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欺诈威胁

劳动法欺诈威胁

发布时间: 2021-03-15 02:05:23

『壹』 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劳动者采取欺复诈、威胁制等手段与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但如果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欺诈、威胁等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也是错误的。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应该采用合法的手段,以非法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我国劳动法第18条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故意以欺诈、威胁等手段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属于使用了法律所禁止的欺诈手段,违反了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的平等自愿原则,该劳动合同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无效的劳动不存在解除的问题。要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劳动法第24条、第25条和第26条规定的情形。
劳动合同是否有效,不能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来认定,而应当由有关部门来确认。劳动法第18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用人单位如果要辞退劳动者,首先应当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其与劳动者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无效合同经确认之后,用人单位可以无条件辞退该劳动者,如果劳动者的欺诈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还可以要求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贰』 暴力威胁劳动者按国家劳动法是怎么规定

暴力威胁劳动者按国家劳动法是这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九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八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叁』 怎么投诉一个公司存在诈骗行为

投诉一个公司存在诈骗行为的方法如下:

1、如果是被欺诈或者没有履行合同规定的,可以去劳动局进行投诉,要求其进行仲裁。《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如果是商业虚假欺诈的,那么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3、如果有证据构成诈骗罪的,向公安机关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3)劳动法欺诈威胁扩展阅读:

防范诈骗的方法:

要杜绝被诈骗,总的来说,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有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就是不要轻易转移财物。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不要有占便宜的心理

人性贪婪,尤其是对金钱的渴望,会让人利令智昏,至少一半的骗局,都是从调动人性的贪婪开始,先是以横财引诱上钩,然后卸下受害者心防,最后骗走受害人钱财。所以我们务必要把持住见财起意的激动,冷静分析面对,切勿轻信盲从,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

2、不要有害怕心理

有时候,诈骗分子的手法不是利诱,而是恐吓。

老实人一般怕事,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种人性的弱点对受害者进行恐吓,让受害者瞬间吓的六神无主,然后给受害人提出解决方案诈骗钱财,受害人往往怀着破财消灾的心理,迫不及待答应诈骗者的条件。

3、遇事要当面和亲友以及权威部门沟通

凡是遇到陌生人电话,或者假装亲友要求转账的任何电话,请千万不要立刻相信,更不要独自一人处理,而是去当面找亲友帮忙,或者直接到相关的公安局、银行、电信公司等现场核实处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诈骗分子往往设计好了套路对受害者洗脑,甚至威胁受害人不要找他人沟通,此时一定要冷静和保持疑惑,寻找可以信赖的熟悉第三人进行当面沟通和处理,甚至直接到当地公开的公安局现场处理。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肆』 劳动法中领导威胁员工怎么维权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内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容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按此规定辞职是合法的,并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时间一到可以离职。
如用人单位因此扣发工资,可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不收费),再要回工资就是了。

『伍』 如何举报一个公司的诈骗行为

这就要看公司存在什么样的诈骗行为了。

1、如果是没有履行合同规定,那么你就可以去劳动局进行投诉,要求其进行仲裁。《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如果是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你可以进行起诉,到当地法院进行相关操作。

3、如果是涉嫌了诈骗行为,那么你可向工商部门投诉。投诉电话为12315。

4、无论什么行为,均可到当地公安局进行报案或投诉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5、最为重要的一点,无论要选择哪种方式进行举报,都应收集好相关证据再进行举报。且检举人不得肆意捏造证据,妨碍司法公正性。

6、如果涉嫌商业虚假欺诈的,则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该公司进行赔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5)劳动法欺诈威胁扩展阅读:

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其基本构造为:

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陆』 劳动法欺诈员工该怎么样

如果双方约定的内容都在劳动合同之中,你可以单位变更劳动合同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支付剩余工资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38、46、47条。

『柒』 公司有欺骗行为吗

大公司准备上市的没有,小公司欺骗行为太多了 ,很多小公司未交税未按国家劳动法放假

『捌』 告公司欺诈劳动法都有哪几条支持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对无效的劳动合同,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的无效,应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当因用人单位的欺诈原因造成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

附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第九十七条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玖』 怎么举报一个诈骗公司

举报投诉方法如下:

1、如果是被欺诈或者没有履行合同规定的,可以去劳动局进行投诉,要求其进行仲裁。《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如果是商业虚假欺诈的,那么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3、如果有证据构成诈骗罪的,向公安机关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但是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要注意搜集证据。并且检举人应当至少提供被检举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地址、违法行为线索等资料。检举人检举行为应当实事求是,对提供检举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诬陷、捏造事实。

(9)劳动法欺诈威胁扩展阅读:

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其基本构造为:

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拾』 公司乱收费是不是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 无效

  • 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中"法律、行政法规"与本法第十七条解释相同。第(二)项中,"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威胁"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欺诈、威胁的解释依据《最高人民在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柳州律师:网页链接

  • 劳动合同的无效,经仲裁未引起诉讼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经仲裁引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认定。

热点内容
白条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21 03:58:14 浏览:371
新婚姻法通奸罪 发布:2025-09-21 03:55:37 浏览:10
守望道德作 发布:2025-09-21 03:51:53 浏览:234
经济法限制行为能力人 发布:2025-09-21 03:43:34 浏览:3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92条 发布:2025-09-21 03:41:08 浏览:206
道德法律知识 发布:2025-09-21 03:35:56 浏览:459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义务 发布:2025-09-21 03:35:12 浏览:623
东城司法部 发布:2025-09-21 03:25:13 浏览:794
道德绑架老板 发布:2025-09-21 03:22:55 浏览:279
行政法的简答题 发布:2025-09-21 02:58:34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