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劳动法的体系
1. 在劳动法体系中属于劳动标准法内容的是
B.职业安全卫生法
C.职工奖惩规则 D.工时休假法 E.工伤保险法
工资法现在还没有出台。劳动标准只能依据国家已经公布的法律法规为准。但工资法如果正式出台将属劳动法系。所以不选A
2. 劳动法体系中包括哪些重要的法律
(1)劳动管理法--劳动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权
(2)劳动就业法
(3)劳动关系协回调法(劳动合同;集体答协商;集体合同)
(4)劳动标准法(工资法;工时休假法;职业安全卫生法;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职业训练与职业资格标准法;职工训练与职业资格标准法;职工奖惩规则)
(5)社会保险法(生育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医疗保险法;遗嘱津贴)
(6)处理劳动争议程序法(劳动争议;集体协商争议:行政调解程序;集体合同争议)
(7)劳动检查监督法(监督检查机构;监督检查职权)
(8)工会的法律保障(结社权;协商权;参与权;监督权)
3. 简述劳动法的渊源
劳动法渊源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有:
1、宪法;内
2、法律;
3、行政法规容;
4、部门规章;
5、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6、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7、地方规章;
8、国际法律文件;
9、国际惯例。
(3)简述劳动法的体系扩展阅读:
劳动法在我国的全面施行,能对劳动人员以及用人单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其能够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当劳动人员认识到自己在付出了劳动之后应当享受到相应的权利及义务,就会培养出碰到问题时寻求法律援助的意识。
部分用人单位在学习了劳动法的相关理念和条款后,也会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合理的用人管理制度,并逐渐完善自身的管理规程。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优化工资管理及休假管理等制度,不仅充分保护了员工的合法利益,还促使用人单位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台阶。
4. 劳动法是一个法律体系吗
法律体系来,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源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而劳动法只是中国法律体系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之为部门法。所以劳动法不是一个法律体系,而是一个部门法
5. 简述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在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劳资关系的日益紧张。导致劳动法的产生。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1 资产阶级的妥协;2 保护劳动者和维护社会发展的需要;3 自由市场的需要,维护自由竞争。
劳动法的主要功能:1 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分配正义;2 提高劳动生产率;3 维系市场的有效运行;4 促进全球公平贸易和合作。总而言之,劳动法是指,1 劳动者保护法,人权法;2 劳资平等博弈,积极合作、公平共享、分配正义的劳资交易法;3 促进公平贸易的国际经济法。
劳动法的发展阶段,总有三个阶段:19世纪初到19世纪后期,出现,初步发展;19世纪后期到1980年代,大发展、体系化;198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新发展、大调整。
法律方法:共性的方法,主体;权利能力和权利类型;义务能力;权利救济体系;法律责任的实现等。特殊方法:劳动基准;集体合同;个别合同。
劳动基准:法定劳动标准。劳动法中关于劳动权利强行性规范。分为劳动关系运行基准和劳动条件基准。
集体合同:工会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为规范劳动关系而订立的以全部或部分职工的共同利益为中心内容的书面协议。
个别合同: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确定从属劳动的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6. 我国劳动法体系由()构成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7. 什么是劳动法体系
是与劳动法有关的所有法律组成的体系
8. 论述劳动法的基本理念
现代劳抄动法体系必须建袭立在现代劳动法问题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工问题普遍遵循 “劳工不是商品”、“三方主体结构”和“社会进步成果分享”三大理念。我国的劳动法现代化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 基础之上、按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因而这些理念也应成为我国劳动法的基本理念。
9. 劳动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labour law),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此外,还包括工会参加协调劳动关系的职权的规定。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劳动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从狭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广义上讲,《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或工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刑法、诉讼法等,但《劳动法》却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劳动法》的保护和约束之中。不管是普通工人还是其他劳动进,我们应该清楚《劳动法》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履行义务,维护权利。我们每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劳动法律专家,但了解基本的《劳动法》知识是必要的、经济的和有效的
劳动法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颁布
2.失业保险条例
1999年1月22日颁布
3.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
2000年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996年8月29日颁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2000年10月31日颁布
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999年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颁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992年4月3日颁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文)
2002年颁布
11.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1982年颁布
1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13.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
1996年颁布
14.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1994年10月22日颁布
15.关于印发《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的通知
1994年颁布
16.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1993年4月12日颁布
17.关于颁发《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通知
1994年颁布
18.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
1994年12月3日颁布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
1953年01月26日颁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1993年6月11日颁布
21.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1994年颁布
22.工伤保险条例
2003年4月16日颁布
23.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24.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2003年5月19日颁布
25.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1994年颁布
26.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1996年颁布
27.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
1996年颁布
28.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29.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88年6月28日颁布
30.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
31.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1年4月21日颁布
32.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1990年3月22日颁布
33.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34.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 )
35.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1982年颁布
36.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1996年颁布
3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8.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1994年颁布
39.工伤认定办法
2003年9月18日颁布
40.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2003年9月18日颁布
41.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2003年9月18日颁布
42.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2003年9月30日颁布
43.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
2003年12月15日颁布
4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004年1月13日颁布
45.集体合同规定
2003年12月30日颁布
46.最低工资规定
2003年12月30日颁布
47.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
2004年3月9日颁布
48.商务部关于印发《外派劳务培训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4年2月16日颁布
49.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2004年8月16日颁布
50.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2004年10月20日颁布
5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2004年11月1日颁布
52.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28日颁布
5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2005年1月10日颁布
54.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民投劳管理暂行规定
2004年12月29日颁布
55.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安全监察规定
2005年1月6日颁布
56.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2005年7月27日颁布
57.安全评价人员资格登记管理规则
2005年8月31日颁布
5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005年9月14日颁布
59.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2005年9月26日颁布
60.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
2005年9月26日颁布
61.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
2005年9月26日颁布
62.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2005年8月27日颁布
63.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5年8月27日颁布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颁布
66.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
67.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1994年8月11日颁布
68.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 2006年6月28日颁布
6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05年1月1日颁布
7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9月2日颁布
7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31日颁布
72.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31日颁布
73.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31日颁布
74.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2006年8月31日颁布
75.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工作细则
2006年10月20日颁布
76.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 2006年9月11日颁布
77.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
2006年11月2日颁布
10. 结合立法目的,论述劳动法的体系
我国劳动法抄把保护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立法目的。任何法律都有其立法目的,而正是有了立法目的,人们才会为制定这项立法而开展工作。在立法目的指引下,制定出针对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告诉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可以怎么样行为,不得怎么样行为,以及应当或者必须怎么样行为。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贯穿于整个劳动法律规范体系之中;各项具体的劳动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必须为其立法目的服务。
劳动法律规范作为“实在法”的细胞,以法律制度的方式,横向展开,可以视为劳动法的具体内容;以法律渊源的方式,纵向展开,可以视为劳动法的表现形式。将劳动法的具体内容和劳动法的存在形式加以综合,就形成了劳动法的体系。
劳动法体系是立法者自觉对劳动法规范加以整理创造并使之系统化的结果。对于立法者来说,它具有主观性,但是从劳动法规范的产生上看,它来自于它所依存的劳动关系的实际需要,因而又具有客观性。因此,建立劳动法体系既不能凭借立法者的主观愿望,也不能是自发的客观反映,它应当体现主客观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