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规修订前的行为适用

行政法规修订前的行为适用

发布时间: 2021-11-19 22:34:38

1. 请问,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征收对新规定出台前发生的行为适不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适用,是有一定的溯及力的.

2. 当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时,国家修改了原法律并宣布实施,请问其判决应该适用新法还是旧法

实行从旧原则,行为按照行为发生前的规则处理,新法不溯及既往,主要原因:

1、法律是行为和裁判的标准,应该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溯及既往性法律破坏了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2、溯及既往型法律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从而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

3、新法在保障人权方面比旧法更优的时候,选择适用用新法。

我国《立法法》第84条就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2)行政法规修订前的行为适用扩展阅读;

为正确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现就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前已经受理、施行时尚未审结和执结的案件(以下简称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适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但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

第二条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管辖规定的,人民法院对该案件继续审理。

第三条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送达规定的,人民法院已经完成的送达,仍然有效。



    3. 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何选择适用

    执法人员在立案处罚的过程中发现《河南安全生产条例》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均对该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罚则,但二者规定的罚款数额不同,前者为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后者为二万元以下。 分析: 对该企业的行为该如何处罚,办案机构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适用地方性法规——《河南安全生产条例》。理由是:《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由此推断,地方性法规应作为执法依据,部门规章只是参照适用。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应适用部门规章——《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理由是: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的双方是地方人大和国务院各部门,难以区分大小,效力等级相同。在同一层级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问题的法律适用上,应当适用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应当适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该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原因如下: 一、正确理解《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在参照规章时,应当对规章的规定是否合法有效进行判断,对于合法有效的规章应当适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检察院仅凭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的简单理解,就在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不一致时直接选择适用地方性法规,这样做是不符合立法本意的。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先对部门规章进行合法性审查,只要该部门规章是合法有效的就应当适用,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冲突的问题。 二、适当参照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河南安全生产条例》是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共性问题的法律规范,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规定仅仅是笼统的规定,它不解决某一领域存在的特殊性、专业性的法律问题。《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是适用于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特殊性、专业性问题的法律规范,它比《河南安全生产条例》更专业、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另外,针对本案的具体情况,笔者建议:本案可以依据新修改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在实践过程遇到的其他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有关规定。(作者:安阳市安监局 刘玉敏)

    4. 出台新的法律法规,那依据旧法规的条令具有的权利是否有效

    新颁法律对已犯罪犯是否有效,主要分以下两类情况。
    若该行为已涉及犯罪,刑法有从旧兼从轻原则,新法刑事处罚重于旧法,则采用旧法量刑,若旧法量刑重于新法,则采用新法。这个也符合刑事诉讼利益归于被告的原则!
    若该行为发生在刑法修正案颁布之前,且旧法没有条款者解释或约束该行为,则采取法律不溯既往的原则,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理论依据;
    旧刑法和1997年现行刑法之间的矛盾问题,且主要是针对新刑法溯及力的问题。即新刑法对公布之前的行为是否认为是犯罪问题,以及如何适用等问题。
    “从旧兼从轻”原则具体举例说明:
    首先,当遇到一个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颁布以前,此时要考虑的是先适用旧刑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从旧)。
    其次考虑,如果是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该对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适用旧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旧法规定的刑罚更轻时则对被告人适用旧法。
    最后,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适用旧法还是新法,既所谓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我国处理各种法律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除了刑法适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都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我国现时期主要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在特殊情况下采用溯及既往的原则。

    5. 违法行为发生于旧法实施前,但持续到新法后,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应适用旧法还是新法

    适用新法:违法行为发生在旧法实施期间,且连续到新法实施后被查处专,以查处的时间为准属,不溯及既往。

    主要有两条:

    (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

    (2)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民事违法行为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前者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违法的作为是指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是指不实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为。

    (5)行政法规修订前的行为适用扩展阅读:

    构成要件:

    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

    6. 行政法规修订前的违法行为,是按修订前的法规处理或按修订后的规定(修订后处罚标准加重)进行处理

    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原则上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但如果新法处罚轻,则应适用新法。
    既然修订后处罚标准加重,应当适用修订前的法规。

    7. 案件发生在法律法规修改前,立案在法律法规修改后行政案件,如何使用法律法规

    实体法是法院对具实体问题的处置办法,程序法是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组内织运用的原则,不涉及容具体问题。比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就是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就是程序法。法不朔及既往,采用从旧从轻原则。在新法修改之前的违法行为,而在新法实施之后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如果旧的法律处罚较轻,采用旧的法律,新法处罚较轻,则采用新法。如果处罚没有太大改变,则采用旧法。比如之前做出的行为,当时不是违法的,新法修订后是违法行为,那就不能认定是违法行为,如果当时是违法的,而修订之后不违法,那也不能认定是违法行为。

    8. 法的溯及力指的是新法颁布后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以适用的效力,我国目前采取的是何种原则

    我国在刑法上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我国《立法法》第8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和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对于刑法的溯及力,各国采取不同的原则,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从旧原则,即新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

    (2)从新原则,即新法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一律适用,具有溯及力。

    (3)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具有溯及力,但旧法(行为时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依照旧法处理。

    (4)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依新法处理。

    上述诸种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适应实际的需要,为绝大多数国家刑法所采,我国刑法亦采此原则。

    (8)行政法规修订前的行为适用扩展阅读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典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根据这一规定,对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97年10月1日修订刑法生效前实施的行为,应按以下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当时的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只能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现行刑法不具有溯及力。对此,不能以新刑法典规定为犯罪为由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当时的刑法认为是犯罪,但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则应适用现行刑法,即现行刑法具有溯及力。

    3、当时的刑法和现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现行刑法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原则上按当时的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即从旧兼从轻原则所指的从旧。但是,如果当时的刑法处刑比现行刑法要重,则适用现行刑法。此即从轻原则的体现。

    4、如果根据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的判决的,该判决继续有效。即使按现行刑法的规定,其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处刑较当时的刑法要轻,也不例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适用当时的刑法。

    对一种行为刑法的溯及适用,只限于未经审理或者虽经审理但尚未作出生效判决的场合;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应根据刑法的规定加以改变,以维护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从法律学来看,溯及力是指,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其指定的范围(时间与空间)内有对民事法律行为等行为的有无效力是否合法的决定力。

    5、《立法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的溯及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溯及力

    9. 如果违纪问题发生在2016年以前,适用旧的纪律处分条例吗

    一般对2016年1月1日前发生的违纪行为原则上仍然适用旧条例,但在违纪行为分类和表述上不应适用旧条例,而应按新条例规定的六大纪律进行分类和表述。

    10. 被废止、失效的法律 法规条例 行为发生在废止、失效前 是否还能否适用

    行为发生在废止、失效前,而没有结案的案子,既适应旧法,也适应新法,如果旧法有利于犯法者,可以根据旧法处罚,如果新法有利于犯法者,可以根据新法处理。总之可以按照有利于案犯的法律处理。

    热点内容
    合同法司考题目 发布:2025-09-19 16:41:47 浏览:384
    司法女神英语 发布:2025-09-19 16:41:16 浏览:521
    党内法规运行 发布:2025-09-19 16:31:06 浏览:462
    人民法院提请任免 发布:2025-09-19 16:19:38 浏览:443
    民事诉讼法日期之前包含该当天 发布:2025-09-19 15:58:46 浏览:427
    口吃法官怎么配 发布:2025-09-19 15:51:09 浏览:243
    最新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发布:2025-09-19 15:50:30 浏览:355
    违反厂纪劳动法第几条 发布:2025-09-19 15:50:29 浏览:427
    法院交调委 发布:2025-09-19 15:50:19 浏览:521
    好道德词句 发布:2025-09-19 15:43:44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