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老员工再入职

劳动法老员工再入职

发布时间: 2021-02-03 19:54:34

1. 劳动法规定员工自入职一个月内要签订劳动合同关系,如果超出了,企业要承担什么责任

劳动法中没有规定员工自入职一个月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关系企业要承担责任,劳动合同法中才有规定员工自入职一个月内要签订劳动合同关系,如果超出了,企业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1)劳动法老员工再入职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 员工离职后再入职能不能设置试用期

我觉得需要多方面考虑,而不仅仅盯着眼下的再入职这一个事实上。
个人认为,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法律规定的立法出发点是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通过一次试用期已经能够相互有足够了解,从而双方都已能确定是否要建立正式的劳动合同关系,如此规定,这样才能保障劳动者的权利。
而基于上边的立法出发点,在现实中,首先,要确认是否入职原岗位(这涉及到新旧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是否一致,员工在旧岗位有足够工作能力不代表能胜任新入职的岗位);其次,要确认当初离职的原因,有些员工因自身能力不能胜任而离职(可能是主动也可能是被动),当然这种离职的员工再入职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所以,在实际发生时,还是有必要考虑的,此时约定试用期并不违背立法的出发点,如果强制要求用人单位不能再约定试用期,那么只能是导致用人单位放弃再录用这名员工的结果。而对于员工来说,愿意再入职,说明对用人单位肯定是相当认可的,若因为有关试用期的法律规定而导致用人单位放弃录用,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因此,个人认为,如果再入职的并非原岗位,或者员工之前离职是因为不能胜任的,那么,在再入职时,应当要给予用人单位再次要求约定试用期的权利。只有这样,用人单位才有动力去录用离职员工,否则,用人单位很可能放弃录用。如果入职原岗位,且不是因为不能胜任而离职的,在再入职时就不应当再约定试用期。这样才符合法律本意。

3. 劳动法有规定员工辞职后(自已离职),再入职工龄还连续累计算吗

不是的,离职后再次入职工龄不会在连续的,再入职是从0开始的。

4. 公司改名又改法人代表要求老员工重新入职,违反劳动法吗

是违背劳动法的。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在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5. 离职员工又重新入职有没有试用期

劳动者辞职的,又重新入职的,如果用人单位以前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且约定试用期的,劳动者再次入职,用人单位是不能与劳动者再次约定试用期的。

试用期的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确定。

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2个月;三年以上的,不得超过6个月。双方约定的试用期期限只需不违反法律规定即可。
劳动者试用期需解除劳动合同的,可提前3日书面告知用人单位,注意保存已递交的证据(邮寄、录音录像等),到期后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6. 被公司辞退的员工还能再入职吗

您好!按《劳动法》规定,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用工属违法,应从员工入职第二个月起,支付内员工双倍工资以容赔偿。你要收集能证明与该公司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牌、员工花名册、工资表等,录音、录像、照片、信息等也行。如与公司协商不成,你可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依法维权。

7. 员工离职后重新入职,可否再次约定试用期

劳动者离职后重新入职给公司的,如果用人单位以前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约定过试用期的,用人单位是不能再次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同一用人单位只能与劳动者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的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确定。

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2个月;三年以上的,不得超过6个月。双方约定的试用期期限只需不违反法律规定即可。
劳动者试用期需解除劳动合同的,可提前3日书面告知用人单位,注意保存已递交的证据(邮寄、录音录像等),到期后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8. 员工在同一用人单位离职后重新入职,还能约定试用期吗

员工在同一用人单位离职后重新入职的,如果过去约定过试用期,那么不能再约定试用期;如果过去没约定过试用期,那么可以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2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员工在同一用人单位离职后重新入职,属于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如果在过去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试用期,那么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就不能再约定试用期,如果过去没有约定过试用期,那么可以约定试用期。
拓展资料: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 和第四十条 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9. 劳动法员工离职后再入职如何计算工龄

1、重新入职的,工龄从重新入职之日起重新计算,以前的工龄不算。如果单位愿意合并计算,那也是可以的。

2、工龄可分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一般工龄是指职工从事生产、工作的总的工作时间。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

  • 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是指职工在一个工作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以前,连续工龄又称
    为“本企业工龄”,是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内连续工作的时间。

  • 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同时就能计算为一般工龄;但一般工龄不一定就是连续工龄。

3、连续工龄和本企业工龄在含义上有一些差别,即连续工龄不仅包括本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而且包括前后两个工作单位可以合并计算的工作时间。若没有可以合并的情况,连续工龄就是本企业工龄。

4、机关、事业单位为有别于企业用的"工作年限",实际上连续工龄和工作年限的含义和作用是相同的。

(9)劳动法老员工再入职扩展阅读:

计算方法:

1、连续计算法

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相加,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

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

10. 劳动法有规定员工辞职后(自已离职),再入职工龄还连续累计算吗补

劳动法规定员工辞职后再入职工龄不连续计算,重新开始计算。工龄是一般是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再入职工龄从零计算,没有补偿金。

工龄可分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一般工龄是指职工从事生产、工作的总的工作时间。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

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是指职工在一个工作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以前,连续工龄又称为“本企业工龄”。

1987年以后它的范围不限于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而是包括职工在各个单位按规定应计入的全部工作时间。)是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内连续工作的时间。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同时就能计算为一般工龄;但一般工龄不一定就是连续工龄。

连续工龄和本企业工龄在含义上有一些差别,即连续工龄不仅包括本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而且包括前后两个工作单位可以合并计算的工作时间。若没有可以合并的情况,连续工龄就是本企业工龄。

国务院1978年6月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规定将“本企业工龄”改叫为“连续工龄”。机关、事业单位为有别于企业用的"工作年限",实际上连续工龄和工作年限的含义和作用是相同的。

(10)劳动法老员工再入职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九条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条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热点内容
微信被盗发出的微信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30 15:01:58 浏览:160
经济法基础关于自有房产 发布:2025-09-30 14:55:28 浏览:997
民法典债法编 发布:2025-09-30 14:54:34 浏览:980
司法社桥 发布:2025-09-30 14:45:43 浏览:500
桂平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30 14:43:30 浏览:906
法院办公室图片 发布:2025-09-30 14:20:52 浏览:420
上诉一定要请律师吗 发布:2025-09-30 14:12:08 浏览:511
法官森 发布:2025-09-30 14:10:36 浏览:655
律师出国留学 发布:2025-09-30 14:10:02 浏览:616
律师周末上班吗 发布:2025-09-30 13:49:03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