需要在户口本其中一方归属地进行登记的
第三,男女双方身份证的复印件,身份证的复印件两面都是需要复印在同一面上面
第四,男女双方户口本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需要复印户口页和结婚本人的那一页
第五,准备好这些基本资料以后,就去登记处,领取窗口号码,领取结婚证明的表格
第六,最后就是在办理结婚证的工作人员指导下填写资料,然后签名按手印就可以领取到结婚证

6. 东莞可以办理异地结婚证吗

不可以的。婚姻法有规定 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目前国内都不可以在异地办理结婚证。你可以打电话到相关部门去问一下。

办理结婚证到一方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持户口本、身份证、照片(合影)、如离婚须持离婚证,双方到场,方可办理。(注:有些地方需要婚检)

如何办理结婚证
政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全国人大2001年4月28日修正)
二、《婚姻登记条例》 (国务院令[2003]第387号)
三、《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 (民政部2003年9月24日发布)
结婚登记
一、结婚登记条件
1、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
2、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3、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4、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二、结婚登记提交的证件
1、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3、当事人提交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
三、结婚登记的程序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补办结婚登记或复婚登记的,按照结婚登记程序办理。
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四、结婚登记的时限、收费标准
1、登记时限:证件材料齐全,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2、收费标准:国内结婚登记每对9元。

热点内容
法治在线论文 发布:2025-08-25 11:47:44 浏览:122
北京明正司法鉴定 发布:2025-08-25 11:46:51 浏览:264
在法院撒谎 发布:2025-08-25 11:41:53 浏览:969
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 发布:2025-08-25 11:29:03 浏览:390
本科是自考研究生是法律硕士司考 发布:2025-08-25 11:27:31 浏览:502
农用车交通法规问题 发布:2025-08-25 11:20:12 浏览:637
陆中宝2018经济法 发布:2025-08-25 11:19:37 浏览:719
经济法计入营业税金和成本的税金有哪些 发布:2025-08-25 11:19:34 浏览:223
广西劳动合同法产假 发布:2025-08-25 11:13:34 浏览:557
专利司法鉴定机构 发布:2025-08-25 11:12:51 浏览: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