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的主题
① 行政法规定的主题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回实施和答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
中文名
行政法基本原则
提出者
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学者论述
应用学科
法学、宪制、行政管理
适用领域范围
普遍性
适用领域范围
司法领域
② 行政法学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
第二节 行政法关系: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 行政法学的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第二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节 被授权的组织与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第四节 公务员
第五节 行政相对人
第三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第五节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第四章 抽象行政行为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第二节 行政立法行为
第三节 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第五章 具体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命令
第二节 行政征收
第三节 行政许可
第四节 行政确认
第五节 行政监督检查
第六节 行政处罚
第七节 行政强制
第八节 行政给付
第九节 行政奖励
第十节 行政裁决
第六章 行政合同
第一节 行政合同概述
第二节 行政合同的种类与作用
第三节 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和解除
第七章 行政指导
第一节 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种类、意义与作用
第三节 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指导制度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第一节行政程序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第九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第一节 行政违法
第二节 行政责任
第三节 行政责任的种类与方式
第十章 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
第一节 国家赔偿法概述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
第三节 行政赔偿
第四节 国家赔偿的方式、标准和费用
第五节 国家补偿
第十一章 行政复议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
第十二章 司法审查
第一节 司法审查概述
第二节 司法审查的原则
第三节 司法审查的对象与范围
第四节 司法审查的主体及其管辖
参考书目
后记
图书信息
书 名: 行政法学
作者:周佑勇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307070219
开本: 16开
定价: 22.00元
③ 行政法学的涵义
行政抄的英文表达是Administration ,其涵义除了行袭政外,还有管理、执行、实施等意义。由此可见,执行、管理是行政的一项最基本的涵义。 在行政法学领域中,学者们一般从以下四种不同的路径来界定行政的含义: 第一种,从行政内涵与外延范围大小的不同进行界定。 依此方法,行政的概念有广义、狭义和最狭义的区分。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狭义的行政观把国家的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最狭义的行政认为行政就是除立法、司法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 第二种,从消极的和积极的不同的定义方法进行界定。 第三种,特征描述说。通过对行政进行描述性说明来界定行政。 第四种,从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的行政的区分进行界定。 从行使职能的机关的性质着眼,说明行政的含义的,是形式意义上的行政。从国家职能的性质着眼,说明行政的含义的,则是实质意义上的行政。 本书认为行政就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作用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由此可知,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但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
④ 什么是行政法什么是行政法学二者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关的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
1、分类不同
行政法是法律规范。
行政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
2、涵义不同
行政立法的涵义: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其所针对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托立法或叫准立法。
从行使职能的机关的性质着眼,说明行政的含义的,是形式意义上的行政。从国家职能的性质着眼,说明行政的含义的,则是实质意义上的行政。
(4)行政法学的主题扩展阅读:
权限
(1) 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
a) 为领导和管理各项行政工作制定和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项先行制定行政法规。
c)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批准。
(2)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权:
依据地方组织法和相关法律,深圳、汕头、珠海和厦门有地方规章的制定权。
(4) 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制定行政政策,发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规并颁布执行。
⑤ 行政法学的内容简介
该书对行政法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进行了简明阐释。全书分为四版章:行政法概念、行政主权体与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与国家赔偿法。
全书内容精当、用语简洁易懂,是初学法律的本科生易于接受的法学教材。
⑥ 可以做行政法的主体有哪些
国家机关、法律授权的其他组织和机构。
⑦ 行政法学的目录
第一章行政法基来本源概念
第二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三章行政主体
第四章行政人
第五章行政相对人
第六章行政职权(一)
第七章行政职权(二)
第八章行政行为
第九章抽象行政行为
第十章具体行政行为
第十一章行政处罚
第十二章行政强制
第十三章行政相关行为
第十四章行政依据
第十五章行政程序
第十六章行政瑕疵
第十七章行政责任
第十八章行政赔偿
第十九章行政补偿
第二十章行政复议
⑧ 行政法的主体
什么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领域的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除了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如立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虽然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但它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首先,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个行政法律关系中又占有主导地位。其次,行政主体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均可构成一方主体,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只可能在一种或两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
此外,行政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主体具有相对恒定性。尽管行政机关有时也会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和场合,行政机关均是以行政法主体的身份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则常常以民法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
论我国行政法解释主体 34页 行政主体的行政法意义 1页 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 20页 {行政总务}行政法 40页 论行政法的解释 42页 行政法第三形态下的行政主体研究 3页 行政的“疆域”与行政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政法主体
别名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释义
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
组成
组织、个人
基本介绍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体包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