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约束

行政法约束

发布时间: 2021-12-12 16:54:17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与我们没有关系,这句话对吗

不对抄。行政法确实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但是也与大家息息相关。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进一步说,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监督等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Ⅱ 行政约束的名词解释

1.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并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活动。即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
2.行政权时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3.行政法是指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一个仅次于宪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4.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统率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在精神,是要求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守的最为基本的行为规则。
(①有特殊性、普遍性、法律性、规范性;②由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组成)
6.行政主体是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
(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合称行政法主体或者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7.行政相对人是指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表现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外国组织也属于)
8.行政职权是行政法学的中心概念之一,也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的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具有法定性、国家意志性、不可处分性、单方性、优益性等特点。
9.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依法必须承担的义务,它与行政职权相辅相成。
10.行政职权的设定是指法律、法规规章直接赋予有关行政机关以行政职权的行为及法律制度。(特性:1.主体:立法机关;2.客体:行政职权(归属权+实施权);3.对象:行政机关;4.效果:确立行政主体(资格);5.设定的形式:法(法律、法规和规章)6.行为性质:立法行为)
11.行政职权的规定:指上位法已经设定行政职权的前提下,它在上位法设定的职权范围内作具体化规定的行为。
12.法规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赋予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特别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行政职权的法律制度。
13.行政委托,指出于管理上的需要,某一行政主体(委托人)委托另一行政主体或其他组织及个人(被委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代行职权或其他事务,其行为效果归属于委托人的法律制度。
14.行政协助,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职权过程中,基于本身的条件和公务上的需要,其他行政主体配合其实施同一行政行为或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
15.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特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为实施国家行政职能而作出的,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并受行政法规制的法律行为。
由行政规定与行政决定组成。
16.行政行为的竞合,指两个以上的行政行为发生交叉,一个行政行为的手段或结果又构成了另一个法律关系,但只能按一个法律关系处理的行政行为。
17.行政行为的吸收,指当前一个行为被后一个行为所替代或覆盖时,使前一个行为的独立性失去意义,由后一个行为吸收前一个行为,前一个行为不再作为一个独立行为对待的法律制度。
18.行政行为的合并,指在同一个事由或同一类事由的前提下,将两个以上的行政行为合并于一个行为形式中作出的法律制度。
19.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一、行政主体适格 二、行政行为符合权限范围 三、行政行为具备事实依据四、行政行为具备法律依据 五、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或正当程序
20.行政行为的变更,指行政行为作出以后和消灭以前,行政行为在内容、依据和形式上的变化。
21.行政行为的消灭,是指行政行为从“存在”到“不存在”的过程。
(1)撤回: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以后,发现该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便依职权收回该行政行为,使社会关系回归到未作出该行政行为的状态。
(2)废止: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后,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得该行政行为不再适应新的情况,便依职权决定停止该行政行为的往后效力。
(3)撤销:指有权机关针对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取消其效力的法律制度。
(4)无效
(5)失效:指因一定事由的出现,行政行为自然地往后失去效力的现象。
22.行政规定,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规定,基于其行政职权的范围,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并可反复适用的行政规则。即由行政主体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则。(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
23.行政决定,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定,基于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其权利与义务并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决意行为。
(形态有:行政命令、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处罚、行政裁决、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
24.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1)抽象行政行为:由行政主体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一般表现为制定各种行政规则的行为,如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政府制定行政规章,县政府规定行政措施等。
(2)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进行的,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直接引起权利义务法律效果的行为。

Ⅲ 公安局是否受行政法约束行政法中哪一条涉及公安信息公开

公安局是一级政府机构,肯定受到行政法的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是关于国家机关的信息公开的法规,公安机关必然因此法规而信息公开。

请采纳!!!

Ⅳ 行政法是对行政机关约束的法律,这句话对不这样的话公民是不可能有违法行政法一说了

行政法的目的是来限制行政源权,保护公民权,规范行政机关合法合理行政。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管理人与被管理人,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为了将公权力这头老虎关进笼子,设定了行政法。处于被管理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永远不会有违法行政这一说法,但也可能违反行政法。

《道交法》是广义的行政法。
我国公安机关有两种身份,当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授权做出行政行为时,是行政主体。
当依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授权进行司法活动时,是司法主体。

Ⅳ 行政法约束()的权利,督促其履行(),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 为公众提供服务。

Ⅵ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法治原则
公开原则
比例原则

Ⅶ 行政法它是如何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

首先从上来说,行政法就是来约束和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其次,在我国,调整行政机关内部关系,也就是行政机关内部人员出现了问题该怎么解决,我国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调整行政机关外部法律关系主要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这两部法律主要是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规范的,最后,对于在前两部分,如果行为人对行政机关的行为不服,或是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可以提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Ⅷ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我国的回合法行政答原则包括行政机关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

2、合理行政原则。主要含义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行政主体的武断专横和随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3、程序正当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第二,公众参与原则;第三,回避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一是行政效率原则,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

热点内容
合同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9-16 02:49:16 浏览:182
美国刑法疑罪 发布:2025-09-16 02:45:35 浏览:264
合肥哪里有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9-16 02:37:29 浏览:733
居委会法律援助工作简报 发布:2025-09-16 02:32:04 浏览:748
行政法的电影 发布:2025-09-16 02:31:56 浏览:970
依法治县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发布:2025-09-16 02:29:30 浏览:907
法治面前 发布:2025-09-16 02:25:46 浏览:99
劳动法怀孕女性 发布:2025-09-16 02:22:02 浏览:119
刑法第一百六十一 发布:2025-09-16 02:15:29 浏览:901
2015二建建设工程法规 发布:2025-09-16 02:15:28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