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对民刑法的规范效应

行政法对民刑法的规范效应

发布时间: 2021-12-08 19:29:21

刑法民法行政法分别针对什么

⑵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关系

民法是调整来平等主体的自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
(来源于找法网)

⑶ 求: 民法、刑法、行政法、民诉、行诉、刑诉、商法经济法、国际法 等有关司法考试的概念及解释

2.抵押权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为债权提供担保的抵押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该物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抵押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其价值功能在于被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性。除了一般抵押权之外,还应当重点掌握特殊抵押权中的共同抵押权、浮动抵押权和最高额抵押权。

3.质权

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的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质权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只能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特定财产或者权利上设定,以债权人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动产为必要条件。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4.留置权

留置权,是指在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债权,债权人依债权占有属于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留置权是二次发生效力的担保物权,第一次发生的效力是有权留置债务人的财产,第二次效力是债务人超过规定的宽限期仍不履行其义务时,得依法以留置财产变价优先受偿。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具有与其他担保物权不同的效力。

抵押权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动产质权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权利质权是指出质人提供的财产权利为标的而设立的质权。
留置权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和发展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将该动产优先受偿。

首先,标的物有所不同。
抵押权的标的物为不动产、不动产用益物权和动产;质权的标的物为动产和除不动产用益物权外的其他财产权利,包括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利。留置权的标的物仅为动产。
抵押权一质权两种担保物权的标的物在动产上有交叉。于动产上成立的担保物权究竟为抵押权或质权,以债权人是否占有标的物为区别。留置权的动产是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其次,成立要件和保持要件不同。
除签订抵押合同外,抵押权的成立原则上以抵押登记为条件。抵押权的成立不以抵押物的交付为条件。抵押权的保持也不以抵押权人占有抵押物为条件。经登记成立的抵押权,以抵押登记记载的存在为其保持的条件,注销登记即意味着登记的抵押权不复存在。
质权的成立,除签订质押合同外,须出质人依质押合同的约定将质物交债权人占有。仅订立质押合同而不依质押合同的约定移转质物的,不能成立质权。质权人丧失对质物的占有,即引起质权的消灭。
债权人留置的动产,不需要签订留置合同,在留置条件具备时,即可进行留置。

三者均属物权担保。
抵押权与质权的区别在于,抵押权的对象包括不动产和动产,而质权仅限于动产,而且质权以交付为生效要件,而抵押权则无需交付,有所有人持有即可。
留置权与前两者的区别很明显,基于一定的合同关系,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债权人可以留置相关的财物来保证债权。如车主不付修车费,维修厂就汽车扣留,不予交付。
一)抵押权的特性
第一、从属性 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第二、不可分性 抵押权是不可分割的物权。抵押物的分割、部分灭失或转让,被担保债权的分割或部分转让,均不影响抵押权,抵押人仍然能够完整地行使其抵押权。第三、物上代位性 抵押物灭失或者出让,其交换价值转化为其他形态的物时,抵押权的效力及于该物。这即抵押权的代位性。
(二)不得抵押的财产
1.土地所有权: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但《担保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三)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之抵押
《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担保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办理抵押物登记的部门如下:
1.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为核发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
2.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
3.以林木抵押的,为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
4.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为运输工具的登记部门;
5.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为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二、动产质权的效力
(1)、质权对担保债权的效力《担保法》第67条规定,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实现质权的费用。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2)、质权对质物的效力质权人不但对质物本身有质权,对质物之从物、孳息物,亦享有质权。(3)、质权人的权利义务权利:留置质物;优先受偿;收取孳息,但合同另有约定者从约定;救济质权损失,即排除各种有害质权的行为。义务:妥善保管质物;返还质物。
三、权利抵押与权利质押的区别
权利抵押,指以不动产他物权为标的而设立的抵押担保。权利质押,指以出质人提供的财产权利为标的而设定的质权。两者均是以权利为标的的、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的约定担保物权,但两者仍在许多方面存有差异
(1)标的范围不同。(2)权利性质不同。(3)生效要件不同。(4)债权保全方式不同。(5)当事人权利义务有所不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你现在的过司考能迅速提高分最好的就是提高卷一的成绩,建议每天早晚多看卷一科目,

⑷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关系

民法、行政法、刑法使用以调整不同法律关系的法律。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回民事法答律关系,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刑法是惩罚、预防犯罪的法律,三者是不同的法律,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就像衣服与鞋子一样,各有各的用处。

⑸ 行政法 民法 刑法异同点

这个怎么说呢,名字首先就不一样,呵呵,总的来说,行政法和刑法是版公法,民法是私法权。几部法律的主体不同,行政法和刑法是规范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而民法则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相同点就是都是全国人大制定的。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全国性法律。还有很多,打字太累,不说了。

⑹ 如何区分行政法,民法,刑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是构成我国整体法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分别用以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民事行为权利和惩罚犯罪的三个平等法律体系。

一【三者的基本区别】
所谓行政法,简单理解就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用以制约、规范和监督行政管理行为。

民法是用以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刑法就是用来惩罚犯罪行为的。

二【三者基本概述】
(1)行政法:
简单理解就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民法: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根据不同的角度,人们在使用“民法”这一概念时,赋予其不同的含义:

首先,民法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所谓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编纂成文的民法法典(即民法典);所谓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包括具有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法规及判例法、习惯法等。比如,在我国,在民法典尚未制订的情况下,《民法通则》是基本的民事立法文件。此外,《合同法》、《担保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继承法》等是民事单行法规。而在我国《宪法》以及其他部门法或者法规中,凡是涉及民事问题的法律规定,都是民法的组成部分;

其次,民法可分为狭义的民法与广义的民法。狭义的民法指部门意义上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典及商事特别法;广义的民法的范围相当于传统的私法的范围,即商法典以及商事特别法(如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破产法等)均是民法的组成部分。

《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⑺ 谈谈你对《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的认识》》》

(一)宪来法的本质
自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所谓政治力量对比包括:
1.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
2.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
(二)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着最为严格的修改程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着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问题;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系统全面地规定着公民的基本权利;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从法律的角度将民主成果定型下来。

⑻ 描述行政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刑法基本原则的异同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则比较


一、刑法原则:

1. 罪刑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1、定罪平等;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二、民法原则:

1. 平等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则》第3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2. 自愿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3. 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4. 诚信原则: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5. 守法原则:

《民法通则》第6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6. 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通则》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7.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

三、行政法原则:

1、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 依法行政原则.

2)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 越权无效原则.

4) 信赖保护原则.

5) 比例原则.

2、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 行政公开原则.

3) 行政公正原则.

4) 行政公平原则.

3.、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

2004年国务院10号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是作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则

2) 合理行政原则

3) 程序正当原则

4) 高效便民原则

5) 诚实守信原则

6) 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子原则: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第二是责任行政原则

⑼ 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他们分别是规范什么的法律呢有什么用处呢

那民法和行政法,他们分别是规范的,是刑事,民事和全部定制部门的工作

热点内容
医疗诊所规章制度免费 发布:2025-09-16 18:54:04 浏览:700
乌兰察布市司法局 发布:2025-09-16 18:50:47 浏览:445
经济法以社会本位为原则强调社会公正 发布:2025-09-16 18:33:12 浏览:469
达州税务法律咨询 发布:2025-09-16 18:28:09 浏览:533
湖南省行政立法 发布:2025-09-16 18:28:01 浏览:341
刑事诉讼法被取保候审人义务 发布:2025-09-16 18:27:56 浏览:103
经济法法律行为的划分 发布:2025-09-16 18:22:09 浏览:761
温州市中院法官名 发布:2025-09-16 18:16:27 浏览:589
民法典那个时间开始 发布:2025-09-16 18:11:31 浏览:669
扣留别人毕业证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6 17:52:03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