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法自查报告
A. 新劳动法的自查报告
近日,市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6月30日前,对照“八个严禁”完成自查自纠,并向党组织报告。
中央纪委在印发《规定》的通知中专门设定了一条政策,就是在《规定》发布后30日内主动说清问题的可考虑从宽处理。
市纪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党员干部要珍惜党组织给予的机会,克服侥幸心理,如实进行自查自纠。
通知强调,中央纪委颁布的《规定》,是针对当前违纪违法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完善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纪委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规定》的重要意义,组织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6月20日前要组织集中学习,将《规定》精神传达到每个党员干部。
市纪委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贯彻执行《规定》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保证《规定》的贯彻执行。各级纪检机关要积极协助党委(党组)加强党风建设,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形成贯彻执行《规定》的合力。要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据悉,这次自查自纠在本月底必须完成。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说清问题,甚至销毁证据、转移赃款赃物、订立攻守同盟的,纪检机关将采取措施,从严查处。对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分子,要一查到底,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绝不姑息。(记者陈丹 通讯员赵信忠 梅利华)
B. 公司用工违反了劳动法第41条,我们改如何写整改报告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二、裁员属于法定的补偿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具体的补偿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整改报告;1,裁员条件,2,留用条件,3,补偿条件,4,依法办事,5,纠正错误
C. 社保企业自查报告怎么写新手上路,求助高手,没啥可回报,好心有好报,啊门
就是表示一下,你司坚决执行劳动法,配合社保部门工作,积极参保,等等。当然,些这些的前提时,你们公司确实做到了。
D. 用人单位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情况书面自查报告怎么写
主要内容就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有没有版制定合权法的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比如员工有多少人,劳动合同的签订的人数是多少人,缴纳社会保险的人数是多少人………………
E. 最新劳动法企业遇到极困难
那要看看你的心,你不努力怎么知道不可能,就算失败了,至少追求过不后悔。
F.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报告对自己的启示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启示如下:
一、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劳动双方的权益
《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同时将为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福利。工资、社会保障、休息权利的保障等均是构成劳动力价格的要素,当上述因素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时, 则劳动力的成本就会增高。违法用工还会导致企业劳资纠纷升级,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注重劳动合同,签劳动合同宜早不宜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从以上条款中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对不签劳动合同处罚十分严重。企业应在招用员工入职之前签劳动合同,最晚在入职当天签。否则企业一旦出现失误,会让工作陷入被动。如在员工开始工作之后再签合同,假如员工再提出其他要求时企业不想满足,员工拒绝签合同,超过一个月的,企业将要支付双倍的工资。并且在《劳动合同法》模式下,法律条款刚性也明显增加。
三、转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为适应《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企业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对员工从压力式管理转向激励式管理。
四、改变企业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用人成本,稳定企业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是中国政府在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策后,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领域一次重要的立法,对现行《劳动法》有重大突破。向跨国企业看齐,适度提高劳动力成本,稳定企业的劳动关系,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劳动合同法》将保障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其核心, 而稳定的劳动关系维系的主要责任在企业。
五、建立或完善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应有的作用,创建和谐用工关系
国外企业工会对管理人员实施惩罚的权力有极大的影响,工会在保护员工免受专断的和不公平的对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管理人员建立新的工作规则时,在执行规则前他们通常必须通知工会。《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企业来说,建立工会势在必行。大多数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制定并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并注重程序公正
规章制度是一个企业管理的灵魂所在,规范的规章制度的订立,不仅有助于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对员工的管理,而且在劳动争议纠纷处理中也可成为重要的依据。《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制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对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予以重视,要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审核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并及时向劳动者公示。
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证据意识。人力资源决策流程必须明确和正确,企业里各种规章制度不仅要公示,更要指导员工如何去执行。企业制定处罚要明确、清晰、具体。
七、反思企业伦理,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 企业作为“企业公民”有必要考虑企业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由此对企业形成的正负作用。在信息时代,社会舆论的监督无处不在。
《劳动合同法》只能就劳动合同规定一些原则性条款,对严重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规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软竞争力”,可以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社会责任显著增强,做经济建设和社会责任的生力军,是企业新一轮发展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