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外籍员工适用中国劳动法吗

外籍员工适用中国劳动法吗

发布时间: 2021-11-18 08:35:07

『壹』 对在中国工作的外籍员工有什么要求

1、外国人、无国籍人、港澳台居民成为适格的劳动者,必须取得三证。 1996年5月1日施行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8条第1款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可见,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须持有三证,分别是职业签证、《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人居留证》 2005年10月1日施行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第4条规定,“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用人单位拟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的,应当为其申请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香港、澳门人员在内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应当由本人申请办理就业证。经许可并取得就业证的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实行备案制度。就业证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 可见, 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证。所以用人单位聘用或接收被派遣的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该人员应该持有就业许可证。而且根据该规定,为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办理就业证,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2、若无就业许可证,但持有《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可认定为劳动关系。 2013年2月1日施行的《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14条第2款 “持有《外国专家证》并取得《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的,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二、外籍人员未办理就业许可证却在中国境内就业的,不适用劳动法的调整,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请求不被支持。 1、《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据此规定,纳入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的条件为 (1)用工单位必须是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2)被用工一方必须为劳动者。而我国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均享受劳动权利。所以作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及港澳台居民,必须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就业条件,才能成为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 2、2013年2月1日施行的《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14条第1款“外国人、无国籍人未依法取得就业证件即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居民未依法取得就业证件即与内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事人请求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合法打工的“洋员工”也适用劳动合同法 我国规范外国人就业工作的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这些规定重点在就业资格和手续办理方面。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并未涉及外国人就业问题。 上海市原劳动局1998年出台《关于贯彻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6条“用人单位与获准聘用的外国人之间关于聘用期限、岗位。。。等权利义务,通过劳动合同约定。”所以很多企业与外国人之间发生劳动争议,主要按照劳动合同规定。 但是若劳动合同没有涉及的,外国人维权是否适用劳动法律法规?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6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可见,外国人在中国合法就业的,除了双方约定及基本保证劳动权益外,还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其他权利 外国人合法就业的争议解决,除了双方约定,也适用劳动法律法规。比如,外国人合法就业,劳动合同没有涉及经济补偿金,但合同到期,外国劳动者仍可依据合法就业、劳动合同,主张合同到期自动终止的经济补偿金。 四、司法实践中,对于外国人就业不规范、不被确认存在劳动关系的案件中,有的人认为该劳动关系无效,应该按照双方过错承担劳动合同无效的损失;有人认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此种情形违反法律法规,不属于无效合同,法律也没有明确其为无效合同,可视为存在劳务关系。劳动报酬等诉求可参照双方约定处理

『贰』 中国关于外籍人员在华工作务工规定

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有互免签证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即持F、L、C、G字签证者)、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及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不得在中国就业。特殊情况,应由用人单位按本规定规定的审批程序申领许可证书,被聘用的外国人凭许可证书到公安机关改变身份,办理就业证、居留证后方可就业。

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其他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就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任职的规定》执行,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规定中央级用人单位、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可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和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聘雇外国人,无须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可凭合同、章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和本规定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文件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申领许可证书。

第十四规定条获准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须由被授权单位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通知签证函及许可证书,不得直接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许可证书。

第十五条规定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凭劳动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2)外籍员工适用中国劳动法吗扩展阅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免办就业许可和就业证:

1、由我国政府直接出资聘请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或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出资聘请,具有本国或国际权威技术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确认的高级技术职称或特殊技能资格证书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持有外国专家局签发的《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人;

2、持有《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准证》从事海上石油作业、不需登陆、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劳务人员;

3、经文化部批准持《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

『叁』 外籍人士(外国人)在上海就业,究竟受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我是上海市劳动局的工作人员,回答你的问题:
1、为什么说上海比北京先进,就是在法律理念上的不同,你可以看看上海的许多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与劳动部的法律法规不一,那么你说那个大呢?到底听谁的呢?
2、比如关于经济补偿金,在劳动合同法没有出台之前,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就规定经济补偿金不满6个月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超过6个月支付1个月经济补偿金,而劳动部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说不满一年按照一个月算,也就是1天也按照1个月算,所以说在法律法规的人性化角度来说上海是向世界先进思想靠拢。
3、同样关于外国人就业,中国要和上海接轨,就要和英美法系的一些劳动法理念接轨,你要知道,刚出来的《劳动合同法》是哪里学来的呢?是学习德国劳动法,但是我们刚出台,德国劳动法就全部修改,可以说“颠覆”。所以我么不能只拿法律条文来看,要拿一些先进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4、国外劳资双方都是按照双方协议来的,所以上海关于外国人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处于此目的,就是吸取了先进的思想,就很多过来来中国打工的外籍人士,都觉得中国的劳动法很“滑稽”,为什么如此保护劳动者。
5、所以我个人认为,法院这样的判决合情合理,没有问题,我局仲裁这样判也没有问题,楼主用“殖民地”这词不好,为什么人家觉得北京人“土”呢,用这个词同样是对北京的一种偏见!

『肆』 中国劳动局是否开放雇佣外国劳工

是一直开放的。
外籍人员在华就业的法律规定
一、涉外用工中,在中国就业的外籍人员必须取得额外证件。
1、外国人、无国籍人、港澳台居民成为适格的劳动者,必须取得三证。
1996年5月1日施行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8条第1款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可见,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须持有三证,分别是职业签证、《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人居留证》
2005年10月1日施行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第4条规定,“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用人单位拟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的,应当为其申请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香港、澳门人员在内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应当由本人申请办理就业证。经许可并取得就业证的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实行备案制度。就业证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
可见, 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证。所以用人单位聘用或接收被派遣的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该人员应该持有就业许可证。而且根据该规定,为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办理就业证,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2、若无就业许可证,但持有《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可认定为劳动关系。
2013年2月1日施行的《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14条第2款 “持有《外国专家证》并取得《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的,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二、外籍人员未办理就业许可证却在中国境内就业的,不适用劳动法的调整,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请求不被支持。
1、《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据此规定,纳入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的条件为
(1)用工单位必须是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2)被用工一方必须为劳动者。而我国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均享受劳动权利。所以作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及港澳台居民,必须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就业条件,才能成为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
2、2013年2月1日施行的《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14条第1款“外国人、无国籍人未依法取得就业证件即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居民未依法取得就业证件即与内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事人请求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合法打工的“洋员工”也适用劳动合同法
我国规范外国人就业工作的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这些规定重点在就业资格和手续办理方面。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并未涉及外国人就业问题。
上海市原劳动局1998年出台《关于贯彻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6条“用人单位与获准聘用的外国人之间关于聘用期限、岗位。。。等权利义务,通过劳动合同约定。”所以很多企业与外国人之间发生劳动争议,主要按照劳动合同规定。
但是若劳动合同没有涉及的,外国人维权是否适用劳动法律法规?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6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可见,外国人在中国合法就业的,除了双方约定及基本保证劳动权益外,还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其他权利
外国人合法就业的争议解决,除了双方约定,也适用劳动法律法规。比如,外国人合法就业,劳动合同没有涉及经济补偿金,但合同到期,外国劳动者仍可依据合法就业、劳动合同,主张合同到期自动终止的经济补偿金。
四、司法实践中,对于外国人就业不规范、不被确认存在劳动关系的案件中,有的人认为该劳动关系无效,应该按照双方过错承担劳动合同无效的损失;有人认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此种情形违反法律法规,不属于无效合同,法律也没有明确其为无效合同,可视为存在劳务关系。劳动报酬等诉求可参照双方约定处理

『伍』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持有就业证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可以与境内用人单位之专间形成劳动属关系。对该劳动关系进行规制的主要是《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第二十三条明确,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
但目前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是否适用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司法实践中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属于特殊就业群体,他们往往在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上高于普通劳动者,因此也更具备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能力。为了保障涉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应当允许外国人与用人单位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上自行约定,可以排除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国人与中国境内用人单位缔结劳动关系,当然要受中国劳动法的约束,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约定的事项不能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陆』 外国使馆人员适用中国的劳动法吗

外国人在来中国就业应适用《外自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第五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未申领就业证擅自就业的外国人和未办理许可证书擅自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处理。

『柒』 外国人在中国就要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有争议
从目前的判例来看,大多数地区的司法机关都裁判支持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适用劳动合同法。比如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都作出过类似的判例。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持有就业证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可以与境内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关系。对该劳动关系进行规制的主要是《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第二十三条明确,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
但目前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是否适用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司法实践中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属于特殊就业群体,他们往往在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上高于普通劳动者,因此也更具备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能力。为了保障涉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应当允许外国人与用人单位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上自行约定,可以排除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国人与中国境内用人单位缔结劳动关系,当然要受中国劳动法的约束,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约定的事项不能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捌』 外籍人员在华工作所适用的法律法规

1、基于劳动关系,在中国,只要是和中国企业订立劳动合同,外籍人和国人版享受的权利义务一致,具体权参见《劳动合同法》。
2、除了工作以外,当然也受我国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
3、社会保险等福利,这看你们当地具体的执行细则,一般来说也是要和国人一样的。
4、纳税,向中国政府纳的税和国人一样,至于他是不是要向本国纳税,就要看他自己国家的法律规定了,这部分应该不需要单位代扣代缴,呵呵。
5、如果在上海,对于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还有购房的限制,必须在华工作一段时间一上才能购买,具体的文件名称不记得了,你网上可以搜索一下。
6、另外就是外汇方面的管制了,这方面也该也不难搜索到。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希望能给你解惑。

『玖』 求问劳动法外籍人士也适用吗

1、适用劳动法,用人单位与外籍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守外国人在中国及北京市就业专的有关管理规定,属否则将会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
2、按照我国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应自动延续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时方可终止。
3、你有权要求继续上班,因此给你造成的损失你有权要求公司赔偿,如用人单位不同意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热点内容
法院电话打不通 发布:2025-09-19 22:20:49 浏览:186
条地方性法规 发布:2025-09-19 22:18:04 浏览:589
芬兰刑法典20欧元 发布:2025-09-19 21:54:39 浏览:457
婚姻法最新最高院指导意见 发布:2025-09-19 21:53:55 浏览:45
2013法律援助先进典型 发布:2025-09-19 21:15:15 浏览:659
法律顾问费能否用工资做帐 发布:2025-09-19 21:06:21 浏览:910
依法治市在依法治国的关系 发布:2025-09-19 21:06:12 浏览:827
司法怎么解释 发布:2025-09-19 21:05:08 浏览:955
责任书签订根据哪个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9 21:02:10 浏览:902
小民法和大民法 发布:2025-09-19 20:57:39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