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不是行政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不是行政法

发布时间: 2021-02-14 11:58:57

Ⅰ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强制性规定还是规范性

没法制的,没公正的

Ⅱ 村民委员会是人民团体,国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在哪部法律上有详细说明

法律对此没有明确分类。
一般认为,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版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权织。可以将其归类为社会组织。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Ⅲ 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法、选举法、自治法,有何区别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主要是对村民委员会的组成架构进行规范,一般设立一个村长,若专干个副村长及委属员,并且明确村委会的权利和义务。“选举法”是专门规定有关选举方面的事项的法律。“村民委员会自治法”是指实行村委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治理,尤其是少数民族区域的村庄,这样有助于发挥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Ⅳ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于农村村民自治的法律。它于1987年11月24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版二十三次会议审权议通过并公布,于1988年6月1日起试行。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村民委员会是建立在农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

Ⅳ 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指同一部法吗

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自治村内事务,没有村民委员会自治法。

Ⅵ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会议的权利有哪些规定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①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每个村如何完成乡统筹费的收缴,收缴的标准和办法,应当由村民会议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讨论决定,村提留的收缴数量、收缴办法以及用途也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②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村民会议可从本村的实际出发,根据本村的经济状况和村委会成员所承担的任务来确定补贴人数和补贴标准,并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③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由村投资兴办的各种企业及经济实体、村投资的股份制企业、集体统一经营的收入、出租村农民集体所有房屋及财产所得的收入、各种承包费用、土地补偿费等从村集体经济中所获得的收益必须向村民会议报告,所得收益如何使用,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④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村委会在决定兴办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时,其经费筹集方案应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多数群众赞成的事情可以办,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不能办;⑤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和各种承包方案,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⑥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为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长期不变,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⑦宅基地的使用方案。村民兴建住宅,如何建,谁先建,谁后建,如何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这些都应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之后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⑧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此外,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Ⅶ 村民委员会在行政行为中扮演什么角色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定位
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重要的农村社会主体,在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二者承担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等综合性职能,是支撑农村社会运行的组织机制。由于二者法律人格和职能的立法缺位,致使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甚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瓶颈。因此,明晰二者的性质和职能,构建二者之间的合理关系,已成为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业经济市场化以及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对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分析
1985年,政社分设工作基本完成后,相关的政权机构乡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建立起来了,而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机构并没有建立。村委会虽然被定位为实行村民自治、协助行政的组织机构,但又赋予它经营管理集体资产的职能。村民自治组织虽然以实现村民"自治"为本职,却在很多场合下要执行乡(镇)政府的指示,具有政企合一的性质[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相应的行政机构代管,其内部仍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对责、权、利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在产权关系的存在状态上依存所有权[2],并非是独立的法人单位,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不能有效地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限制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村委会始于1982年《宪法》,后被1987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和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具体确立和完善。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村民自治、协助行政和经营管理集体资产。由此可见,村委会兼有众多社会职能,是农村社会的重要主体,但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法律人格,致使其尽职无能,尽责无力。
首先,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应同时具备四个要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村委会而言,其"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没有明晰来源,且与农民集体所有的财产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界限不清,其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责任财产范围不明确。
其次,村委会的法人地位缺乏基本法上的根据。法人制度是私法上的基本制度,应由国家基本法律加以规定。由于村委会不具有《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要件,因而不属于《民法通则》规定的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团法人的范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未明确村委会具有法人资格。目前,认为村委会属于"其他法人"的规范性文件,仅见于国家统计局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划分规定》,该规定属于部门规章,不具有确立村委会法人资格的效力。
第三,村委会的这种法律人格与其所肩负的"协助行政"和"经营、管理集体资产"的职能不相适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由于村委会是由具有农民身份的社会成员构成的组织,农民不具有"国家干部"或"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村委会不在国家编制序列,没有国家财政支持,在组织成员、组织性质和财产与经费上缺乏公法制度上的基础。此外,"协助行政"之"协助"含义不清,既不同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服从"、"接受"和"配合",也不同于一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受托实施行政行为。
在现实中,村委会"协助行政"的做法主要是充当"基层政府"或"基层政权"的角色,在内容上延续着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以来村委会一直在做的"计划生产、计划生育和税费收取"等项工作。这种现实中的"协助行政"显然不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协助行政的方式和内容。
从土地承包关系来看,依照《民法通则》、《农业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的所有权由村农民集体享有,村委会享有经营权、管理权。这样,村农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村委会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分离--
当村委会作为发包方、农户作为承包方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时,已不能认为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是对土地经营权的让渡。在土地承包法律关系中,村民(或农户)作为集体土地的所有者之一,与非所有者的村委会之间就自己所有的土地签订承包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这种土地承包合同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不具有身份内容和管理内容。这种针对同一土地财产所发生的债权地位上的平等而所有权地位不平等的现象,缺乏法学理论的支撑。并且,村委会以其经营管理集体资产的职能对外发包、租赁、投资时,由于其并非是财产的所有人,法律亦未规定其对这些资产享有处分权,因此不能以其发包、租赁和用于出资的财产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其后果是对与其发生法律关系的相对人极不公平。此外,在农村目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农户和第三人多委托村委会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村委会和农户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是信托,也不能是代理,无法理顺其间的法律关系。
上述有关村委会法律人格与其职能上的冲突或不协调,不仅仅在理论上或制度上产生空缺,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成为滋生农村社会矛盾的土壤,它损害了农民利益,成为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

Ⅷ 村民委员会是行政机关吗

村民委员会不是行政机关,是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为中国专大陆地区乡(镇属)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领导班子产生依赖民主选举,每三年选举一次,没有终身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1980年,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民为走出当时的乡村治理困境,率先成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为“村委会”。新成立的村委会使村里的社会治安迅速好转。群众性自治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什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

Ⅹ 村委不遵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小组长,可以起诉法院吗,是民事还是行政

建制村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分设若干村民小组,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版
村委不遵守村民委员会权组织法选举小组长,可以召开村民会议推选小组长。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中的议事决策组织,是全村的最高权力机构,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
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议,村民委员会应当在三十日内组织召开村民会议。

村民委员会逾期不召开村民会议的,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召开会议。经督促,村民委员会仍不召开会议的,村民可以在乡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组织召开由乡级人民政府派出的人员召集和主持的村民会议。
乡级人民政府非法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的,村民委员会可以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反映,也可以直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排除非法干预。
但起诉村委会没必要,也不能够,上面还差好几级呢。

热点内容
江苏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下载 发布:2025-09-28 07:09:09 浏览:995
新婚姻法不结婚天涯 发布:2025-09-28 07:07:44 浏览:949
监管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8 07:04:40 浏览:748
破坏司法物证 发布:2025-09-28 06:52:56 浏览:396
执法证专业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9-28 06:52:07 浏览:325
法院小区凶宅 发布:2025-09-28 06:34:05 浏览:821
道德模范评选办法 发布:2025-09-28 06:17:02 浏览:993
世界最早立法的国家 发布:2025-09-28 06:07:50 浏览:122
国际劳动法实施 发布:2025-09-28 06:07:06 浏览:444
道德之句 发布:2025-09-28 06:05:41 浏览: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