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建筑行政法是法律体系中的第几层

建筑行政法是法律体系中的第几层

发布时间: 2021-01-31 10:44:57

Ⅰ 简要阐述中国建筑工程法律体系的构成

  • 比较长,楼主根据自己需要选取

  • 建筑工程法律体系是由很多不同层次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规章组成的,建筑工程法律体系组成形式一般由宝塔形和梯形两种。建筑工程法律体系宝塔形结构形式,是先制定一部建筑工程基本法律,将建筑工程领域内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都在该法中作出规定,然后再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建筑工程专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一些建筑工程具体问题进行细化和补充。建筑工程法律体系梯形结构形式则不设立建筑工程基本法律,而以若干并列的建筑工程专项法律组成建筑工程法律体系的顶层,然后对每部建筑工程专项法律再配置相应的不同层次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作补充,形成若干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建筑工程专项法律体系。根据《立法法》有关立法权限的规定以及中国实际情况,中国建筑工程法律体系采用了梯形结构形式,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 (一)建筑工程法律

  • 建筑工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有关建筑工程的各项法律。建筑工程法律是建筑工程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建筑工程法律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法》、《城乡规划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

  • (二)建筑工程行政法规

  • 建筑工程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有关建筑工程的各项行政法规,其效力低于建筑工程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建筑工程行政法规的名称常以“条例”、“办法”、“规定”等名称出现。建筑工程行政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

  • (三)建筑工程地方性法规。

  • 建筑工程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并颁布的,或者较大的市(即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并颁布的有关建筑工程的各项地方性法规。建筑工程地方性法规在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

  • (四)建筑工程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 建筑工程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所制定并颁布的有关建筑工程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建筑工程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建筑工程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建筑工程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建筑工程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在其所管辖的民族自治地方具有法律效力。

  • (五)建筑工程部门规章。

  • 建筑工程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根据建筑工程法律与行政法规制定与颁布的有关建筑工程的部门规章。建筑工程部门规章一方面将建筑工程法律与行政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以便于其更好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作为建筑工程法律与行政法规的补充,为有关政府部门的行为提供依据。建筑工程部门规章对全国有关建筑工程行政管理部门具有约束力,但其效力低于建筑工程法规。

  • (六)建筑工程地方政府规章。

  • 建筑工程地方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即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建筑工程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工程地方性法规制定的有关建筑工程的地方政府规章。建筑工程地方政府规章在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

  • (七)建筑工程技术法规。

  • 建筑工程技术法规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建筑工程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定额、方法等技术文件。建筑工程技术法规是建筑业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经济技术作业、建筑管理监测的依据。

  • (八)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与国际标准。

  • 中国参加或与外国签订的调整经济关系的国际公约和双边条约,以及国际惯例、国际上通用的建筑技术规程都属于应当遵守与实施的中国建筑工程法律范畴。如FE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涉及有形贸易、无形贸易、信贷、委托、技术规范、保险等诸多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的调整必须遵守中国承认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际通用的技术规程和标准。

Ⅱ 中国的房地产法律体系由哪五个层次构成

中国的房地产法律体系由(建设法律、建设行政法规、建设部门规章、地方性建设法规和规章)五个层次构成。
扩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具体是:
1. 建设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行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律,是建设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等。
2. 建设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颁行的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规,其效力低于建设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行政法规的名称常以“条例”、“办法”、“规定”、“规章”等名称出现。如 《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 、 《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 等。
3. 建设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与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制定颁行的法规。
4. 地方性建设法规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颁行的或经其批准颁行的由下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只能在本区域有效的建设方面的法规。地方性建设法规促进了本地区建设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建设立法提供成功的经验。
5. 地方建设规章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颁行的或经其批准颁行的由其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设方面的规章。其中,建设法律的法律效力,层次越往下的法规法律效力越低。法律效力低的建设法规不得与比其法律效力高的建设法规相抵触,否则,其相应规定将被视为无效。以上供参考。

Ⅲ 简答:我国建设法规体系由哪五个层次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我国建设法规体系由
建设法律、建设行政法规、建设部门规章、地方性建设法规和规章五个层次组成
。具体是:
1.
建设法律

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行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律,是建设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等
2.
建设行政法规

指由国务院制定颁行的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规,其效力低于建设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行政法规的名称常以“条例”、“办法”、“规定”、“规章”等名称出现。如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3.
建设部门规章

指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与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制定颁行的法规
4.
地方性建设法规

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颁行的或经其批准颁行的由下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只能在本区域有效的建设方面的法规。地方性建设法规促进了本地区建设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建设立法提供成功的经验。
5.
地方建设规章

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颁行的或经其批准颁行的由其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设方面的规章。其中,建设法律的法律效力最高,层次越往下的法规法律效力越低。法律效力低的建设法规不得与比其法律效力高的建设法规相抵触,否则,其相应规定将被视为无效。

Ⅳ 我国法律体系由那几个层次构成

一、宪法(以宪法为主导部门,并包括以下附属部门)国家机关组织法、政府机构改革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选举法、国籍法等。
二、经济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国民经济计划法、基本建设法、财政法、金融法、工业企业管理法、农业经济管理法、商业管理法、交通运输法(包括海商法、航空法等)、对外经济关系法(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经济合同法(与民法中合同法之间关系待定)等。
三、民法
四、家庭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婚姻法、计划生育法、亲属和继承法等。
五、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土地法(包括土地征用法)、森林法、草原法、能源法、水利法、水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
六、劳动法和社会福利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工会法、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法、劳动保护法、职工奖惩法等。
七、文教科技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教育法、科学法、专利法、发明奖励法、新闻法、出版法、文艺法、广播电视法、文物保护法等。
八、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民政管理法、治安管理法、城市规划和建设法、卫生管理法、交通管理法(一般指维护城镇街道、公路等方面交通秩序的法规)、工农商行政管理法(包括企业登记法、商标法等)、行政诉讼程序法等。
九、刑法
十、司法程序法(以刑民事诉讼程序法为主导部门,并包括以下附属部门)律师法、公证法、调解法和仲裁法、劳教法、劳改法、监狱管理法、国际私法(指冲突法)。
十一、军事法。

Ⅳ 建筑法规体系的构成是什么

建设法规体系的构成:所谓法规体系的构成,就是指法规体系采取的结构形式。建设法规体系是由很多不同层次的 法规组成的,它的结构形式一般有:宝塔形和梯形两种。

建设法规体系,是指把已经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设法规、建设行政法规和建设部门规章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完整统一的框架结构。包括地方性建设法规和建设规章。建设法规体系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建筑行政法是法律体系中的第几层扩展阅读:

建设行政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性保证实施的,国家建设管理机关从宏观上、全局上管理建设业的法律规范,对促进国家建筑业发展,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1)城市规划法,对应的行政法规是城市规划法实施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2)市政公用事业类法规,对应的行政法规是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3)村镇建设类法规,对应的行政法规是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风景名胜区管理类法规,对应的行政法规是风景名胜管理暂行条例。

(5)工程设计类法规,对应的行政法规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暂行规定、注册建筑师条例。

(6)建筑法,对应的行政法规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Ⅵ 法律理论知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中的三个层次包括

后面的三个层次

Ⅶ 建设法规体系的组层及各部分的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我国建设法规体系由建设法律、建设行政法规、建设部门规章、地方性建设法规和规章五个层次组成。具体是:
1. 建设法律
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行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律,是建设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等
2. 建设行政法规
指由国务院制定颁行的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规,其效力低于建设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行政法规的名称常以“条例”、“办法”、“规定”、“规章”等名称出现。如 《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 、 《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 等
3. 建设部门规章
指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与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制定颁行的法规
4. 地方性建设法规
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颁行的或经其批准颁行的由下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只能在本区域有效的建设方面的法规。地方性建设法规促进了本地区建设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建设立法提供成功的经验。
5. 地方建设规章
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颁行的或经其批准颁行的由其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设方面的规章。其中,建设法律的法律效力最高,层次越往下的法规法律效力越低。法律效力低的建设法规不得与比其法律效力高的建设法规相抵触,否则,其相应规定将被视为无效。

Ⅷ 我国各立法机关及其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层次包括哪五个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际条约与协定。

宪法的内立法机关是第容一届全国人大的第一次会议,具有最高效力。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基本法只能由全国人大制定,效力低于宪法。国务院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效力低于法律。

民族区域自治以及特别行政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港澳特别法,属于对法规和法律的变通性规定。地方政府可以制定规章,国务院部门也可以制定部门规章,效力低于法规。

(8)建筑行政法是法律体系中的第几层扩展阅读:

广义上的法律有宪法(具有最高效力)、法律(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法规(省一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行政规章(省一级政府)、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括号内为立法机关。

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保障。

Ⅸ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建筑法》属于什么部门

你好!


个人认为是行政法,理由如下:


1、从该部法律的第二条来看,这部法律的目的是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关系是一种行政关系。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


2、经济法,也是国家的一种管理关系的法律,但是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就这个层面才说,个人认为建筑法不太符合。


补充一下,以下作为参考: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四个方面的社会关系:国民经济管理关系、经济协作关系、市场经济主体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以及涉外经济关系。

国民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经济组织、公民之间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协作关系,是指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公民相互之间在经济往来中产生的、由国家调控的经济关系;

市场经济主体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是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涉外经济关系,包括涉外经济管理关系和涉外经济协作关系。


第一讲 绪论、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
第二讲 基本原则、地位、经济法律关系
第三讲 经济法主体、企业法律制度概述
第四讲 企业法律制度(市场准入、特殊企业、国有企业等)
第五讲 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
第六讲 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
第七讲 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破产法概述)
第八讲 市场规制法概述、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九讲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十讲 期中考察、反垄断法
第十一讲 反垄断法
第十二讲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三讲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第十四讲 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律制度
第十五讲 宏观调控法概述、固定资产投资法、国有资产管理法
第十六讲 财政法、税法
第十七讲 金融法、对外贸易法


满意请采纳,不同意可讨论,谢谢

Ⅹ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建筑法》属于什么部门

《建筑法》复属于行政法这一法律制部门。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一共有七大法律部门,它们分别是: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2民商法、3行政法、4社会法、5经济法、6刑法、7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
根据基本法律知识,我们首先可以排除1、6、7三大法律部门。我国建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可见,颁布建筑法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其行政管理色彩较浓。当然,建筑法中有对建筑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也对社会经济秩序有一定的规制维护,涉及一些刑事条款,规定了诉讼上的一些环节。但其主要立法目的在于行政管理,因此,《建筑法》应当属于行政法这一法律部门。

热点内容
论述企业经济法 发布:2025-10-01 04:26:28 浏览:664
劳动法的奖惩办法 发布:2025-10-01 04:22:10 浏览:743
刑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发布:2025-10-01 04:21:33 浏览:999
管仲法治观 发布:2025-10-01 04:19:28 浏览:66
新形势下准则和条例 发布:2025-10-01 04:17:07 浏览:740
朗读者法院 发布:2025-10-01 03:46:08 浏览:252
劳动法关于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规定 发布:2025-10-01 03:41:44 浏览:377
写法治宣传语 发布:2025-10-01 03:41:44 浏览:369
司法厅黄 发布:2025-10-01 03:32:22 浏览:509
每天学点劳动合同法 发布:2025-10-01 03:08:44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