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中的申诉
㈠ 行政诉讼一审二审不服之后,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和渠道申诉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法院终审裁判认为有错误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但你要内有足够的新证据来容支持你的申诉。
相关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第九十一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六)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八)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㈡ 行政案件判决后,法律规定到检察院申诉的法律时效是多少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内律效力的判决、裁容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六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㈢ 申诉与复议
申诉 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调解,认为确有错误,向原审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处
理的一种诉讼请求。
复议 是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救济措施,内部监督的一种,只限于行政系
统内部。而申诉不是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是一种广义的制度,
范围更广!
如何协调申诉程序与现有的复议程序和诉讼程序的关系。尤其是由于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对于某些时限的规定非常严格,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不得突破或修改,因此给信息委员会的申诉机制设计带来许多困难。我们认为,在充分认识信息委员会申诉机制重要作用的前提下,可以以三种模式处理它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关系。需要预先说明的是,申诉决定在所有模式下均是一种不具法律执行力的咨询性决定,并且给定了所有的申诉程序均能在一个月内完成的前提。
第一、三种救济渠道并列,当事人选择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当事人只要不服政府机关执行本条例的决定,可以选择三种救济模式中的任何一种。这种模式下,有三种可能的结果:A、如果当事人首先选择复议,则因为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不服复议的起诉期间只有15日(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实质上使得当事人不可能在诉讼之前再寻求申诉途径。也就是说,当事人选择复议,意味着自动放弃申诉机制。B、如果当事人首先选择申诉,根据行政复议法第9条与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的时限,申诉程序完成后当事人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寻求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然,当事人也可以放弃申请复议的权利,在申诉程序之后直接提起行政诉讼。C、当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这种处理模式的好处是申诉程序与现行法律规定没有实质性的冲突,容易设计,并且,模式的选择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结果。主要缺陷是在第二种结果下,如果经过申诉以后再申请复议,从理论上说有些不合理,是从准司法程序回到行政程序,会过于繁琐。对于这种结果,作为行政法规,本条例也不能限制当事人的复议申请权。另一个缺陷是在第三种结果下,设立申诉程序的初衷无法实现,争议未穷尽救济渠道便涌到法院,使法院承受过大的压力。
第二、复议、申诉程序前置,当事人从中选择。这种模式下,当事人不服政府机关执行本条例的决定,必须首先选择复议或申诉程序,然后才能提起行政诉讼。这种模式可以避免出现第一种模式下的第三种结果,减轻法院的负担。并且,随着申诉机制作用的发挥,会逐步替代行政复议机制,使申诉机制越来越具有独立裁判所的雏形。当然,这种也仍然无法解决第一种模式下第二种结果所带来的困难。这种模式的设计在法律上也不存在任何障碍。
第三、复议前置,申诉由当事人选择。这种模式之下,实现了从行政到准司法再到司法的层次递进,申诉是行政复议之后,行政诉讼之前的一个选择性、咨询性的救济程序。对政府机关的决定有异议首先必须起出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信息委员会提出申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向信息委员会提出申诉的,信息委员会的意见是咨询性的意见。如果对信息委员会提出的建议,申请人不满意或者政府机关不执行的,则申请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实现了救济渠道的正向推进,但最大的障碍在于行政诉讼法第38条规定的不服复议提起诉讼的15天期间。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复议之后选择申诉,必然造成起诉期间的耽误,失去提起诉讼的权利。要解决这个法律障碍,除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第38条之外,另一条途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将申诉程序作为行政诉讼法第40条所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况"予以明确,保证当事人经过申诉以后仍然享有提起诉讼的权利。
㈣ 行政再审申诉状是什么
现实困惑
让我们接着上一节“行政上诉状”中的案例进行阐述。某医院提起上诉后,二审法院经审理维持了一审判决,某医院仍不服,准备提起申诉。那么,某医院应如何书写行政再审申诉状呢?
律师答疑
行政再审申诉状是指行政诉讼当事人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或判决,认为有错误而向人民法院要求复查纠正的一种法律文书。行政再审申诉状一般包括的内容为:(1)首部:标题写“行政再审申诉状”。申诉人基本情况:申诉人是公民的,应当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如果申诉人是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应写明其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别、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其与申诉人的关系。申诉人是法人、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其名称、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2)案由:写明申诉人对哪个法院的什么裁判提出申诉。(3)请求事项:提出请求法院撤销、变更原审裁判,进行再审,以纠正原审裁判不当。(4)申诉事实和理由:写明客观事实、列出证据、针对原判认定事实的错误情形提出申辩。紧扣原审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方面的错误,进行辩驳论证和纠正。(5)尾部及附项:致送人民法院名称;申请人签名,申请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加盖单位公章,并由其法定代表人签名;注明申请日期;附项附上相关证据及材料。
本案中,某医院在书写行政申诉状时,可以参考如下格式:
行政申诉状
申诉人:××医院,住所地×县×街××号。法定代表人:徐某,职务:院长。电话:×××××××
申诉人因某工商局行政处罚纠纷一案,不服×市中级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号的判决,依法提出申诉。
请求事项:
1.撤销原审判决,依法重新审理;2.撤销某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事实与理由:
××年××月××日,被申诉人以申诉人在城市晚报所作医疗广告系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为由,认定申诉人所作的广告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关于“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申诉人作出“罚款10000元”的处罚。同时,被申诉人认为申诉人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发布该医疗广告,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申诉人作出罚款10000元的处罚。申诉人认为被申诉人的做法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但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申诉人的行政处罚决定并没有违反“一事不再罚”,对被申诉人的行政处罚决定未予以撤销。申诉人认为一审判决在判断此事上存在严重错误,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经审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申诉人不服,特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理,依法改判,撤销被申诉人的行政处罚决定。
此致
××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诉人:××医院
法定代表人:徐某
××年××月××日
附:原审判决书一份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法理荟萃
行政再审申诉状不受时间限制,接受申诉状的机关是原审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人不服原审法院的裁判,其申诉理由必须针对原判认定的事实和结论,将自己不服判的论点明确写出。还应在摆出不服原判的论点后,充分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说理、反驳及论证。此外,论点与论据要一致,原因和结果、前提和结论要吻合。
㈤ 行政诉讼,不服二审裁定如何依据法律条文去申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九十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第九十一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六)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八)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九十二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九十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你可以在二审判决后再次上诉,
行政诉讼二审判决申请再审,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可以由本级法院进行再审,也可以指令下级法院进行再审。这里被指令的下级法院包括作出二审判决的人民法院。
㈥ 对行政诉讼终审判决不服,怎样进行申诉与抗诉该先申诉还是要先抗诉若是先抗诉后是否还可以申
1、如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如人民法院驳回申请再审,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节审判监督程序
第九十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第九十一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六)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八)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九十二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九十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㈦ 行政诉讼法申诉要符合哪些情形
参照: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源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
第九条对终审行政裁判的申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再审:
(一)依法应当受理而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
(二)有新的证据可能改变原裁判的;
(三)主要证据不充分或不具有证明力的;
(四)原裁判的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
(五)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适用失效、尚未生效法律的;
(六)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
(七)行政赔偿调解协议违反自愿原则,内容违反法律或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
(八)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
(九)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
㈧ 行政诉讼与行政申诉的区别是什么
申诉是部门内部人员对内部行政行为的救济,比如,对单位的处分不服的可以申诉。诉讼是对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就是民告官
1班26号
㈨ 行政诉讼中的再审,当事人向谁提出申诉的申请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㈩ 关于行政诉讼上诉后的申述疑问
当事人自己的申诉申请并不必然导致行政诉讼再审的产生,申请递交之后需要经过法院的批准决定,如认为确有必要可以开始再审。《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最高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七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经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并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不符合再审条件的,予以驳回。
对于申诉的递交法院问题要看你原来案件的审判法院级别,以及你是对一审判决不服还是二审判决不服提起的再审申请。如果是对生效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再申请再审,对于再审的结果不服仍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其程序与普通的二审程序相似。如果本身向中院提起的再审申请已经是针对生效的二审判决的话,再审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不知道这样说你明白了没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