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法八大亮点

行政诉讼法法八大亮点

发布时间: 2021-03-10 01:47:39

『壹』 论述行政诉讼法对公安执法有哪些影响

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
◆ 扩大受案范围
增加可提起诉讼的情形: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等。
◆ 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 应当登记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 起诉期限延长到六个月
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涉及不动产的可延长至二十年。
◆ 增加调解制度
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
◆ 完善审判监督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审理、执行等问题要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行政诉讼合同的监督,检察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 行政首长应当出庭应诉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 可跨区域管辖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 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 可拘留拒不执行的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增加规定“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

『贰』 列举我国的七部法律和八大法规

《宪法》、《立法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叁』 新《行政诉讼法》有哪些看点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
◆ 扩大受案范围
增加可提起诉讼的情形: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等。
◆ 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 应当登记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 起诉期限延长到六个月
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涉及不动产的可延长至二十年。
◆ 增加调解制度
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
◆ 完善审判监督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审理、执行等问题要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行政诉讼合同的监督,检察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 行政首长应当出庭应诉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 可跨区域管辖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 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 可拘留拒不执行的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增加规定“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

望采纳~~~

『肆』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哪些要求

新行政诉讼法的新制度新规定新要求较多,该司法解释从九个方面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一、是明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边界,既要解决“立案难”痼疾,又要防止滥诉现象。解释用排除法进一步明确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规定: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过程性行为、协助执行行为、内部层级监督行为和信访办理行为等五种行为不在可诉之列。

二、是总结行政诉讼管辖改革成果,既要解决“诉讼主客场”的问题,又要遵循“两便”原则。司法解释就跨行政区划法院管辖改革以及需要履行的程序作了进一步明确,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执行行政诉讼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

此外,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个别当事人利用管辖权异议制度干扰行政诉讼的问题,解释明确规定了管辖异议处理程序制度。

三、是明确界定当事人资格,既要畅通救济渠道,又要确保有限司法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为了确保有限司法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解释对原告诉讼主体资格作了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在行政诉讼被告方面,明确了开发区管理机构及其职能部门、村委会和居委会、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的被告资格。

四、是完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既要力求恢复客观真实,又要坚持程序公正的导向。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处于取证优势地位,为确保“官”民在诉讼程序中处于实质平等地位,解释细化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了当事人的到庭义务和因被告原因导致损害的举证规则。

五、是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度,既要保障当事人合法诉权,又要保证起诉符合法律规定。实施立案登记制后,一些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因为没有进行必要的审查进入到诉讼程序,导致案件激增。

为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解释在几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起诉人提交必要起诉材料的义务、人民法院的审查权力和释明义务、复议维持情形下的起诉期限和行政机关未履行教示义务情形下的起诉期限。

六、是规范审理判决程序,既要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又要注意提高诉讼实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理和判决程序,不仅要求审理的实体和程序公正,也要求行政诉讼的实际效果。司法实践中,个别当事人的行为损害了诉讼程序的严肃性,还有的案件判决标准和规则不统一,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

据此,解释明确了滥用回避申请权的法律后果、拒绝陈述的法律后果、确认无效的判决规则、共同过错的赔偿责任和不作为的赔偿责任。

七、是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既要体现行政诉讼的严肃性,又要确保行政纠纷实质化解。

为了进一步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确保行政纠纷获得实质化解,解释适度扩大了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范围,明确了应当出庭应诉的情形和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的说明义务,明确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含义、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均不出庭应诉的不利后果。

八、是落实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既要强化行政复议监督职能,又要聚焦真正争议的解决。新行政诉讼法为了强化行政复议监督职能,明确规定行政复议机关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

为了在强化行政复议机关监督职能前提下,保证争议真正得到解决,解释明确了复议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概念,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法定性、举证责任和裁判规则。

九、是细化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既要依法维护合法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又要防止不合法条款进入实施过程。司法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有权对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是新行政诉讼法的制度创新。

对于合法的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行政行为的执法依据;对于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依据。为此,解释明确了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权利、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具体方式、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处理方式,以及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审判监督程序。

(4)行政诉讼法法八大亮点扩展阅读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十大亮点:

一、立法目的作变化,删去维护行政机关行使职权。

二、明确行政首长出庭制度,告别“告官不见官”的历史。

三、破除地方行政干预司法审判,实行跨区域审判。

四、复议维持共同告,督促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

五、起诉期限延长至六个月,更好地保护原告诉权。

六、诉讼审查范围扩大,可附带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七、部分行政案件可调解,服务社会稳定大局。

八、明确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彻底做到定纷止争。

九、建立公告制度,促使行政机关履行相关职责。

十、建立简易审判程序,高效便民解决争议。

『伍』 201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单选求答案! 任务02

1-A;2-A;3-C;4-B;5-A;6-A;7-C;8-D;9-A;10-C

『陆』 行政诉讼法学 法律效力包括哪些

主要目的

中国制定行政诉讼法法典的目的明确、具体地规定在法典第一条中,即:
①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②为了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③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主要特点
中国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特点是:
①规定被告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案件是当事人控告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案件。
②它解决的纠纷,是政府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行政纠纷。
③它规定的行政诉讼,是法律规范明文规定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诉讼。
④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只能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⑤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

“民告官”更加畅通 明年5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全文共计61条,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制定后作出的首次修改。修改的最大亮点,是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表现在:一是具体列举了除人身权、财产权以外的其他一些社会权利,比如社会保障权、公平竞争权等等;二是把部分行政合同也纳入到受案范围;三是把“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更加便利了立案难问题的解决。此外,对于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俗称的红头文件,《决定》规定可以在提起具体诉求时提出审查请求。

另外,《决定》明确提出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起诉的权利,扩大原告资格,延长起诉期限等等,进一步加强对公民诉讼权利保护,切实解决立案难问题;提出要适时解决行政争议,避免程序空转,并增加了调解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明确复议机关维持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机关作为共同被告,并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完善管辖制度,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确定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一审行政案件;完善判决形式,增加了确认违法判决和确认无效判决等判决形式,切实强化了法院审判权力,等等。

行政诉讼法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实施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公民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行政诉讼案件逐渐增多,一些行政机关千方百计不当被告,导致很多应当通过诉讼解决的纠纷进入信访渠道,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信访不信法”情况。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法院年均受理行政案件仅有十几万件,占全部案件总量的比例很低。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于拓宽“民告官”法律渠道,完善依法维权和化解行政纠纷机制,改进和完善行政诉讼起诉、审理、判决、执行等机制,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柒』 列举我国的七大法律和八大法规

宪法 民法总则来 民法通自则 刑法 劳动法 保险法 劳动合同法 立法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就业促进法 行政处罚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强制法 婚姻法 遗产继承法 税务法 国土资源法 国家安全法 专利法 知识产权法 海商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监察法 民法法 律师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行政复议法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失业保险条例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法律援助条例 人力资源市暂行条例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捌』 韩旭的荣誉与奖励

四川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1项;
中国法学会第三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1项;
中国犯罪学十年优秀科研成果奖;
中国博士后优秀出站报告;
第二、三、四届“中国法治论坛暨钱端升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2013年7月21日晚黄金时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以“‘好人恶报’的‘全责’之争”为题,播出了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韩旭研究员的深度专访。韩旭研究员就日前引起社会热议的“成都四车连环碾压老人案”法院的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问题接受了央视记者的专访,并发表了专家意见。
此前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法院判处了一起看起来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不料引起了公众的广泛争议。在该案中,一位老者横穿马路遭遇四辆机动车连续撞击与碾压,最终不治身亡。根据法院的判决,肇事逃逸的前三位车主逃脱了惩罚,而主动报警、积极施救的第四辆车主彭某却要承担全部的民事赔偿责任。“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社会公众对法院判决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截至目前,各大网络媒体如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等纷纷转载报道这一消息,网民纷纷评论。大家直言对“好人”车主的同情与对判决的质疑。然而法律界业内人士对此判决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在民众意见对立的情形下,我院韩旭研究员于2013年7月17日在《人民日报》第11版发表了对本案判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情理与法理”关系的评论,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组连夜专程赶赴成都,就法律界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的本案焦点问题更为深入地对我院法学所韩旭研究员进行专访。
韩旭研究员在接受专访时指出,龙泉驿区法院的判决结果尚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从表面上看,法院认定的事实大体清楚,然而若从专业角度审视,不难发现,在具体情节的真实再现上,案情仍然不甚明朗。“此案证据不够充分,法院做出如此判决,难免会引起质疑。”韩旭研究员如是说。
韩旭研究员认为,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法官在判案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懂得并善于运用经验法则,对老人经过前三辆机动车碾压之后仍未当场死亡的概率作出理性判断;第二,法官不能仅根据被告彭某说“看见老人腿动了一下”,就断定老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彭某的最后一次碾压所导致,因为根据生物学上的脊髓神经反射效应,人在脑死亡后较短时间内,肌体仍然可以产生应激。因此,法官应当具备必备的科普知识。第三,如果彭某碾压之前老人已经死亡,则有可能导致法官作出完全相反的判决,即被告彭某不构成侵权,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法官应当慎重对待事实与证据认定,这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在这类案件中,法官又应当如何协调好法理与道德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韩旭研究员以该案为例提出,法院所作判决引用的是《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关于“连带责任”的条款,如此一来,任何一个侵权人对外均应承担全部的损害赔偿责任;而《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的“按份责任”则要求侵权人根据自身过错的大小承担相应责任,如果遇到无法查清过错大小的情况,平均分担责任。这样一来,在被害人的利益得到维护的同时,被告的利益也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这是在事实无法查清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
当记者问及该案的社会影响时,韩旭研究员不无忧虑地对记者坦言:恐怕受到该案判决的影响,在今后的类似案件中,肇事车主更会倾向于选择逃逸而非报警和积极救治。“因此,法院的判决应当宣示一种公平正义,应当培育、鼓励和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而这样的判决,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并不是一份‘正能量’。”在韩旭研究员看来,法院的判决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应舆论而动,但我们生活在民主、法治的社会中,对存在瑕疵的判决公众仍然可以提出质疑,即使无法改变某个具体的案件,也能够对将来的司法实践起到警示与监督的作用。 “法系成大,律动校园”,成都大学政治学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法律文化节。在政治学院全体师生的积极筹备之下,成都大学第四届法律文化节开幕式暨韩旭教授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学术报告会于2012年4月10日下午16:00在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到场的嘉宾有:成都大学组织部部长兼政治学院院长彭晓琳、学生处副处长李兵、政治学院副院长彭时平、党总支书记安鸿、政治学院副院长屈陆、法学系主任邓陕峡、张居盛教授以及法学博士廖俊老师。
随着主持人出场,法律文化节正式拉开了帷幕。首先彭时平院长为法律文化节的开幕式致辞。他宣布成都大学第四届法律文化节正式开幕,并简要概括了法的重要性,预祝本届法律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随后,由政治学院分团委书记史浩岑老师发言,她提出此次法律文化节旨在提高法学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向全校师生普及法律知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并详细介绍了此次法律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法学系主任邓陕峡老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制定和修改历史后,学术报告会正式开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韩旭韩教授就刑法再修改与我院爱法师生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学术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韩教授结合国内外刑诉法规定和司法实践,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利与弊,犀利地指出当前存在于我国司法制度中的诸多问题,例如行政诉讼法条例远少于刑事诉讼法条例,公权力得不到很好的约束;我国司法审讯取证过程中,刑讯逼供事例屡见不鲜;律师行业存在调查取证难,遭受公权力职业报复等诸多问题。他还指出法律是用来保障人权的,国家立法就是要尊重保障人权,我国应该尽量减少死刑判决。针对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刑诉法最新修正案,韩教授着重强调了这次修正案的八大亮点,即在犀利指出存在于我国法界的诸多弊端的同时,也表达了看好我国法治更好发展的态度,希望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路上越走越好。韩旭教授饱含激情、幽默诙谐的演讲结束后,由我院法学系主任邓陕峡、法学博士廖俊老师以及政治学院副院长彭时平对韩教授的讲话分别作出了点评与交流。
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师生互动,这个环节里,我院法学学生就法庭席位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可以进一步改进,我国法治发展前景怎样向韩教授提出问题,韩教授语重心长的说;“这一切,关键还在于你们,你们这一群年轻的法学学生”。会议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韩教授的话却鸣响在每个法学人士的心中,让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
2013年7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劳教制度改革的路径与方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南大学、江西省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江苏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河南警察学院、河南检察职业学院、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党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重庆市红刚律师事务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法实务部门的7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研讨会就社会广泛关注的劳教问题,从法理、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刑事政策等角度探讨了劳教制度具体应该如何改革。与会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界人士集思广益,就废止劳教的具体路径、建议方案,犯罪门槛下降对刑法和刑诉法带来的挑战,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与正当程序,司法职权配置与制约等重要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热烈交流。

热点内容
新中国民法 发布:2025-09-22 05:31:30 浏览:643
县司法局长级别 发布:2025-09-22 05:13:57 浏览:253
安徽省考法律知识题型 发布:2025-09-22 05:08:57 浏览:200
2014新行政法 发布:2025-09-22 05:08:55 浏览:475
修饰法规 发布:2025-09-22 04:54:13 浏览:692
司法活动公开 发布:2025-09-22 04:53:38 浏览:674
法院车报废 发布:2025-09-22 04:19:38 浏览:243
劳动法员工有权预支工资吗 发布:2025-09-22 03:59:26 浏览:396
法律咨询费怎么入账 发布:2025-09-22 03:54:25 浏览:902
婚恋道德 发布:2025-09-22 03:54:18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