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关于仲裁中的规定
①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撤销国内仲裁裁决的规定
你好,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没有关于撤销国内仲裁裁决的规定的,只有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规定,撤销国内仲裁的规定在《仲裁法》里。需要注意的事,撤销与不予执行国内仲裁的原因是一样的,当事人可以选择一种行使。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修改了下面的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条第(四)、(五)项,目的是保持与仲裁法的规定一致。
第二百三十七条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有问题请追问,无问题请采纳。谢谢。
② 我国《仲裁法》规定了对于仲裁法未作出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易法通解答:
我国《抄仲裁法》未明确规定对于仲裁法未作出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但《仲裁法》对执行、涉外仲裁规则以及仲裁时效作出了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法律依据
《仲裁法》
第62条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第73条 涉外仲裁规则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74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③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关系
仲裁是一种倾向于协商的 法律解决手段。更体现了人性和谐的一面。 诉讼是根据法律的明文规定解决争议的手段,
④ 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中的仲裁是否包括劳动仲裁
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机构的裁决及法院对执行申请不予执行的审查程序。由于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的部分内容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仲裁专门法的规定存在冲突,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就涉及申请执行劳动仲裁裁决时如何适用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作出了及时的补救的明确解释。根据该司法解释规定,对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申请不予执行的审查程序”适用法律的原则是: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审查核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民诉法修订前为第二百一十七条),裁定不予执行:(一)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三)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之次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对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在“申请不予执行审查程序”中应将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合并使用,而不宜单独使用。
⑤ 仲裁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吗
与仲裁法不冲突的部分均可以适用,仲裁法未规定部分适用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⑥ 仲裁制度的最新规定
从法律意义上看,仲裁就是指当事人双方按照法律规定,在纠纷发生前或者发生后自愿达成协议,把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解决争议的方式。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仲裁方式的运用特别重视,涉及仲裁问题的条文有6个,“仲裁”字样出现10次。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关于仲裁证据保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81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与我国仲裁法比较,本次修改增加了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两个保全证据的管辖法院。
第二,关于仲裁财产保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01条对仲裁前财产保全作出规定,明确了提起的条件、管辖法院,尤其强调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一是可以防止当事人滥用申请权,二是为承担责任提供物质基础,从而全面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关于恶意仲裁。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113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恶意仲裁严重侵害了仲裁公信力,浪费了仲裁资源,侵害了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激化了社会矛盾,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不仅对恶意仲裁进行了原则上的制止,而且规定了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
第四,关于仲裁主管。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2项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新中国成立以来,仲裁立法大致经历了只裁不审、两裁两审、又裁又审及新仲裁法的或裁或审几个阶段。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原告只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五,关于裁定的适用范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54条第9项规定,裁定适用于“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民事裁定,是指法院在审理和执行民事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就程序方面的有关事项所作出的权威性判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是程序问题,所以纳入裁定的适用范围。
第六,关于不予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237条增加了两项内容,“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如果出现伪造证据、隐瞒证据的情况,裁决本身就有可能错误,所以应当裁定不予执行,至于当事人如何救济权利,是申请撤销裁决还是其他方式,则由当事人依法行使权利。
⑦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有哪些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专撤销裁决:
(一属)没有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仲裁的规定
此种情况来应当属于仲裁协议无源效(你们约定的仲裁委员会不存在,因此可以认为你们的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如果你们在此种情况下达不成补充协议的可以认定这个仲裁协议无效),你们可以重新议定仲裁协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十八条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十六条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项;
(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⑨ 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B,C
答案解析来:
[解析]
本题考核仲裁和民事源诉讼的区别。(1)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而诉讼则采取公开审判制度。(2)仲裁员有法定应回避情形时,当事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