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职工过错不处罚两次
① 劳动法中如何界定因员工过失导致公司损失而进行赔偿
劳动法并没有界定因员工过失导致公司损失而进行赔偿的相关规定版,但员工给公司造成权损失的,公司有权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另外,公司可以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从劳动者的工资中获得相应的赔偿。
相关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② 关于新劳动法对企业员工岗位违规处罚规定
经济来处罚,就是在劳动者违纪的情况自下,在物质上对其予以一定的惩罚。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1条至25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对违纪劳动者区分不同情况处以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该条例仅适用于国营或集体企业)。即,员工有违纪行为,经批评教育无效,可以进行经济处罚!但一般不能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处罚条件:首先由违纪事实存在!其次,有公司规章制度规定,且是合法制定并公示。再次,违纪行为应经过批评教育仍然无效的~
显然,你们公司的的做法是不对的!
③ 劳动法对于无过失员工降级的标准
首先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无过失员工降级标准,如果出现过失版请根据所在用人单位相关规定权给予处罚,用人单位对职工做出行政处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职工本人应当在通知书上签署意见,职工可以签署同意或者不同意,同意的可以执行,不同意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用人单位口头告知视为无效,职工可以任何理由声明未听到。
④ 劳动法上规定,如果员工犯错误小错误,最多,罚多少钱请知道的回答,谢谢!
不允许罚款。2008.1.18起国来务院已经废止原《企源业职工奖惩条例》,从此用人单位不能对劳动者进行罚款、警告、记过、开除等行政处罚手段,否则就是违法的。如果劳动者有过失过错,对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的经济损失,那么用人单位可以酌情地要求劳动者合理赔偿。如果只是劳动者犯了一般性的错误(比如违法工作纪律),那么单位是不能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的。
⑤ 劳动法员工过失可以处罚吗依据
复《劳动法》
第三制条……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劳动法》
第一百零二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⑥ 劳动法对员工过失应该最多处罚多少
劳动法规没有赋予企业行政处罚权利,除非证实造成企业的实际损失可找员工索赔。 索赔金额不能超过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1、按现行的规定,如果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才能要求赔偿的。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同时你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6)劳动法职工过错不处罚两次扩展阅读:
劳动者过失履行职务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几个原则
1、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根据《劳动法》第三条的规定,劳动者具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负有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及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二条、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负有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育以及进行职业培训的义务。
2、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
对于劳动者履行职务行为过失所导致的损失,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企业的经营风险,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应当预见到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用人单位在享受经营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经营风险。
3、工伤免责原则。
如果劳动者过失履行职务行为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伤害,构成了工伤,则劳动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4、最低生活保障原则和最高限额原则。
获得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生存权的基本保证,所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原则上应在每月工资中扣除,不应要求劳动者一次性赔偿,除非劳动者辞职或者因严重失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并且每月扣除后给付的金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⑦ 新劳动法员工过失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你所问的内问题没有原文可容以引用参考。现实生活中,公司对于员工的处罚是依据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贵公司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经你在员工手册上签字确认后,视同你已经知晓公司有关制度,公司按制度处理合法合理。反之,没有制度明确规定处理方式或你没有在员工守则上签字,你可以质疑公司的处理决定。如果你的行为损害的是公司财产,本人认为公司向你主张赔偿是合理的。
⑧ 关于劳动法,用人单位对员工随意罚款的问题
这样的处罚的确太重了。毕竟你的行为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的。法律规定,扣罚员工不能超过工资的20%的。
⑨ 关于员工过错造成公司损失,员工如何赔偿,
造成损失通常是在员工离职后发生的,双方已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的损失赔偿责任,可以按照双方约定并结合实际损失大小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此时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的赔偿责任主要以民法通则等作为法律依据,以实际损失为主要参照标准。
一般赔偿以下费用:
(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对劳动者违反保密约定或竞业限制约定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导致损失的情形,根据相关规定,可以按第二十条的规定进行赔偿(《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对员工在职期间因职务行为导致企业损失的情形,根据相关规定,只能要求劳动者进行限额赔偿,如第16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