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俄罗斯联邦行政法
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性质)
其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过程。普京执政以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活动逐步走上正常的法制化轨道,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有所提高。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经过重新组合,初步形成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罗斯的政党制度还并不成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三个阶段
考察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必然要追溯到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据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领草案中关于实行"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决定,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对苏联宪法第六条的修正案,从法律上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承认了多党制原则。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俄罗斯联邦宣布独立、苏联解体到1993年12月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在这一阶段,在俄国出现了成百个、甚至上千个形形色色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它们的政治纲领和主张不一,组织情况也差别很大。在拥护叶利钦的右翼"激进民主派"政党和反对叶利钦的以俄共为首的左翼政党及其他组织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示威游行等街头活动。1993年10月,叶利钦总统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炮轰"白宫"流血事件和解散议会。1993年12月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新宪法。宪法宣布:"在俄罗斯联邦,承认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每个人都享有自由组成社会联合组织的权利"。这奠定了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宪法基础。
二、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新变化
普京执政两年多来,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和政党格局有以下一些新变化:
1、制定《俄罗斯联邦政党法》,逐步把政党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俄罗斯虽然在1995年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社会联合组织法》,但没有制定出一个规范政党活动的政党法。经过多年反复讨论和修改,俄罗斯国家杜马在2001年6月21日三读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政党法》,联邦委员会于6月29日也批准了这一法案。接着普京总统在7月12日签署了《政党法》并予以正式颁布。②《政党法》对政党的成立、登记和撤消、党员的人数和地区组织的数量、政党的宗旨和活动形式、政党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政党必须拥有1万名以上成员,并且至少在一半以上联邦主体内建有人员不少于100名的地区组织,在其他联邦主体的地区组织成员不少于50名;政党必须推举候选人参加全国立法、权力机构和地方各级自治代表机构选举;不允许按职业、种族或宗教属性建立政党;成立政党必须先组成发起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然后召开代表大会,通过党的纲领和章程,并把这些文件提交负责政党登记的部门审核;凡在杜马选举中得票超过3%而组成议会党团,或通过单席位选举制在议会中拥有12名议员的政党都可以获得国家的财政资助。
根据《政党法》这些规定,各政党都大力发展新党员和建立新的地区组织,出现了对政党进行改组、联合或建立新党的高潮,为参加定于2003年12月21日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和2004年3月7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作准备。与此同时,一些达不到《政党法》要求、而又不准备同别的党联合的小党将不再作为政党进行活动。它们有的可能解散,有的可能改组为"俱乐部"类型的团体。它们将无权提出候选人参加各级立法和权力机关选举。不排除有些政党和组织可能会转入地下活动。
2、 各政党重新进行登记,加强政府对政党活动的控制力度
俄罗斯联邦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维什尼亚科夫于2002年7月16日宣布,《政党法》颁布后,有56个政党举行了代表大会,23个全联盟性政党获准在司法部登记,其中只有8个党完成了在一半以上联邦主体的地区组织的全部登记手续。这些党是?quot;俄罗斯联邦人民党"、"俄罗斯民主党"、"统一的俄罗斯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俄罗斯和平统一党"、"俄罗斯宪法党"、"俄罗斯和平党"。这些党已获得参加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的权利。维什尼亚科夫估计,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下一届杜马选举前,在俄司法部登记的政党要远远少于前三届,大约30多个政党,但能够进入下一届杜马的政党与前三届大约差不多,大约会有8个党的得票率会超过5%。
3、初步形成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
首先,中派政党实行联合,成为杜马中的第一大党,组成了支持政府的多数派。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首的右翼激进自由派在俄罗斯掌握了国家政权。以俄共为代表的左翼政党在杜马中组成了强大反对派,并联合俄国社会上其他左翼力量,与右翼自由派势力相抗衡。而中派组织当时在群众中的影响十分有限。从1999年12月举行的第三届杜马选举起,俄国的政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俄共仍在选举中赢得了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但是成立不久的、持中派立场的"团结"竞选联盟在选举中取得很大成功,在杜马中占据了第二大党的位置(2000年5月改组为"团结党")。2001年4月17日,国家杜马中的四个中派议员团"团结党"、"祖国-全俄罗斯"、"人民代表"、"俄罗斯地区"经过协商,决定成立跨党团的协调委员会,从而大大加强了中派的势力。2001年7月12日"团结党"与"祖国"运动组成"团结-祖国联盟",并着手建立统一的政党 。12月1日,"团结-祖国联盟"在莫斯科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改组为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全俄罗斯"运动也加入了该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并原则上通过了党的纲领。大会还选举了由18人组成的最高委员会,选举绍伊古、卢日科夫、沙伊米耶夫三人共同担任党的主席。普京总统对新党成立表示祝贺。2002年4月全俄罗?quot;团结-祖国"党举行第一届全俄代表大会,改称"统一的俄罗斯"党,并完成了在司法部的登记手续。"统一的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中的议员数已超过俄共,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从而使普京总统在议会中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依靠力量。
据"俄罗斯杜马"网站公布的资料,现在俄国家杜
马中各个议会党团、议员团和独立议员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如下③:
"团结党"党团 83人 ?18.44%? "俄共"党团 85人 ?18.89%? ④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党团 12人 ?2.67%? "祖国-全俄罗斯"党团 49人 ?10.89%? "右翼力量联盟"党团 32人 ?7.11%? "亚博卢"党团 17人 ?3.78%?
农工议员团 43人 ?9.56%? "人民代表"议员团 56人 ?12.44%?
"俄罗斯地区"议员团 47人 ?10.44%? 未加入已登记的议员联合组织的议员 21人 ?4.67%
? 以上统计数字表明,?quot;团结党"、"祖国-全俄罗斯"组成的"统一的俄罗斯"党在杜马中拥有132个席位。如果再加上"人民代表"议员团和"俄罗斯地区"议员团,杜马中的中派议员的总数达到235人;左翼(包括"俄共"和"农工议员团")的议员总数为128人;右翼(包括"右翼力量联盟"、"亚博卢"和自由民主党)的议员总数为61人;其他的21个独立议员的政治倾向不一。国家杜马的这种组成与叶利钦时期有很大不同。在第一、二届杜马中,左翼占优势地位,可以对叶利钦及政府提出的各种法案进行强有力的抵制,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普京总统和政府在杜马中拥有了以"统一的俄罗?quot;党为主的稳定多数。左翼很难阻止克里姆林宫提出的法案在杜马中获得通过。如果说普京以前常常同包括俄共在内的各党派领导人会晤并征求他们的意见,那么现在普京只会见中派政党领导人,基本上不再听取别的党、特别是俄共领导人的看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杜马不顾左翼的强烈反对,先后通过了《所得税法》、《劳动法典》、《土地法典》等重要法案。最近又通过了允许自由买卖农业用地的法案。
俄罗斯的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也属于中派范畴。2001年11月24日,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与以康斯坦丁·蒂托夫为首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quot;精神遗产"、俄罗斯社会党、"现实主义者联盟"举行了联合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章程草案,选举戈尔巴乔夫为党的领袖,蒂托夫为党的主席。戈尔巴乔夫表示,社会民主党人支持普京总统。蒂托夫在谈到党的意识形态时说,俄罗斯社会民主党主张"第三条道路",既不赞成"共产主义的空想主义",也不赞成"新自由主义的原教旨主义"。不过,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实行联合以来,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大。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于2002年6月进行的民意调查,该党在群众中的支持率只有2%。
其次,俄共在群众中的支持率有所下降,面临严峻挑战。
普京执政初期,由于还没有站稳脚跟,而俄共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俄共采取怀柔与笼络态度,设法改善同俄共的关系。普京在当选总统后的一次讲话中说,尽管人们对俄共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他认为俄共是俄罗斯目前惟一形成了体系的党。俄共当时对普京也采取合作态度,在杜马中支持普京提出的一些法案。但是,随着普京在群众中的威望提高及其政治地位的巩固,普京与俄共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甚至对立。普京转而对俄共公开提出指责,采取打压与分化的政策。
目前俄共的处境比较艰难,面临严峻挑战。这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俄共失去在国家杜马中第一大党的地位。在1999年12月选出的俄罗斯第三届国家杜马初期,俄共及其盟?quot;农工议员团"在议会中拥有大约1/3的席位。后来,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即"统一的俄罗斯"党)取代俄共成为杜马第一大党。俄罗斯国家杜马中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俄共的重大变化。其次,俄共被剥夺了在杜马中一系列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在第三届杜马开始工作时,俄共与"团结党"达成一揽子协议,瓜分了杜马的大部分领导职务,俄共党员谢列兹尼奥夫当选为杜马主席。俄共还得到了杜马下设的许多委员会的领导职务。但是后来中派政党与右翼政党逐渐靠拢,联手对付俄共。
2002年 4月3日,杜马中的"团结党"等4个中派组织联合提出一项议案,要求重新分配杜马委员会的领导职位。这一议案获得通过,俄共失去了原先拥有的10个委员会中8个委员会的领导职务。"祖国-全俄罗斯"的杜马代表费杜洛夫甚至提出了一项议案,要求"取缔俄罗斯共产党在司法部注册,彻底禁止俄罗斯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并追究其党首久加诺夫的刑事责任"。虽然这一提案遭到包括"祖国-全俄罗斯"在内的大多数人和司法部的反对,但俄共在议会中失去了一系列重要阵地。第三,俄共的内部分歧激化。为了对杜马的上述决议表示谴责和抗议,俄共立即宣布放弃包括杜马主席和其他两个委员会主席的职位。但是,谢列兹尼奥夫拒绝辞职,两个委员会的主席古边科和戈里亚切娃也不同意放弃自己的职位。俄共于是在4月3日和10日分别召开了第6、7次中央全会并通过决定,要求谢列兹尼奥夫等辞职,并声称如果他们拒绝服从中央的决定,就要给予组织处分。但是谢列兹尼奥夫在同普京总统会晤后,拒绝了俄共中央要他辞职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俄共于5月25日召开第8次非常中央全会,通过了将他开除出党的决议,同时被开除出党的还有古边科和戈里亚切娃。接着他们3人又被开除出俄共议会党团。普京总统在5月27日公开批评了俄共中央关于开除谢列兹尼奥夫等人的决议,表示继续支持谢列兹尼奥夫留任杜马主席。其他政党也支持谢列兹尼奥夫继续担任杜马主席,直到2003年新一届杜马选举为止。第四,中派和右翼联手打压俄共,使俄共在地区选举中屡遭失败。2001年11月5日,中派?quot;祖国"、"团结党"与右翼的"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四个政治团体的领导人就莫斯科市杜马代表的选举问题举行会谈,决定共同提出一个候选人名单。"团结党"的杜马党团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佩赫金声称,四党的协议是针对左翼反对派的。这一做法将使"左翼反对派失去在立法机构中的讲坛"。⑤此后,俄共在许多地区的杜马选举中遭到严重挫折。据俄国《独立报》报道,俄共在许多地区选举中失利是俄共力量遭到重大削弱的一个标志。共产党人已不敢在大多数联邦主体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在地区选举中也很少能够取胜。即使获胜的候选人也很少与党保持密切联系,更谈不上服从党组织了。第五,俄共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下降。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在2002年6月进行的民意调查,俄共在群众中的支持率为29%,虽然仍居各党之首位,但比4月的35%下降了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quot;统一的俄罗斯"党从4月的18%上升到6月的25%,增加了7个百分点,只比俄共差4个百分点。这次围绕谢列兹尼奥夫问题的争论在不仅损害了俄共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也标志着俄共的分裂。谢列兹尼奥夫就公开表示在今年9月建立一个新的左翼政党。
俄共的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国际背景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资本主义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显示出还有继续发展的能力。这对社会主义造成巨大冲击,社会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影响普遍出现下降的趋势。从国内背景来看,普京执政以来,实行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国策,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状况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据2002年6月举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普京在群众中的支持率达到75%。在这种情况下,俄共作为反对派进行活动困难重重。此外,俄国的中派与右翼政党有计划、有步骤地联手打压、排挤俄共,也是俄共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
从主观因素来看,苏联解体后,俄共虽然对自己的理论、纲领和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但总的说来落后于时代的要求。2002年4月8日久加诺夫在接受俄国《独立报》记者采访时说:"局势发生了激变:克里姆林宫、政府和杜马变成了从事犯罪活动的资产阶级和盗窃国家财富的买办的堡垒。"⑥这样的判断恐怕得不到大多数俄罗斯人的认同。此外,俄共虽然表示要争取社会主义的"更新"和"复兴"。但是,迄今为止,俄共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还比较抽象和笼统,对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缺乏全面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在斗争策略上,俄共从叶利钦时代的"不妥协的反对派",到普京执政初期的"建设性反对派",现在又转回"不妥协的反对派",并把工作重点从议会内转向议会外,把组织群众性抗议运动作为党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主要方针。2002年6月10日俄共中央第8次全会作出决定,责成俄共党团在国家杜马中提出议案,要求卡西亚诺夫政府辞职,并着手准备就"是否允许买卖土地"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事实上,俄共的这些提案在杜马中无法获得通过。在组织问题上,俄共内部派别林立,既有坚持传统观点的"正统派",又有"强国爱国主义派",还有社会民主主义派。党内民主和纪律也存在一些问题。俄国最近又出现了一个以前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孙子安德列·勃列日涅夫为首的"新共产党",该党于2002年6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了成立大会。持正统立场的"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和"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对俄共一直持批评态度,它们在2002年实行了合并。共产主义政党的这种严重分裂局面不利于左翼力量的发展。当然,目前俄共在群众中仍有相当高的支持率,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将继续发挥作用。
4、右翼政党争取实行联合,但进展不大
俄罗斯主张自由主义的右翼政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盖达尔、丘拜斯、涅姆佐夫等为首的"右翼力量联盟",另一个是以亚夫林斯基为首的"亚博卢"。二者都赞成实行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但在一系列问题上也有争议。盖达尔和丘拜斯是"休克疗法"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亚夫林斯基则对"休克疗法"持批评态度。右翼政党对普京总统采取既支持又批评的态度。它们自称"右翼反对派"。这两个党一直在谈判联合问题,但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最近,"右翼力量联盟"向"亚博卢"提出建议,在下一届总统选举中推举统一的总统候选人。但是,"亚博卢"对"右翼力量联盟"的建议不太感兴趣。这为两党的联合投下了阴影。在2002年6月的民意调查中,"右翼力量联盟"的支持率是8%(4月是10%),居第4位;"亚博卢"的支持率是6%(4月是7%)。两党的支持率加在一起是14%。如果不出意外,两党在下一届杜马选举中都有可能突破5%的门槛而进入议会。
2001年11月21日,俄罗斯金融寡头之一鲍·别列佐夫斯基加人了右翼社会政治运动"自由俄罗斯"。这个运动的领导人是杜马代表谢尔盖·尤申科夫。由于别列佐夫斯基遭到俄罗斯总检察长发出的国际通缉令的通缉而逃到国外,他只能通过电话或派代表参加该运动的有关活动。2002年3月30?quot;自由俄罗斯"运动在莫斯科召开代表大会,改组为政党。谢·尤申科夫、鲍·别列佐夫斯基等5人当选为该党的共同主席。该党自称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党,对当局持反对派立场,要求实现个人自由化、政权自由化、社会自由化、国家自由化和国家对外政策的自由化。⑦该党在6月的民意调查中得到的支持率小于1%。迄今为止该党没有被司法部核准登记。
5、制定打击极端主义的法律
在俄国同样存在一些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极右翼政党,例如以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为首?quot;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以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为首的"俄罗斯民族统一党"、以亚历山大·伊凡诺夫为首的"俄罗斯人民民族党"、以尼古拉·李森科为首的"民族共和党"等。日里诺夫斯基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的盟友。当勒庞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击败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出线后,俄国自由民主党立即于5月4日在莫斯科召开庆祝集会,日里诺夫斯基在会上发表演说,向勒庞表示祝贺。
2002年6月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了极右翼势力在俄罗斯有上升的趋势。⑧。在被调查者对"请您列出您最信任的5-6名政治家"这个问题的答卷中,日里诺夫斯基得到10%的支持率,排在普京、久加诺夫、绍伊古之后,居第4位。在被调查者对"假如在下星期日举行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您将投票赞成哪一个政党或联盟?"这个问题的答卷中,"自由民主党"的支持率是9%(4月是10%),居第3位;"俄罗斯民族统一党"获得2%的支持率。可见,极右翼势力在俄国的影响不容忽视。《俄罗斯的政党与运动》一书中说:"俄罗斯民族统一党是俄国最大的极端主义的军事化组织。该党的主要纲领性要求是:确立俄罗斯民族在俄国的统治地位,该党把犹太人看作主要敌人。"⑨该党提出要通过"民族革命"取得政权。党的主要领导人是亚·巴尔卡绍夫。"人民民族党"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主张对"非俄罗斯人"采取暴力手段,把反犹主义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民族共和党"鼓吹"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
另外,还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极端民族主义团体。例如,"光头党"90年代以来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活动十分猖獗。其成员多半是十几岁到20多岁的年轻人。目前大约有10000-15000名成员。他们鼓吹用极端手段建立纯粹的俄罗斯民族社会,崇拜希特勒,拥护法西斯主义,反对犹太人,甚至要求赶走一切外国人。今年4月"光头党"曾经向莫斯科的10来个外国使领馆寄去恐吓电子邮件,威胁要在4月20日希特勒生日那一天对外国人采取暴力行动,结果引起在俄的外国人的极大恐慌。
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光头党"的所作所为引起俄国广大民众的愤怒,俄国政府和普京总统对此也十分关注。普京在今年4月18日的国情咨文中说,"极端主义的泛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大威胁。这里所指的首先是那些高喊法西斯、民族主义口号并拿着它们的标志的人,那些制造浩劫、毒打和谋杀人的人。"⑩政府专门向国家杜马提出一项反对极端主义的法案,杜马于6月20日二读通过了该法案。它对极端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极端主义活动是指用强制手段修改宪法体制的基础,挑起种族和宗教敌对情绪,宣传某些公民或者民族凌驾于其他公民或民族之上,以及公开展示法西斯标志和传播法西斯文学作品?quot;紒纭矠这个法案的通过有利于加强打击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力度。而,只要俄国存在的那些社会、政治、经济和民族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极端民族主义就会有滋长的土壤。但是,应该相信,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是坚决反对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
2. 哪里有最新版本的俄罗斯联邦处境和进入俄罗斯联邦程序(中文版)
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应该有,你去大使馆官网上看看,或者去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微博上瞧瞧。
3. 关于俄罗斯法律问题
俄罗斯是苏联的法定继承国,1993年12月通过现行宪法后,逐步建立起现行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的特点,是不仅借鉴欧美宪政国家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且保留了自己60%—70%的法律文化传统。由于中俄两国在过去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法律体系,目前又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由于中俄两国的改革都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而且俄罗斯的改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所以俄罗斯法律体系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及时和深入地研究俄罗斯宪法为核心的现行法律体系,对我国具有重要的信息和借鉴作用,对探索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宪政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方向在我国俄罗斯宪法研究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其主要表现如下:
本研究方向出版发表的著作、论文在数量、质量上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例如,本研究方向在俄罗斯宪法研究领域已独著、主编出版专著6部,以俄罗斯部分撰稿人身份参编出版国家主编教材、专著5部,发表论文文章近百篇。其中,较重要的有:刘向文主编的28万字专著《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训》(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版)、刘向文和宋雅芳二人合著的42万字专著《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版)、刘向文独著的55万字专著《俄国政府与政治》(台湾五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版)、刘春萍独著的《当代俄罗斯通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本研究方向在俄罗斯宪法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得到研究机构和高校的认可。例如,中央国家机关、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北京的一些重点大学在撰写专著、国家组编教材、大词典时,往往请刘向文承担俄罗斯或苏联部分的撰写任务。又如,许多重点大学的教授、博士承认刘向文在俄宪法研究方面的权威性。刘向文出版的专著几乎成为许多人在俄罗斯宪法领域的工具书。国家行政学院某教授、博士甚至在其撰写的论文注释中写到:“以上根据刘向文教授口述材料撰写”。再如,在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已聘任刘向文为其客座教授,并邀请刘向文为其研究生讲授俄宪法知识。
本研究方向的领先地位被台湾著名出版商确认。例如,2000年10月,台湾著名的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编王翠华致函法律出版社称,“贵社出版的《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一书,内容翔实,资料新颖,为不可多得的专业书籍,我社拟洽取版权在台出版”。2002年10月,刘向文独著的《俄罗斯政府与政治》已在台湾出版。
2002年1月,本研究方向负责人刘向文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部级)聘任为北京地区以外唯一的一个特约研究员,负责独联体东欧国家议会的研究和咨询。目前,刘向文的研究报告已被研究室采纳三个,而他的委托资源还源源不断。
本研究方向将在我国俄罗斯行政法研究领域填补空白。众所周知,中国政法大学王明扬老先生撰写了英、美、法三国行政法专著,中国人民大学杨建顺撰写了日本行政法。但俄罗斯行政法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我国学者甚至不了解俄罗斯已在1984年和2001年先后通过了两部行政法典。本研究方向负责人刘向文在今年年内独译出版的《俄罗斯行政法典(汇编)》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将上述两部法典介绍给我国行政法专家学者。刘春萍关于俄罗斯行政法研究的一系列论文(《俄罗斯行政法逻辑起点的转换》、《俄罗斯联邦行政程序制度述评》等),也填补了我国学者在俄罗斯行政法研究领域的空白。
今后,本研究方向将加大研究力度,巩固在俄罗斯宪法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攀登俄罗斯行政法学术研究的高峰。
如果按目前通行的划分法系的方法把世界各国的法律归为两大法系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则俄罗斯的法律应归入大陆法系之中。
俄罗斯的法律之所以属于大陆法系,是因为它具有大陆法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强调议会立法(实质上是专家立法,只是加盖了议会的橡皮图章),在司法过程中所适用的法律都是由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法律、法令,而不像英、美等普通法国家中,法官可以在司法中自己创造新的法律。第二,强调国家法律的法典化,如制订统一的民法典、商法典等。第三,司法中极少遵从先例,即在审理一个新案时未必要按照别的法院以往对类似案件的裁定作出相似的判决。
宪法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宪法改革势在必行。现行宪法是原苏联时期原苏联共产党执政时颁布实施的,其主要内容在前面的《俄罗斯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已经阐述过。
现在俄罗斯有两部宪法草案,一部是联邦宪法委员会起草的。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联邦条约是宪法的组成部分,主张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两院制议会,强调立法、执行、司法机构间的分权与制约平衡,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应该与执行机构权力分开。
另一部宪法草案是叶利钦总统另组班子草拟的“总统宪法草案”。这部宪法有三大突出特点:第一,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二,在俄罗斯实行总统制国体;第三,取消人民代表大会,重建议会。草案的主要内容是: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公职人员,在国外代表俄罗斯联邦;除政府总理的人选需经联邦大会批准外,其余内阁成员由总统直接任命。在同联邦委员会磋商后,根据政府总理提名任命或解除联邦部长和各部门领导人的职务;向联邦委员会提出宪法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法官的候选人;武装力量高级指挥员也由总统任命;总统有权提前解散议会。草案规定的联邦议会是联邦大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它是联邦最高代表机关,由它通过联邦法律,并实施宪法规定的监督职能。两院制的联邦大会(议会)同时选举产生,任期4年。在未选举之前,目前的联邦最高苏维埃和政府的全权延长到新议会和新政府产生为止。
这两部宪法草案中大约有60%的内容是相同的,如都强调联邦条约是宪法的组成部分,都主张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两院制议会等,但它们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有巨大区别。宪法委员会草案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平行地位,而总统宪法草案则强调总统制共和国国体,强调总统的权力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俄罗斯联邦议会和俄总统目前正就究竟以哪一部草案作为未来国家宪法的立法原则和基础的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不难预料,其最终结果是两部宪草合二为一,取“长”补“短”,并以此作为立宪的原则和基础。
4. 俄罗斯的政治体制
俄罗斯是总统共和制的民主联邦国家。1990年6月12日被认为是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当代史的开始。在这一天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票数通过了俄罗斯国家主权宣言。过了一年后举行了俄罗斯第一任总统的选举。在1994年俄罗斯国家主权宣言通过日被定为国家节日,并于1998年正式改为现在的俄罗斯日。 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是俄语。俄罗斯联邦的各民族有权利保留自己民族的语言。 俄罗斯国家元首是总统,总统由公民按照平等、直接的原则,以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任期为4年。 总统同时也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司令。 总统和政府是国家执行权力机关。 政府主席(总理)经过俄罗斯下议院国家杜马协商后由总统任命。 俄罗斯联邦会议是国家的立法权力机关。它由上议院联邦委员会和下议院国家杜马组成。 俄罗斯宪法、民法、行政管理条例和刑法是俄罗斯司法机构的执法依据。俄罗斯的司法机构包括俄联邦宪法法院、俄联邦最高法院、俄联邦最高仲裁法院和各级地方司法机关,(联邦主体、州、地区和市级的司法机构)和仲裁法庭系统。俄联邦宪法法院根据总统提名由联邦委员会任命的19名大法官组成。宪法法庭的司法管辖权包括: ——裁决是否符合联邦法和宪法法规 ——没有正式生效的国际条约 ——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发生的纠纷 ——联邦主体和地区权力机关之间关于权限上的纠纷 ——联邦主体最高权力机关之间的纠纷。 除此之外,宪法法院有权力解释俄联邦宪法和检验法律条款是否符合宪法。 俄联邦最高法院是裁决民事、刑事、行政和其他在法庭(包括民事和军事法庭)管辖权下的案件的最高司法机关。对所有法院的活动实行司法监督,并对所有下级法庭作出的判决的合法性和论据充足与否进行检验。其司法管辖范围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专门的法庭裁决特殊的法律纠纷案件,例如军人之间或者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纠纷。 俄联邦最高仲裁法庭是对经济纠纷裁决的最高司法机关。俄联邦最高仲裁法庭审理法人之间(企业、组织和机构)的财产及其涉及到的非财产纠纷案件。 根据俄罗斯联邦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法庭审判可以有陪审团的参加(1993年7月16日关于对《俄罗斯联邦的公诉制度》的补充与修订、《俄联邦刑事诉讼法》和《行政处罚管理条例》) 在加入欧洲理事会(1996年)之后,俄罗斯也在欧洲法院的司法管辖下。所以目前欧洲法院对俄罗斯联邦及俄罗斯公民来讲是最高的司法机构。 俄联邦总检察院的职责是监督俄罗斯法律的执行、人权保障、进行刑事追究和协调执法机关工作。俄联邦的检察院系统是下级机关服从上一级及俄联邦总检察院的集中统一体制。(俄联邦宪法第129条、1992年1月17日颁布的《俄联邦检察院法》的1995年修改本) 俄罗斯检察院系统包括俄联邦总检察院、俄联邦各主体检察院和各个城市和区级的检察院。 俄联邦总检察长根据总统提名由联邦委员会任免。而副总检察长由联邦委员会任命。俄联邦各主体的检察长是与各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协商后由俄联邦总检察长任免的。各个城市和市区等地方的检察长直接由俄联邦总检察长任命。检察长任期为5年。 俄罗斯的政治党派 在俄罗斯联邦实行多党制。该体制始于1993年。正是在这个时期,依据俄罗斯新宪法半数以上的俄罗斯下议院国家杜马议员是按照党派名单通过选举进入议会的。今天俄罗斯多党制在不断地发展。 在2001年6月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通过了《政党法》。该法律生效后,只有各党派和有政党参与的选举团体才有权力推荐候选人参加各级选举。而对于单席位选区的选举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政党法》同时还制定了其他一系列的规定: 1. 政治党派必须在总统,议会、州长和其他选举中推举自己的候选人。长时间忽视选举对政党的利益没有好处。这样会对该政党成员带来各种不愉快事件,包括取消注册资格。 2. 联邦党派必须拥有不少于1万名成员和在至少一半以上联邦主体内建有人员不少于100名的党派分部。 3. 每年各党派必须提交给司法部年度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文件可以公开发表。 所有这些措施使联邦级政党规模更大、影响力更强,更具透明性。
5. 俄罗斯联邦的现行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一、俄罗斯总统
俄罗斯现行宪法规定,俄罗斯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根据宪法规定的程序采取措施,捍卫俄罗斯的主权、独立与国家完整,保障国家权力机关协调地行使职能并相互协作,按照俄罗斯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内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一)总统的选举 俄罗斯宪法和总统选举法规定,俄罗斯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确定俄罗斯总统选举。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级选举委员会负责筹备和实施总统选举的具体组织工作,并对是否遵守公民选举权实行监督,统计和公布选举结果。上届总统任期届满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选举日。从确定总统选举到选举日的期限不应少于4个月。总统选举由有普遍平等和直接选举权的俄罗斯公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凡年龄不小于35岁、在俄罗斯常住期不少于10年的俄罗斯公民都可以被选为总统。总统任期4年,连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在总统辞职、被解职以及因健康原因完全不能履行总统职权的情况下,由俄罗斯政府总理担任临时代理总统。但代理总统无权解散国家杜马、确定全民公决以及对俄罗斯宪法条款提出修改。在此情况下,总统选举应在总统权力提前停止行使后的3个月内举行。
(二)总统的职权 总统的主要职权是:经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俄罗斯政府总理;有权主持政府会议;作出政府辞职的决定;向国家杜马提出国家中央银行行长的任免人选;根据政府总理的提议,任免政府副总理和部长;向联邦委员会提出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法官的人选以及总检察长的人选供任命;向联邦委员会提出解除总检察长职务的建议;任命其它各级联邦法院的法官;组成并领导俄罗斯安全会议;批准俄罗斯军事学说;组建总统办公厅;任免总统全权代表;任免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与议会协商后,任免俄罗斯驻外国和国际组织的外交代表;确定国家杜马选举;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散国家杜马;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决定全民公决;向国家杜马提出法律草案;签署联邦法律;向俄罗斯议会提交国情咨文;领导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和俄罗斯政府的强力部门;主持谈判并签署俄罗斯国际条约;宣布在俄罗斯境内实行战时状态和紧急状态,并立即将此决定通报国家杜马;实行赦免。
(三)总统机构 1、安全会议。由总统组建并领导,是总统的咨询机构,日常工作由安全会议秘书主持。其成员由总统决定,通常由安全会议秘书、议会上下两院主席、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司法部长、联邦反间谍局长、对外情报局长、民防事务和紧急状态以及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长等人员组成。2、总统办公厅。由总统组建,是总统的日常办事机构。下设主要机构有:(1)总统助理局。由总统组建,设有若干名助理。其任务是协助总统工作。(2)总统新闻局、由总统组建,协助总统制定新闻政策和管理新闻机构。(3)国家法律管理局。由总统组建,协助总统制定有关法律和总统令。另外还设有国籍问题委员会,妇女、家庭和人口问题委员会,慈善问题委员会,国家奖励委员会,人权委员会,政治镇压受害者恢复名誉委员会,体育运动协调委员会等机构,分别处理有关方面的问题。叶利钦蝉联总统后,扩大了总统办公厅的权力。3、国防会议。1996年7月25日新成立的常设总统咨询机构,负责研究军事建设、实施安全会议有关国防战略和政策问题,并起草相应决议。总统任主席,联邦政府总理任副主席。秘书由总统任命,成员由总统批准。
二、俄罗斯议会
俄罗斯议会称为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的代表和立法常设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两院组成,前者称为上院,后者称为下院。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分别举行会议,为听取总统咨文、宪法法院咨文和外国领导人的讲话,两院可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公开进行,但在议院规则规定的情况下,议院有权举行秘密会议。
联邦委员会委员和国家杜马代表在整个任职期间不受侵犯,除非因犯罪被当场拿获。
(一)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每个联邦主体分别选举2名代表组成:1名联邦主体国家代表权力机关的代表和1名联邦主体国家执行权力机关的代表。俄罗斯共有89个联邦主体,故联邦委员会委员的法定人数为178名。联邦委员会设主席和若干名副主席,由联邦委员会全体委员选举产生。他们主持本院的会议和管理本院的内部规章。联邦委员会下设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它们对其所管辖的问题进行议会听证会。
联邦委员会的职权范围有:批准联邦主体间边界的变更;批准总统关于实行战时状态的命令;批准总统关于实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能否在俄罗斯境外动用俄罗斯武装力量的问题;确定总统的选举;罢免总统的职务;任命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最高仲裁法院的法官;任免总检察长;任免审计院副主席及其半数审计员;对国家杜马通过的涉及联邦预算,联邦税收和收费,金融、外汇、信贷与关税调节、货币发行,国际条约,俄罗斯国家边界的状况与保卫,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的联邦法律进行复审。
(二)国家杜马。由450名代表组成,每4年选举一次。其中225名代表按政党或竞选联盟在选举中的得票率分配,另外225名代表由选民在按全国人口划分的225个单席位选区选举产生。年满21岁的俄罗斯公民可以当选为国家杜马代表。国家杜马代表为专职常任工作,不得兼任联邦委员会委员,不得担任国家执行权力机关的公职,不得从事其他有报酬的活动,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创造性活动除外。国家杜马在其代表中选举主席、第一副主席和若干名副主席,负责主持本院的会议和管理本院的内部规章。国家杜马下设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它们对其所管辖的问题进行议会听证会。
国家杜马的职权范围是:同意总统对政府总理的任命;决定对政府的信任问题;任免中央银行行长;任免审计院主席及其半数审计员;宣布大赦;任免人权全权代表;提出罢免总统的指控;在俄罗斯宪法未作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单独通过联邦法律等。
三、俄罗斯政府
根据俄罗斯宪法和俄罗斯政府法的规定,俄罗斯政府是国家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在俄罗斯总统指导和总理主持下开展工作。
(一)政府的组成及其建立程序。政府成员包括政府总理、2-3名第一副总理、若干名副总理、各联邦部长和国家委员会主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各共和国政府总理以及俄罗斯政府办公厅主任也是俄罗斯政府成员。根据总理的提议,俄罗斯总统可以把政府下属的其他中央国家管理机关的领导人列入俄罗斯政府成员。政府总理由总统征得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第一副总理、副总理、部长、国家委员会主席以及其他中央管理机关领导人由总统根据总理的提名任免。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对外情报局长等联邦政府的强力部门领导人由总统直接任免。
政府成员及其副职不得在国家、商业、社会机关和组织内担任其他职务,无权从事企业经营活动以及其他有偿工作,但教学、科研和其他创造性工作除外。他们不得同时兼任国家杜马代表。
政府成员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讨论政府工作的重要问题。会议由总理主持。只要有不少于2/3的成员出席会议,就符合法定人数。总统有权主持政府成员会议,总统代表可以出席会议。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可以列席会议。会议决议由多数票通过。
政府主席团是政府的常设机关,由总理、第一副总理、副总理、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国家财产管理委员会主席、政府办公厅主任等人组成。主席团决议以其委员总数的多数通过,不得与政府成员会议的决定相抵触。
(二)政府的职权。制定并向国家杜马提出联邦预算并保障其执行,向国家杜马报告联邦预算执行情况;保障在俄罗斯实行统一的金融、信贷和货币政策;保障俄罗斯在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领域实行统一的国家政策;管理联邦财产;实施保障国家防御、国家安全和贯彻联邦对外政策的措施;实施保障法制、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保护财产和社会秩序以及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措施;履行俄罗斯宪法、联邦法律和俄罗斯总统令赋予的其他职权。
四、俄罗斯总统、议会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
联邦法律一般由国家杜马代表总数的多数通过,俄罗斯宪法有其他规定的情况除外。需呈报联邦委员会同意的联邦法律,国家杜马应在本院通过后5日内转交联邦委员会审议,如果联邦委员会半数以上的委员投票赞成,或者联邦委员会在14日内未作审议,则联邦法律被视为联邦委员会赞成。如果联邦委员会否决国家杜马通过的联邦法律,两院可建立调解委员会消除分歧,并由国家杜马对联邦法律进行复议。如果国家杜马再次表决时有不少于国家杜马代表总数2/3的代表投票赞成,则联邦法律被视为通过。通过的联邦法律应在5日内递交俄罗斯总统,总统应在14日内签署并颁布。如果总统在14日内驳回该法律,在重新审议时,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分别以2/3的多数再次通过后,则总统必须在7日内签署并颁布。
俄罗斯总统根据俄罗斯宪法和联邦法律确定国家杜马的选举,根据宪法规定的程序解散国家杜马。根据宪法第111条规定,在国家杜马3次否决总统提出的俄罗斯政府总理人选后,总统可以任命政府总理,解散国家杜马并确定新的选举。宪法第117条规定,在国家杜马对俄罗斯政府表示不信任后,总统有权宣布政府辞职,或不同意国家杜马的决定。如果国家杜马在3个月内重提对政府的不信任,总统可以宣布政府辞职,或宣布解散国家杜马。政府总理可以向国家杜马提出对政府的信任问题,如果国家杜马拒绝政府提出的信任问题,总统应在7日内作出政府辞职或解散国家杜马的决定。但是,国家杜马在选出后一年内,不得根据宪法第117条规定的理由被解散。国家杜马从对总统提出指控之时起到联邦委员会作出相应的决定前不得被解散。国家杜马在俄罗斯全境内实行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时期以及在总统任期届满前的6个月内不得被解散。如果俄罗斯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严重罪行,国家杜马可以提出罢免总统的指控。该指控必须在不少于1/3的国家杜马代表提议并在国家杜马成立的专门委员会作出结论的情况下经2/3代表表决同意后才能通过关于提出指控的决定。根据国家杜马提出的指控,最高法院应作出关于总统行为中是否有犯罪迹象的结论书,宪法法院应作出关于国家杜马的指控是否符合规定程序的结论书。如果上述结论书确认总统犯有叛国或其他严重罪行,联邦委员会就可以根据国家杜马提出的指控以2/3委员表决同意后作出关于罢免总统的决定。但是,联邦委员会关于罢免总统职务的决定应在国家杜马提出指控总统后不迟于3个月内作出。如果联邦委员会未能在这期间作出决定,则视为对总统的指控被驳回。
总统可以作出政府辞职的决定;政府可以提出辞职,总统可以接受或拒绝。政府向新当选的俄罗斯总统卸任。总统可以废除与俄罗斯宪法、联邦法律和总统令相抵触的政府决议和命令。
6. 俄罗斯联邦的现行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综观俄罗斯政治转型迭宕起伏的十年,俄罗斯人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上完成了两大历史任务:强力总统制的确立和新型联邦制的重构.
一、强力总统制的确立苏联解体之前,包括叶利钦在内的许多民主派人士希望以最高苏维埃为基础建立议会民主制度,防止个人专制独裁.他们以此为旗帜号召苏联社会和人民否定和推翻现行的共产党一党执政地位.当屹立了74年之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崩溃之际,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治架构并未随之消失.民主改革派掌握国家政权后,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国家政治体制,并于1991年通过全民公决设置了总统一职.在相互关系上,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高居于总统之上,总统被置于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之下.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俄罗斯联邦总统的职务,撤销俄罗斯总统的命令,反之,俄罗斯总统没有权力解散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或停止它们的活动.应当指出,设立总统职位,在国家权力结构上改变了传统的立法与执行权力相统一的苏维埃体制,在俄罗斯从一党制走向多党制的情况下有利于加强执行权力,但是,很显然,仍然是苏维埃制度或议会制居主导地位,它没有改变“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实质.
因此,在俄罗斯政治体制走向何处上昔日民主派发生了严重分歧.以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派认为当前的俄罗斯需要一个强力的总统带领国家渡过社会经济危机,所以应建立总统制的模式.而以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议会派认为应该建立议会至上的民主政治,通过议会监督制约总统.随着分歧加深,俄罗斯陷入了深刻的政治和宪法危机.一时间,总统和议会双方纷纷抛出新的宪法草案,试图以基本法的形式承认和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1993年9 月就在双方已经不可调和之时,叶利钦果断采取措施用武力之举镇压和解散议会.接着再次利用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新的总统制宪法.1995年5 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了新的《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法》,规定了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组织、程序和方法.至此,俄罗斯现行的政治制度架构基本完成.
俄罗斯的强力总统制既不同于美国式的总统制又与法国的半总统制有所区别.作为联邦元首的总统拥有众多权力,其权力范围大于前两国总统,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今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强总统,弱议会”的现象.立法,总统,政府,司法相互制衡的严重不对称也使有人称这一体制为“超级总统制”. “叶利钦时代”向“普京时代”的平稳过渡使这一体制有了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和时间.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即今天俄罗斯的制度框架及其运行机制总的来说是民主的.普京上台后,旨在加强中央权威提升国家崇拜意识的种种举动并不能对十年来俄罗斯民主成果造成根本损伤,相反,以民主机制为基础的强力总统制,对于政治整合、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新型联邦制的重构前苏联的解体使深埋多年的民族矛盾和中央地方矛盾激化,直接阻碍了俄罗斯的国家现代化.因此,如何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特别是各民族主体利益便成为重构国家政治制度首要价值目标.
前苏联时期,尽管按照列宁的民族自治和自决权理论,由各民族在自由自愿基础上建立联邦制国家,使它们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实际上俄罗斯实行的是联邦制、单一制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混合型的国家结构形式,而且在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下,各民族自治形式所享有的自治权利又是极其有限的.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同样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统与议会之间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更增加了各民族共和国和地区的离心倾向.因此,有必要通过签署联邦条约,阻止各种独立和分化运动.经过各方妥协,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为一方,组成联邦的共和国、边疆区和州、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市、自治州和自治专区为另一方,就划分管辖对象和职权问题签署条约. 1992 年3 月31日,各方签署了联邦条约.联邦条约的签署首先改变了过去在联邦制的形式下高度集权的体制,实行分权制度,其实质是联邦中央与联邦各主体之间划分权限的条约.其次,条约规定了由共和国,边疆区、州、莫斯科市和圣彼得堡市,自治州和自治专区三种主体形式构成的新型联邦关系.联邦条约对于维护俄罗斯联邦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上它不仅遇到了挑战,也暴露了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车臣共和国和鞑靼斯坦共和国拒绝在联邦条约上签字,试图独立.其次, 一些边疆和州不满于实际上的不平等地位,纷纷提出建立共和国的要求.1993年10月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苏维埃会议决定将该州改名为乌拉尔共和国.其它一些州也准备宣布成为共和国.这种共和国化潮流不是要谋求独立或半独立,而是反映了边疆区和州争取平等的联邦主体权利的要求.
总之,俄罗斯新的联邦制度已初见端倪.但地方和中央等各利益主体博弈结果使联邦条约终未在1993年12月宪法中明确规定.宪法仅仅突出了各主体平等的原则.这主要表现为俄罗斯联邦议会联邦委员会(上院)由每个主体来自立法和执行机关的2 名代表组成.但是,这也随着普京上台以来的改革而发生变化.2000年5 月13日普京签发命令决定按地域原则在俄罗斯建立由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组成的7 大联邦区(中部联邦区,西北联邦区,北高加索联邦区,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乌拉尔联邦区,西伯利亚联邦区,远东联邦区).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每个联邦区任命一位总统全权代表.全权代表要使国家元首能在相应的联邦区范围内履行宪法职能.接着,普京提出修改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等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普京的举措和影响意味着俄罗斯在经过长达10年之久的中央权威流失后开始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发展方向,即强调中央集权和总统权威的民主制.
尽管,俄罗斯的国家政治制度已经成型,但我们必须看到俄罗斯目前的制度也是经过十年转型艰难探索曲折演进而成,其国家政治制度有着许多漏洞甚至还有理论上被颠覆的可能,因此若要真正实现普京所称的“国家现代化”,必须实现市场经济的自由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培养,唯其如此,才能相得益彰,扬制度所长避制度之短.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
7. 俄罗斯的法律体系
俄罗斯法律制度总的特点
如果按目前通行的划分法系的方法把世界各国的法律归为两大法系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则俄罗斯的法律应归入大陆法系之中。
俄罗斯的法律之所以属于大陆法系,是因为它具有大陆法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强调议会立法(实质上是专家立法,只是加盖了议会的橡皮图章),在司法过程中所适用的法律都是由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法律、法令,而不像英、美等普通法国家中,法官可以在司法中自己创造新的法律。第二,强调国家法律的法典化,如制订统一的民法典、商法典等。第三,司法中极少遵从先例,即在审理一个新案时未必要按照别的法院以往对类似案件的裁定作出相似的判决。
宪法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宪法改革势在必行。现行宪法是原苏联时期原苏联共产党执政时颁布实施的,其主要内容在前面的《俄罗斯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已经阐述过。
现在俄罗斯有两部宪法草案,一部是联邦宪法委员会起草的。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联邦条约是宪法的组成部分,主张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两院制议会,强调立法、执行、司法机构间的分权与制约平衡,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应该与执行机构权力分开。
另一部宪法草案是叶利钦总统另组班子草拟的“总统宪法草案”。这部宪法有三大突出特点:第一,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二,在俄罗斯实行总统制国体;第三,取消人民代表大会,重建议会。草案的主要内容是: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公职人员,在国外代表俄罗斯联邦;除政府总理的人选需经联邦大会批准外,其余内阁成员由总统直接任命。在同联邦委员会磋商后,根据政府总理提名任命或解除联邦部长和各部门领导人的职务;向联邦委员会提出宪法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法官的候选人;武装力量高级指挥员也由总统任命;总统有权提前解散议会。草案规定的联邦议会是联邦大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它是联邦最高代表机关,由它通过联邦法律,并实施宪法规定的监督职能。两院制的联邦大会(议会)同时选举产生,任期4年。在未选举之前,目前的联邦最高苏维埃和政府的全权延长到新议会和新政府产生为止。
这两部宪法草案中大约有60%的内容是相同的,如都强调联邦条约是宪法的组成部分,都主张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两院制议会等,但它们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有巨大区别。宪法委员会草案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平行地位,而总统宪法草案则强调总统制共和国国体,强调总统的权力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俄罗斯联邦议会和俄总统目前正就究竟以哪一部草案作为未来国家宪法的立法原则和基础的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不难预料,其最终结果是两部宪草合二为一,取“长”补“短”,并以此作为立宪的原则和基础。
8. 俄国重要法律及颁布时间查询
罗斯是苏联的法定继承国,1993年12月通过现行宪法后,逐步建立起现行法律体系。
9. 俄罗斯联邦把国家政体,改成共和国政体,会怎样
更改国家政体会使一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受损,既得利益者就是现有的强势团体,更改政体的结果恐怕不会太好,有很高的可能性会发生天下大乱,即使不发生这么严重的问题也要经历长久的阵痛期。
10. 刘向文的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宪政与行政法律制度,已主持和参与完成中国社科基金等八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五项,其中与台湾合作项目一项,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委托项目各一项。刘向文教授的俄罗斯联邦宪法研究在国内已占领先地位。其专著《苏联宪法讲话》(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苏维埃宪法和苏维埃立法的发展》(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俄国政府与政治》(在台湾出版)、《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俄罗斯联邦宪法司法制度研究》等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其独译出版的我国第一本《俄罗斯联邦行政法典(汇编)》、《刑事政策的基础》,填补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还主编了包括《俄罗斯法学研究论丛》、《俄罗斯人看世界》等在内的专门研究俄罗斯法学的丛书。已经先后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法学家》、《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法学评论》、《行政法学研究》等期刊和《检察日报》、《法制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1、【苏】库德里亚夫采夫著:《苏联宪法讲话:删节本》,刘向文译,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2、【苏】B.H.库德里亚夫采夫等著:《苏联宪法讲话》,刘向文译,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3、刘向文编译:《苏维埃宪法和苏维埃立法的发展》,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4、刘向文等编著:《独联体各国行政区划》,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年版。
5.Лю Сянвэнь. Изменение конституции СССР в политическом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и СССР. Ленинград, 1995.
6、刘向文、贺永方主编:《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训》,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刘向文、宋雅芳著:《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刘向文著:《俄国政府与政治》,台湾五南出版公司,2002年版。
9、【俄】C. C. Босхолов 著:《刑事政策的基础》,刘向文译,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刘向文译著:《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俄】维诺库洛夫主编:《检察监督》,刘向文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12、刘向文、韩冰、王圭宇著:《俄罗斯联邦宪法司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13、刘向文主编:《俄罗斯法学研究论丛》(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14、刘向文主编:《俄罗斯人看世界》(第1辑),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15、刘向文副主编:《世界各国宪法》(四卷本),(孙谦、韩大元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
除上述著作之外,还参编、参与撰写其他各类学术著作10余部。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先后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法学家》、《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法学评论》、《行政法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国家级学术期刊和《检察日报》、《法制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