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的阐述

劳动法的阐述

发布时间: 2021-03-02 12:03:28

A. 劳动法的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三编,即总论,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劳动监督检查和劳动司法
总论中阐述了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历史发展、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工会法与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一编则主要阐述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时、工资、劳动安全与卫生、对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与福利等问题,第三编专门阐述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与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B. 求解答劳动法论述题

不是学法复律的,说的不专业请见谅制,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合同类型。固定的、不固定的、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
2、签订时间:是劳动关系建立前签订,还是劳动关系建立后签订,或者劳动关系建立后多久之内签,这三种情况对应的法律风险不一样的。
3、合同条款:是否按照法定必备条款签订;
4、续签情况:什么时候续签,续签什么类型的合同,不续签如何处理等等。

C. 论述劳动法的基本理念

现代劳抄动法体系必须建袭立在现代劳动法问题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工问题普遍遵循 “劳工不是商品”、“三方主体结构”和“社会进步成果分享”三大理念。我国的劳动法现代化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 基础之上、按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因而这些理念也应成为我国劳动法的基本理念。

D. 论述题 我国劳动法是如何体现他是劳动人民的法律这一精神实质的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它是我国长期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我国劳动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对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各种劳动法律规范之中,它是劳动立法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属于劳动法律规范,但它和具体的劳动法律规范不同。首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具有指导性、规律性、纲领性的基本法律规范,是制定和执行各种具体劳动法律规范的法律基础和指导思想,而具体的劳动法律规范则是对其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作的具体规定,其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调整各种劳动关系的共同通则,而具体的劳动法律规范则是调整某种劳动关系的特定准则,第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要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没有变化,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而具体的劳动法律规范则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作相应力修改和补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虽然和具体劳动法律规范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具体劳动法律规范的灵魂,而具体劳动法律规范则是实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方式。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对具体的劳动法律规范具有约束力,具体的劳动法律规范不能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抵触,否则一律无效。

E. 阐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总则第一条的理解。

第一条是说明制定劳动合同法的目的和宗旨。

F. 论述劳动法如何体现它是劳动人民的法律

1、保证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反对歧视
2、保证劳动者平等获得收入、培训等权利
3、要求提供劳动保护
4、对妇女、儿童等的保护
5、企业不遵循的处罚措施等

G. 谈谈你对劳动法的看法和认识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制定劳动法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劳动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劳动法的渊源有:宪法中有关劳动领域事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律,如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国务院制定的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的劳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地方性劳动法规和劳动规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劳动法规;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公约;其他规范性文件(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或准规范性文件(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等。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是全面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履行、解除、变更、终止、续订劳动合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即劳动合同法有规定的,优先适用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的,适用劳动法。

H. 结合我国劳动立法实践,阐述我国劳动法渊源.

劳动法的渊源主要有: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劳动法的立法依据。宪法中的作为劳动法所依据的原则和规定,如关于所有权的规定、关于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等,既是劳动法的立法依据,也是调整劳动法关系的法律规范。
2.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金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劳动法这个法律部门中的基本法,是劳动法主要的、基本的表现形式。
3.其他法律 包括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金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其中就规定了许多关于企业劳动者和企业工会以及职代会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4.行政法规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如《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倮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
5.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及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6.规章规章 包括国务院的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性行政规章两种。部门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本部门权限内制定的规范性劳动文仵,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性规章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地区劳动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7.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对于如何正确适用劳动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三条和第五届金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第二条的规定,凡属于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对劳动法律作出的司法解释,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对金国的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对劳动法律规范的解释,也是劳动法渊源的组成部分。
8.我国政府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动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公约,须经成员国批准后方可在成员国内付诸实施,发生法律效力。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凡经我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在我国就具有法律效力,成为我国劳动法的组成部分,因而也是我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如:1987年9月,我国批准了《1983年(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即“159号公约”,1983年6月20日国际劳工组织第69届大会通过)。

I. 劳动法写什么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三编,即总论,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劳动监督检内查和劳动司法。总论容中阐述了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历史发展、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工会法与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一编则主要阐述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时、工资、劳动安全与卫生、对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与福利等问题,第三编专门阐述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与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法律咨询合伙 发布:2025-09-23 19:15:26 浏览:495
一般诈骗还会违反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18:58:27 浏览:158
中山市2016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9-23 18:58:12 浏览:290
注册税法经济法考纲未出 发布:2025-09-23 18:56:04 浏览:301
义乌人民法院地址 发布:2025-09-23 18:38:56 浏览:786
法院应对疫情 发布:2025-09-23 18:36:31 浏览:856
2020年劳动法第六十三条 发布:2025-09-23 18:34:18 浏览:365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案例评析 发布:2025-09-23 18:31:45 浏览:519
偏法治失眠 发布:2025-09-23 18:15:57 浏览:686
法律咨询免费淘宝 发布:2025-09-23 18:10:12 浏览: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