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现行司法解释
1、当然可以要求用工单位为你缴纳养老保险金。
2、法律依据是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② 如何理解劳动法司法解释三
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范围,所以这类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只能按劳务关系处理。
③ 新劳动法
劳动法没有新旧之说,现行的劳动类法律法规名称主要有以下几个。
中华人民共和专国劳动法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还有一些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如果你有什么劳动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出来,我会给你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
④ 劳动法司法解释共有几部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共有几部
最高法院关于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目前出台了3个。
劳动合同法,没有专门的司法解释。我网络空间与QQ日志有这3个司法解释。
⑤ 劳动部颁布的关于劳动法法律法规与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有冲突的条款吗吗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采取‘一调一裁两审’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调解和仲裁解决争议的周期长、成本高。而在司法方面,法院目前没有设立专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劳动审判庭,从而呈现出专业性不强的状况。”这位人士在提出对策时呼吁,亟待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行改革,建议设立劳动基层法院,将劳动争议案件集中由其管辖,并全部使用简易程序,取消劳动争议仲裁,及时、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修改和完善劳动法,清理、修正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突出和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法律的天平应当向劳动者适当倾斜,以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采取‘一调一裁两审’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调解和仲裁解决争议的周期长、成本高。而在司法方面,法院目前没有设立专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劳动审判庭,从而呈现出专业性不强的状况。”这位人士在提出对策时呼吁,亟待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行改革,建议设立劳动基层法院,将劳动争议案件集中由其管辖,并全部使用简易程序,取消劳动争议仲裁,及时、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修改和完善劳动法,清理、修正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突出和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法律的天平应当向劳动者适当倾斜,以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2675
⑥ 劳动法的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司法解释相关文件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部发〔1995〕309号)1995年8月4日
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劳部发〔1994〕481号)(1994年12月3日)
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劳部发〔1995〕223号)(1995年5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3月22日通过2001年4月30日起施行法释〔2001〕1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释〔2006〕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3年6月17日通过2003年9月5日起施行法释〔2003〕13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1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10年7月12日通过,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 法释〔2010〕12号)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9号) 2010年12月31日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法案件适用的司法解释四第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第十一条回 变更劳动合同未答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⑧ 国家关于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的司法解释
是第(三)项。可以这样理解。
⑨ 官方最新发布的劳动法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两个法规,可以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的补充。
劳动法现行的是2009年修正版,劳动合同法现行是2012年修正版,另还有《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部的说明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一)、(二)、(三)、(四),最新的(四)是2013年1月18日更新的。
电视上说根据劳动法第多少条规定如何如何的,都是可以查到法律原文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买红本学习。
⑩ 劳动法司法解释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四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五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六条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如该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如属独立的劳动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七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八条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九条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均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但对双方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
第十条用人单位与其它单位合并的,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后,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分立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列新的用人单位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列劳动者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第十二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