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的审判和执行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审判和执行程序

发布时间: 2021-03-06 01:46:43

法院判决书下来,原告申请执行,法院的执行程序是什么

既然二审判决生效,那么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至于法院采取什么样的强制措施,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首先,法院会先向被告下达履行判决通知书,通知被告在多少日内履行判决书上的义务,逾期不履行将采取强制措施。

其次,如果在通知书期满后被告不自动履行,那么根据判决确定的履行义务条件,根据不同的情况法院采取不同的办法。

如果是金钱给付,那么法院会查询被告人的银行账户,看是否有存款。可以要求被告人所在单位不得支付其工资,要向法院支付工资;可以向被告人的债务人要求其向法院履行还款义务等。

如果是行为,并且是可以代为执行的话,那么法院可以采取代执行的方式,代替被告履行,然后产生的费用由被告承担。

如果是不得代替的行为,那么法院会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比如,向房产部门要求不得为其办理买卖手续等。

不过,这仅是公平情况下法院会采取的一些办法。如果被告比较有势力,他至少会拖,在拖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财产全部转移走,让法院无法查找。

(1)民事诉讼法的审判和执行程序扩展阅读:

(一)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需要向法院依法缴纳以下标准的费用:

按照一般规定,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无需预先缴纳申请执行费,但是人民法院在执行到位的首批执行款中会扣除人民法院依法应收取的执行费。

1、一般的缴费标准是:

(1)执行金额或价额在1万元以下的,每件交纳50元;

(2)一万元至50万元的,按执行金额或价额的千分之五交纳;

(3)50万元以上的,按执行金额或价额的千分之一再加2000元交纳;

2、除了应交的执行费,申请人还需负担以下几项的费用:

根据具体的规定,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收取执行中产生的实际支出费用,如交通、住宿等费用也需要申请人负担。

一般地,法院执行立案后,法院将会在6个月内采取执行措施。

要是法院不按规定期限采取强制措施的,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申请提级执行。

② 简述民事诉讼中, 当事人的处分权在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中的具体适用。

第一,当事人的民抄事权袭益受到侵犯,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是否起诉,由当事人决定;
第二,诉讼开始后,原告是否变更或放弃诉讼请求,被告是否承认或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有其自己决定;
第三,诉讼进行中,双方当事人是否通过和解或者达成调解,有他们自己决定;
第四,对一审法院作出的裁判,依法可以上诉的,是否提出上诉,由他们自己决定;
第五,对诉讼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有执行内容,可以申请执行的,是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权利人自己决定。

③ 民事执行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的区别。

民事诉讼程序,由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和民事诉讼附属内程序三大体系构成。容民事审判程序具有解决争议的功能,它是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的基础。民事审判程序按照其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分为民事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和民事非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的功能,在于凭借国家强制力量,实现权利主体经过法院或者其他机关、组织确认的权利。民事执行程序,分为一般民事执行程序和特殊民事执行程序(即破产清偿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是指由民事诉讼法规定,由法院操作,并服务于民事权益的确认或者民事权益的实现的程序性规范。

④ 民事案件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

(1)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专行。属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2)法院受理。(3)申请复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5)采取强制措施 。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强制执行的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等措施。

⑤ 民事判决书下来后,怎么走执行程序

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方的可执行财产。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除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通报。
对方如果有藏匿、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法院可以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如果对方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对方确无可执行财产,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待中止执行情形消失后,申请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
第五百一十八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除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通报。第五百一十九条
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依照前款规定终结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10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裁定中止执行:
(2)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⑥ 民事诉讼法中审判和执行的程序

一、民事诉讼审判来程序源主要有: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 法院调解、 民事判决、裁定、决定和命令、 特别程序、 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二、民事诉讼执行程序主要有:执行的申请和移送、执行措施、执行中止和终结。

⑦ 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问题


被执行人

利害关系人
(即第三人)都可以申请执行异议
被执行人可以申请执行复议
案外人异议审查期间,法院不停止执行。

⑧ 关于民事诉讼判决执行程序是怎样的

我们复国家把执行法放在制民事诉讼法中的,有很多国家把执行法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民事执行法。 在理论上,程序有非诉讼程序和诉讼程序的区别。诉讼程序是通过法院司法权解决争议的程序,非诉讼程序是通过法院以外的机关解决争议的程序,如仲裁。 在诉讼程序中,又有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的区别。前者是解决实体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程序,后者是不解决实体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程序,如督促程序、认定无行为能力程序、破产程序等。民事执行程序按照通常的说法是“诉讼程序”中的“非讼程序”。 诉讼程序里面也可以分为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审判程序除了解决实体权利义务纠纷的程序以外还包括非讼审判程序。

热点内容
演讲法律服务 发布:2025-09-22 21:54:02 浏览:371
刑法学十五讲 发布:2025-09-22 21:44:16 浏览:61
民法学包含 发布:2025-09-22 21:42:42 浏览:5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旧 发布:2025-09-22 21:42:28 浏览:806
地方政府规章罚款限额由谁决定 发布:2025-09-22 21:40:41 浏览:632
规章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发布:2025-09-22 21:36:20 浏览:337
婚姻法女性权益 发布:2025-09-22 21:30:14 浏览:120
中国十大知名律师 发布:2025-09-22 21:01:20 浏览:992
工业创业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2 20:56:27 浏览:536
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 发布:2025-09-22 20:47:30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