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180天在哪里

行政诉讼法180天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5-09-23 14:10:41

❶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应当是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应当是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满180天。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八条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❷ 行政诉讼法院能强制执行政府吗

行政诉讼法院能强制执行政府吗?这涉及到行政裁判的执行以及非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首先,对行政裁判的执行,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赔偿判决书和赔偿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权,针对拒绝履行的一方当事人,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公民的申请执行期限为一年,行政机关、法人或组织的申请期限为180天。

执行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特殊情况时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当事人必须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否则法院可采取措施,如银行划拨罚款或赔偿金,每日罚款50至100元,向行政机关上一级或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对于非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机关或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诉讼又不履行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执行需具备特定条件,包括行为效力、义务人、期限内未履行等。

法院在受理申请后,需在30天内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决定是否准予强制执行,并由本院负责执行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执行。被申请执行的行为若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法律依据或违法损害权利,法院将裁定不准予执行。

综上所述,行政诉讼法院具备强制执行政府的权利,但需依法申请执行,并遵守特定程序和条件。法院执行时需确保程序公正,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❸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长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版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权2年,可以说法院强制执行二年后过期。进入执行程序后一般是6个月执行完毕。《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❹ 已经收到判决书近一个月,如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持申请执行的身份证明、申请执行书、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等材料到人民法院立案庭立执行案件,立案庭立案后转到执行庭执行。

申请执行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证件:

1、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一般应由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请,再由一审案件承办人注明生效时间。

2、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书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3、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副本、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及执行证书等;

4、申请执行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

5、继承人或者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继承或者承受权利的有效证明文件。

6、其他应当提交的文件或者证件。

(4)行政诉讼法180天在哪里扩展阅读:

法院强制执行的主要措施

1、《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2、《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裁判文书和其他法律文书履行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支付迟延履行金。

3、《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可根据情况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强制交付

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及应由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指定一方当事人交付财物或者票证的,执行人员应在做好被申请执行人思想工作的基础上,传唤双方当事人到庭或到指定场所,由被申请执行人将法律文书交付的财物或票证应当直接交付申请执行人签收。

被申请执行人不愿当面交付的,也可以将应付的财物或票证先交给执行人员,由执行人员转交。对当事人以外的公民个人持有该项财物或票证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交出。

经教育仍不交出的,人民法院就依法强制执行并可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14条的规定予以罚款,还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建议,给予其纪律处分。有关单位持有该项财物或票证的,人民法院应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有关单位转交。

有关单位和个人持有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因其过失被毁损或灭失的,人民法院可责令持有人赔偿。拒不赔偿的,人民法院可按被申请执行财物的实际价值或者票据的实有价值裁定强制执行。

热点内容
迈向和谐行政法 发布:2025-09-23 16:40:08 浏览:167
社区文明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3 16:34:27 浏览:241
包装买房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16:34:26 浏览:893
司法拍卖商铺交易税费 发布:2025-09-23 16:31:35 浏览:474
大庆市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9-23 16:27:43 浏览:780
金牙律师 发布:2025-09-23 16:25:59 浏览:617
四川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9-23 16:25:57 浏览:590
浅谈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发布:2025-09-23 16:23:40 浏览:321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在线直播平安行 发布:2025-09-23 16:11:22 浏览:686
法教义学和法社会学 发布:2025-09-23 16:08:13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