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诉讼的原告和被告
① 被告与原告有什么区别
原告是主动提出诉讼,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被告是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应诉的人。
被告,在民事案件中,是指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
原告,是指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拓展资料
一、刑事被告人享有辩护、最后陈述、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申请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申请回避、提起上诉、要求再审的权利,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侮辱其人身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等。
二、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人;在刑事自诉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原告是认为被告人犯罪行为侵犯其正当权益的人。
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称为自诉人,相对于公诉人而言。公诉人是代表国家提起刑事诉讼的检察人员,他们既处于原告人的地位,又负有法律监督任务。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人称为原告。也就是说,只有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才有原告。
四、被告,在民事案件中,是指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在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人员。
② 行政诉讼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吗
1、行政诉讼的抄被告必须是行政主体,一般是行政机关,还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诉讼的原告不受限制,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但必须是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3、不排除某些情况下,行政机关成为原告(此时他并不在行使行政职权)。
③ 在行政诉讼中,怎样确实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其依据是什么请详细一点谢谢!
原告是指对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自己回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以说,行政诉讼原告大多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对方。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作被告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被告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作被告。3行政复议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和原决定机关为共同被告
行政诉讼第三人: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诉讼或有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如:甲和乙打丙被公安局行政拘留,甲为原告,公安局为被告,受害人丙和共同被处罚人乙为第三人!
④ 法律中被告和原告的区别
在民事方面,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回讼成立的人是原告。我国《行答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该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成为原告。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称为自诉人,相对于公诉人而言。公诉人是代表国家提起刑事诉讼的检察人员,他们既处于原告人的地位,又负有法律监督任务。
被告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犯罪而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在民事案件中,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在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人员。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更换不符合当事人条件的被告,即通知符合条件的被告参加诉讼。如果被告不符合当事人条件,而原告又不同意更换,人民法院应该裁定驳回起诉。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此时被告即成为反诉的原告,本诉的原告即成为反诉的被告。
⑤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拒不出庭的,应当承担什么后果
《行政诉讼法》第58 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⑥ 行政诉讼费由原告还是被告承担
一般情况下,行政诉讼的费用由当事人预交,在案件审结后,按实际费用确定由何方当事人负担。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74条规定:“诉讼费由败诉方承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但这只是原则规定,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费用承担问题并作出具体规定,根据司法实践和有关司法解释,有关当事人负担诉讼费费的规则主要有: (1)由败诉方承担。这是人民法院确定诉讼费用承担的一般原则。诉讼费用由败诉方分担,如果是共同诉讼人败诉,由人民法院视情况决定各自应负担的金额。人民法院二审判决一并撤销一审判决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二审诉讼费用均由败诉的行政机关负担。 (2)双方当事人分担。对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判决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诉讼费用按双方责任大小分担。 (3)驳回起诉的案件受理费由起诉人负担。 (4)驳回上诉的由上诉人负担上诉讼案件受理费,双方都上诉的,由双方负担。 (5)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根据《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收费办法》的规定,撤诉的案件由原告负担受理费,减半收取。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碑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提,减半收取。 (6)申请执行和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7)申请诉讼保全的申请费由败诉人负担。 (8)由当事人的不正当的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由该行为人自己负担。
⑦ 行政诉讼原告与行政诉讼当事人的区别
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发生行政争议,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版、法人或者其权他组织和行政机关。行政诉讼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称为原告和被告、在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执行程序中称为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被诉的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是被告方的代表,也是当事人。
行政诉讼原告与行政诉讼当事人的区别
主要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谈其区别就是行政诉讼原告肯定是行政诉讼当事人
行政诉讼当事人不一定是行政诉讼原告
⑧ 行政诉讼的原告可以向被告收集证据吗
行政诉讼的原告可以向被告收集证据。
因为《行政诉讼法》只规定被告不能向原告收集证据,并没有禁止原告向被告收集证据。
根据法无明文禁止性规定即为许可的原则,原告向被告收集证据就是可以的。
⑨ 行政诉讼中原告与被告的权利是什么呀
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回权益,有权依照本法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当事人、法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3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4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⑩ 谁能回答,为什么原告和被告只存在于民事和行政诉讼当中
准确的讲,原告只存在于民事、行政诉讼案件,以及刑事的自诉案件当中。版而被告存在于民事权、行政和刑事诉讼案件。
在民事方面,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中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该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成为原告。
刑事案件,在中国一般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作为原告,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称为自诉。公诉人在诉讼中居于原告地位,但因还担负法律监督任务,不是一般原告。
被告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犯罪而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在民事案件中,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在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