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对公职人员处分

行政法对公职人员处分

发布时间: 2021-11-19 13:52:45

❶ 行政处罚对象有包括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公务员呢

主要看公务员在触犯行政法规时,所从事的身份,如果是以个人人份而触犯行政法规,其本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如果是以单位的名义而触犯行政法规由其单位承担责任,其本人也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❷ 公职人员违反行政法规,开除公职吗

这要看违反的具体法规和程度而定了,轻的一般是纪律处分,如果到了需要判刑的程度,肯定会开除公职的。

❸ 哪种规范性文件不能设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事项

行政处罚有很多种,包括对人身,对财物,等。具体设定如下:我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权的设定作了具体的规定,具体如下: 第九条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二条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四条 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❹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吗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是行政法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经2007年4月4日国务院第173次常务会议通过,2007年4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5号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❺ 行政处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类别

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章第六条 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第七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记大过,18个月;

(四)降级、撤职,24个月。

❻ 行政处分不是针对公职人员吗为什么对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这里的行政处分指的是政府部门对建设单位的处分,也就是来自政府方面的处分,,就是扣分,或者暂停职业资格之类的

❼ 请问行政警告处分的处分期限是多少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七条规定,行政警告的处分期限为6个月,6个月后会解除处分,如果单位没有发通知,可以选择自己申请。

在警告处分期间有突出贡献的,可以提出申请,然后解除行政警告处分。国家人事部、监察部《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国家公务员受到行政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行政处分。其中的“特殊贡献”指的是国家公务员受行政处分期间,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

(7)行政法对公职人员处分扩展阅读: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给予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一种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行政制裁的一种形式。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依照有关法律和有关规章,给所工作中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行的惩处和制裁,是对国家公务员的过错行为的一种否定和惩戒,使之受到抑制和消除,对未受到惩戒的国家公务员,也有着规范和警戒作用。同时又是被处分人的行政责任的体现形式之一。

参考资料: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网络

❽ 什么是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一般对谁施用

行政处分 在我国,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等根据法律规定或内部规章,对有一般违法
失职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或违反纪律的国家公职人
员,以及违反劳动纪律、操作规程和其他违法乱纪的职工
的一种制裁。行政处分措施大部分由行政法规定,由有关
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行为人实施;其另一部分,
是依据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规章执行。行政处分同
行政处罚有明显的区别;(一)行政处罚是由法律规定的
特定国家行政机关决定和执行;行政处分则是由违法人
所在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和执行。(二)行政处罚只
能依照法律执行,内部规章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根据;行
政处分却可以依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规章、章程
执行。(三)行政处罚是依照法律规定执行的行政法律制
裁;行政处分虽然有些是直接依据法律规定执行的,但是
属于纪律处分。(四)行政处罚适用于一切违反行政法规
范的公民和法人;而行政处分只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业事
业单位的干部和职工,不适用于法人。中国行政处分的方
式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
看、开除等。中国行政处分的种类分为以下4种:(一)政纪
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对其所属的国家公职人
员及担任一定行政职务的职工所给予的纪律处分,政纪
处分一般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二)厂纪处分。泛指
一切厂矿企业对所属职工适用的纪律处分。厂纪处分一
般由被处分人所在厂矿企业决定和执行,特殊情况下,也
可以由有关的行政主管机关决定。(三)校纪处分。是教育
部门对其所属教职工、学生适用的纪律处分。对教职工的
处分按政纪处分和厂纪处分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学生则
按学校规定的标准进行处分。(四)特殊处分。对那些负有
特殊使命或从事特殊工种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特殊纪
律处分。例如,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或军人,对渎职或
犯有其他过失的医生,对严重违反纪律或竞赛规则的运
动员,等等,除了可以按一般政纪处分给予制裁外,还需
给予一些特殊的处分。

❾ 公务员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如何向检察机关申诉

申诉的程序

1、申请复核

公务员在接到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原处理机关提出复核申请。一般来讲,公务员申请复核,应当递交书面的复核申请书,并同时附上原处理机关的处理决定。

复核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申请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及其他基本情况;申请复核的事项、理由及要求;提出复核申请的日期。

原处理机关在接到公务员递交的复核申请书后,应当指定原承办人以外的人员进行复核,在30日内做出复核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复核的公务员。

2、提出申诉

公务员的申诉,可以在对原处理机关的复核决定不服时提出,也可以不经原处理机关的复核直接提出。公务员对本人所在的部门作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管辖。

公务员对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作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按照管理权限由上一级机关管辖。

公务员提出申诉应当在知道人事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或者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提出。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提出申诉的,经受理申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期限。

如申诉人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期限提出申诉,受理机关可以不予受理。申诉应当由受到人事处理的公务员本人提出,如本人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死亡,可以由其近亲属代为提出。

公务员提出申诉应一并提交的书面材料主要有:申诉书、原处理机关作出的人事处理决定的复印件,对复核决定不服的申诉还应附上复核机关作出的复核决定的复印件。

申诉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申诉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及其他基本情况;原处理机关的名称;申诉的事项、理由及要求;提出申诉的日期。

3、受理与决定

对公务员提出的申诉,受理机关应当在接到公务员申诉书后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1)予以受理,并立案审理,同时告知当事人。

(2)不予受理。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并说明理由。

(3)申诉材料不齐备,限期补正。过期不补正的视为不再申诉。对决定予以受理的申诉,受理机关应当在接到公务员递交的申诉书后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对案情复杂,按期不能办结的案件,可以延长30日。受理申诉的机关对涉及公务员申诉的事项,有权进行查询和调查。被申诉的机关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文件。

受理申诉的机关在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后,应当组成临时性的公正委员会,负责审理公务员的申诉案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公正委员会一般由公务员主管部门中与申诉事项相关的工作机构的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可以吸收其他工作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

公正委员会在案件审查结束后,要根据审理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写出审理报告,并将审理报告提交受理申诉的机关。

4、再申诉

公务员对于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所作出的裁决不服,如果受理申诉的机关是省级以下的机关。

公务员可以在接到裁决通知的一定期限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或者处理申诉的机关为行政监察机关时,公务员也可以向处理申诉的监察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9)行政法对公职人员处分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九十五条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

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不按照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组成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负责受理和审理公务员的申诉案件。

公务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监察机关申请复审、复核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十六条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书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

公务员不因申请复核、提出申诉而被加重处理。

第九十七条公务员申诉的受理机关审查认定人事处理有错误的,原处理机关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九十八条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第九十九条公务员提出申诉、控告,应当尊重事实,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对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❿ 行政法中,公务员收到行政处罚后可以申诉还是行政复议,还是提起行政诉讼 三者什么区别啊

按照中国现有法律,只有既是外部行政行为又是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行为才可内以提起行政诉讼容。
公务员受到作为内部行政行为的行政处罚,例如降级、记过等,是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申诉、复议。如果是作为外部行政行为的处罚,比如罚款、拘留等,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复议、申诉。
行政复议、申诉、诉讼是三种不同的行政救济。复议和申诉的受理主体都是行政机关,复议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所有行政行为都可以复议。但是申诉一般只涉及内部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是行政纠纷的最后救济途径。
有关公务员的处分问题,建议你了解一个概念——特别权力关系。

热点内容
社会法是的法律 发布:2025-09-19 16:46:20 浏览:298
合同法司考题目 发布:2025-09-19 16:41:47 浏览:384
司法女神英语 发布:2025-09-19 16:41:16 浏览:521
党内法规运行 发布:2025-09-19 16:31:06 浏览:462
人民法院提请任免 发布:2025-09-19 16:19:38 浏览:443
民事诉讼法日期之前包含该当天 发布:2025-09-19 15:58:46 浏览:427
口吃法官怎么配 发布:2025-09-19 15:51:09 浏览:243
最新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发布:2025-09-19 15:50:30 浏览:355
违反厂纪劳动法第几条 发布:2025-09-19 15:50:29 浏览:427
法院交调委 发布:2025-09-19 15:50:19 浏览: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