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刑事优先

民事诉讼法刑事优先

发布时间: 2021-03-08 07:36:01

A. 抵押权债权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受偿顺序

刑事案件中的受偿问题主要涉及两类。一类是涉案的财物,如系受害者的专,按原物返还,属没有受偿顺序。 二类是因为刑事案件造成他人损害需要赔偿的,按附带民事诉讼中确认的赔偿金额进行受偿。只有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多个受偿者,可享有优先受偿权。或者刑事中有财产罚时,先承担民事赔偿。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 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追缴、退赔的情况,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第四百四十一条 被判处财产刑,同时又承担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的被执行人,应当先履行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百四十七条 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裁判的执行,本解释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民事执行的有关规定。
优先受偿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同法院通过特别程序进行认定受偿。

B. 急需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关系详细点,谢谢!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均属于程序法的范畴,都是为了保障实体法律关系的实现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二者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某些证据规则的通用性。但由于调整对象的不同,二者存在重大区别:⑴目的、任务不同。民事诉讼法是为了解决民事纠纷,保护民事合法权益。而刑事诉讼法则是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⑵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民事诉讼由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而刑事诉讼则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除了法律规定的自诉案件之外,被害人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⑶某些基本原则不同。民事诉讼涉及私权,采取处分权原则、辩论原则、法院调解原则等,而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⑷具体程序制度不同。如民事诉讼法规定有特别程序、破产程序等,而刑事诉讼法规定有公诉程序、自诉程序以及死刑复核程序。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除了上述联系外,还存在着交叉现象,即所谓的刑民交叉。刑民交叉是指同一当事人的同一行为或者同一法律事实,即需承担民事责任,又应承担刑事责任。如何处理这种交叉现象,世界各国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平行式,追究刑事责任的诉讼与民事责任诉讼互不影响,分别进行,不允许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英美法系采取这种模式。二是选择附带式,也是大陆法系的通常做法。即允许当事人选择在刑事诉讼当中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独立提起民事诉讼。不管采取哪种模式,原则上刑事判决与独立民事诉讼所作出的判决二者所认定的事实互不影响,仅得相互为证据资料而已。其例外情形是具有对世效力的民事形成判决,刑事法院应当受其拘束。我国处理民刑交叉的做法是与大陆法系基本一致的,如《刑事诉讼法》第1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我国处理刑民交叉具有一些独特之处:⑴我国过于强调刑事优先原则,一般采取先刑事后民事或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做法。⑵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不得就精神损失要求赔偿,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⑶民事判决与刑事判决的相互之间发生何种效力未有明确规定。我国司法实践一般认为生效判决具有预决的效力,但允许当事人以相反的证据推翻,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

C. “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是否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者司法解释

先刑后民指在民事复诉讼活动中,发制现涉嫌刑事犯罪时,应当在侦查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实查清后,由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由法院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部分。在此之前不应当单独就其中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判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十九条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九十条
在侦查、预审、审查起诉阶段,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要求,已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记录在案的,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当按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并已给付,被害人又坚持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

第九十一条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般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诉状。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审判人员应当对原告人的口头诉讼请求详细询问,并制作笔录,向原告人宣读;原告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D. 刑事案件执行也优先吗

先刑事后民事这是办理案件的一项原则,待刑事部分结束之后,将进入民事程序,根据法律规定,决定民事赔偿的顺序

E. 有明确法律现定刑事和民事的起诉顺序没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有一定的关联,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中回华人民共答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第五项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可以看出,
如果刑事案件的结果是民事案件的依据,民事案件是需要终止的。

F. 同一执行标的民事查封在先另一刑事案件可以优先执行吗

执行异议的提出有时效的限制。 1、对违法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内结前提出; 2、对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应当在该执行标的执行完毕前提出。《最高法院关于执行异议、复议的司法解释》第六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但对终结执行措施提出异议的除外。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指向的执行标的执行终结之前提出;执行标的由当事人受让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

G.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中证人不具有优先性刑事诉讼法中证人具有优先性

律师解答:
民事诉讼法对证人优先性没有明确规定,但理论上证人有版优先性和不可替代性,权前者是指若某人了解案情,其是需要优先作为证人的,法律条文规定了了解案情的人有义务作为证人。后者是指应由了解案情的本人来作证,不能找人代替作证,这是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
刑事诉讼法中如果你是证人又是法官或者鉴定人,需要优先作为证人,其他角色需要放弃这是为了更大限度的保护受害人的缘故。

H.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是怎么样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同属于程序法,都是法院行使审判权应当内遵容守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规定。诉讼活动的共同规律和特点,决定了三者有不少相同或相近的规定。但由于三者的具体任务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因而三者在不少方面又存在差异。
海事纠纷亦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但又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的特点。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是针对海事案件的特点和法院审理海事案件需要适用的特殊程序作出的规定。民事诉讼法与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关系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法院在审理海事案件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特别法未作规定的,才适用民事诉讼法。

I. 民事赔偿和刑事罚金哪个先执行

被判处罚金同时又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责任的被执行人,应当先履行对版被害人权的民事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被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又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责任的被执行人,应当先履行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处财产刑之前被执行人所负正当债务,应当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先行予以偿还。

(9)民事诉讼法刑事优先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三条对罚金的执行,被执行人在判决、裁定确定的期限内未足额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期满后强制缴纳。对没收财产的执行,人民法院应当立即执行。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需要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及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执行措施。

第五条执行财产刑时,案外人对被执行财产提出权属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并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热点内容
劳动法中关于病假产假工伤车祸 发布:2025-09-22 12:24:07 浏览:292
理解法治建设与中国发展 发布:2025-09-22 11:50:38 浏览:73
领导干部善法治思维 发布:2025-09-22 11:47:02 浏览:798
建设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 发布:2025-09-22 11:43:20 浏览:401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 发布:2025-09-22 11:40:23 浏览:891
吸入法治肺 发布:2025-09-22 11:36:10 浏览:955
五凤司法所 发布:2025-09-22 11:34:19 浏览:669
民族区域自治立法 发布:2025-09-22 11:24:31 浏览:79
法院壁纸 发布:2025-09-22 11:24:21 浏览:190
下列不属于行政法规的制度程序的是 发布:2025-09-22 11:12:50 浏览: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