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经济行政法周伟

经济行政法周伟

发布时间: 2021-12-13 08:09:10

① 周伟琨个人简介

姓名:周伟焜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湖南
学历:大学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
供职机构:IBM
职务: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
IBM中国, 也即 IBM(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的董事长兼CEO。
周伟焜(Henry Chow)于1968年作为数据中心服务部门的程序员培训生加入IBM香港公司,而后多次被提升,在服务、产品技术、销售与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等领域历任多项市场和管理职务。
1985年8月,被任命为IBM香港公司的业务总监,负责IBM公司在香港的所有市场和行政业务。
1988年,出任IBM台湾公司总经理,并于1990年当选“台湾杰出商业人士”。
1993年1月,被任命为IBM澳大利亚公司服务部副总裁。
1994年1月,担任IBM PC公司南亚太区的总经理, 负责IBM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的PC业务。
1995年7月被任命为IBM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同年9月出任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至今。作为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先生负责IBM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业务。IBM在这个地区有13,000多名雇员,分布在20个城市,同时成立了12家从事制造、专业服务和软件开发等业务的独资与合资企业,其中8家在中国大陆,4家在台湾地区。
周先生是IBM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由50位IBM资深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
周先生出生于中国湖南。196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获电机工程学学士学位。 2001年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同年,被委任为中国陕西省省长高级经济顾问。2003年,周先生被聘请为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2001年,周先生入选“中国十大IT财富人物”。2002年,入选“中国十大IT经济人物”和“对中国IT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 2003年,再次入选“中国IT财富人物”并获颁“2003年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此外,周先生还在2003年入选“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以及“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
周伟焜先生与何碧梅女士结婚,有两个女儿。
---------------------------------------------------------------------
如果有哪一个人可以最大程度地代表其所在公司的形象,那一定是周伟焜;如果说哪一家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最有资格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学习的典范,那也一定是周伟焜。
和善、从容、优雅、绅士、智慧,周伟焜留给任何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的,都是这样一个统一的形象,这种气质正与IBM成熟、稳重的风格契合得恰如其分;不过如果你是IBM的业务伙伴或是媒体记者,你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周伟焜—职业化。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似乎一想到职业化这样的词汇,我们就很容易将它与目的、手段这样的词汇联系起来,但在周伟焜的面前,你会完全推翻你的这一先入之见,职业化是建立在认真负责基础之上的一种体贴和尊敬,一种细微之处的关怀。
这是周伟焜传递给中国有关他个人及其代表的IBM的信息;22岁大学毕业后进入IBM,从IBM的一名“纯蓝”员工一直干到成为“深蓝”等级的资深高管,36年的浸淫已经使周伟焜的一举一动中都渗透着IBM的蓝色风格,而蓝色巨人的特质之一就是规矩和方正;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IBM 也才能让自称自小就喜欢稳定和踏实的周伟焜一呆就是36年。
虽然做事规矩、讲流程的作风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使蓝色巨人逃过了分拆的命运,也使大众和媒体面前的IBM能够始终做到滴水不露,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这样的作风,同时,普华永道的并入也在影响着IBM的反应速度;这让已近耳顺之年的周伟焜也陷入思考,以随需应变为业务的企业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随需应变的企业,不仅IBM帮助企业提升应变速度,IBM本身也应提升应变速度;但周伟焜知道,必要的规矩不能变,只有有了这个规矩,习之以常就会形成必要的速度;反之,如果有速度没规矩,从长远来看,无论速度还是质量都将无法得到保证。
就是在这样的速度和质量的辩证逻辑下,在周伟焜在任IBM大中国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的8年时间里,IBM中国抗住了IT大环境的任何变化,始终保持了业绩的持续和稳定增长,IBM大中华地区的员工人数也由60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10000余人。
责任大于业绩
相对于业绩的持续增长,周伟焜最感自豪的却是他为IBM在中国长远发展所铺就的道路——把港台与中国内地整合为一个统一协调的大中华区、建立起IBM大中华区的架构和制度、培养起一批高素质的IBM中国队伍。而这样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用业绩就可以衡量的,但却是IBM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根。
36年的IBM职业生涯已经使周伟焜将IBM的事业当作了自己的事业,不过有趣的是,在IBM第一个建议建立大中华区的他却并不是 IBM在这一地区的第一任老总,周伟焜提出这一建议的时间甚至比郭士纳接掌IBM还要早,1994年IBM大中华区建立时,周伟焜还在主持IBM澳大利亚的工作,不过在经过一年中两位大中国区老总的更换后,周伟焜如愿地坐上了这个位置,也从此开始了塑造他“IBM中国教父”之名并且至今仍在继续的漫长旅程。
当一个企业的职业生涯能够伴随一个人所历人生的大半时,我们很难想像这个人将会对企业有着怎样的责任感,但在周伟焜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丝毫不亚于一个创业者的热情和斗志;58岁的年龄,花白的头发,并未对周伟焜的热情产生丝毫的影响,虽然没有把自己比作鱼缸里的金鱼,但周伟焜的以身作则却在感染着IBM大中国区的每一个人。
也正因为这份责任感,周伟焜很坚决地执行着不以单个部门和单个地区的业绩成长作为对部门或人员考察惟一依据的考量标准,事实上, IBM大中国区对亚太甚至对IBM全球的贡献率以及IBM大中国区各业务部门之间互相的贡献率,早已被周伟焜列为IBM大中国区衡量部门成长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带动IBM集体的创新
对成熟的企业来说,相对于理性决策的正常运营,周伟焜深谙变革加速期的企业同样需要激情,这对已近耳顺之年的他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他稳重优雅的风格令人太过印象深刻,但周伟焜还是做到了。他利用每次合适的机会感谢员工,肯定员工的业绩;甚至在2004年IBM的新年大会上,周伟焜首次除去他一贯的西装革履,以“太空人”形象示人;他也不再过于身先士卒,事实上还变得有点“糊涂”了。照他的解释,管1000个人和管 10000个人是绝对不同的概念,“IBM是个大家庭,有很多的智慧资源,这需要由大家来创造。”
在周伟焜的主导下,IBM集体的智慧资源成就了其在2004年中国市场的创新主题,而业务转型外包成为周伟焜在这一年奉献给中国用户的大礼。这一份礼物蕴涵了周伟焜和其同事对IT业及其应用多年以来的思考,虽然有部分人认为IT已经不再重要,已经变成像超市的大米那样的物品,但周伟焜却用“创新”将IT提升至超越基础设施和物理的层次,在他看来,IT不同于其他物品,IT的终点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并非由客户自己解决问题,建立在 IT物理应用基础之上的服务创新正是为客户创造这样的附加价值。
也正因为创新思路的牵引,一向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表现稳重的IBM活泼起来了,在2004年IBM新春媒体招待会上,周伟焜率领其 IBM大中华区的各位老总,结结实实地上演了一场创新和转型秀;在数百位媒体记者面前,坐在一干人马中间的周伟焜将他的幽默和智慧一展无余。“把老总做到这种游刃有余的地步,惟伟也。”旁边一位记者文绉绉地说。

②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研究生怎么样

发展历史

早在年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时期,学校招收政治班,开设宪法、国际公法、国际条约、政治学等课程,这是交大法学教育的前身。1986年设立了法学教研室,1992年开办法学本科专业,1993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1996年成立法律系, 1998年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根据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学于2002年6月成立法学院,并投资2500万元进行一期建设,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如今法学院已经拥有包括本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点等多层次的学位体系。

? 机构设置

法学院设有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诉讼法司法制度研究所、刑事法研究所、法律基础课研究中心、人权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都市法研究中心、经济法研究所、仲裁法研究中心、中美法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

? 师资概况

截止2006年12月,法学院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师队伍结构呈现出两高一低的优势(即学历高、职称高、年龄低),具有博士学位37人,占教师总数的86%;具有高级职称31人,占教师总数的72%;高级职称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41岁。同时,法学院的教师在地域构成上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来自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知名教授;有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学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优秀法学博士;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台湾、香港等海外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的法学博士。更为难得的是,教师队伍中有80%的教师有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的经历。而有海外求学、访问学者、学术交流经验老师的比例也高达80%。除此之外,我们还聘有30多位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和实务界人士任兼职教授和兼职硕士生导师,使我们的教师队伍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法学人才培养的形势。。学院近年来集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法学师资,学科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今后三年内,法学院计划循3个途径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一是从国外名牌大学的法学院吸引学成归国的博士;二是选用国内著名法学院的博士应届毕业生;三是通过派往国外留学、进修和到国内法院、检察院实习等形式提高现有人员、尤其是尚无博士学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吸收更多的学者型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和高级律师做我校的兼职教授,让他们参与教学 、指导模拟审判、合作指导论文并参与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

? 教学设施

新法学大楼于2005年底建成使用,总投资逾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内设模拟法庭、远程教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中小型会议室和小型讨论课教室。我校十分重视法学图书资料和法学教育配套设施的建设,至2006年底,馆藏文献260万余册(件),中外文科技类现刊4,000余种,其中与法学教育相关的图书十万册左右;25万种电子图书,外文电子期刊近10,000种,中文电子期刊7,000余种,国内外网络版学术资源数据库系统 30余种(200余个数据库)。法学院的法学资料室现藏书二万余册,订阅中文期刊100余种,外文期刊40余种。为了加速实现JM教育的国际化,充分运用发达国家的法学信息资源,我校已投资引进WEST LAW、LexisNexis等法律专业数据库。此外,法学院已安排200余万元专项资金供今后三年采购法学图书之用,各类中外图书资料还在不断增加购置。我校校园网是全国 教育科研网华东南地区的中心,上网条件优越,全校每一个学生宿舍都开通了网线,每个学生都分配了Email信箱。

? 科研概况

我校自1986年法学教研室成立以后,法学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2002年,法学院正式成立之后,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12月,我院教师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科研课题立项8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 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曙光计划2项,到账科研经费总额为210余万元。法学院教师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社科一般课题、教育部课题、司法部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专课题、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曙光课题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课题,涉及广泛的领域。其中有一批作品和科研课题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社会科学奖励。

? 学生活动:

法学院的学生活动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目前除了学生分团委、学生会之外,还有法兴社、志愿者分会、邓研会和三个代表实践团等学生社团组织。这些社团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在党建团建、帮贫扶困、就业、大学生素质拓展、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法学院就业情况良好,2003年取得全校就业信息率第一名的好成绩,2004年的就业率更是达到了100%。帮助特困生也是法学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已经帮助26名贫困生申请了奖助学金,帮助4名特困生完成了学费减免,并积极安排助管岗位,为贫困生创造勤工助学岗位。

分团委组织和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完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选举换届制度,各类社团组织也发挥自己特色特长,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学生活动:2003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法学节、“知性*美学”迎新晚会、“关注生活*关注法律”——12.4宪法宣传活动;制作学生刊物《法韵》、学生报纸《法音》等;针对知识产权在理工科学校的重要作用,开展了“知识产权与大学生在一起”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组织“法学之旅”的实践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并荣获优秀项目二等奖;承办2003年上海市八校法学院民法辩论赛、我院同学参加最后决赛并夺得冠军。鉴于以上成绩,法学院团委荣获200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特色团组织”称号。

? 人才培养

我校自1993年开始已连续招收法学本科生十余届。经过多年来对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视,在师资引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办法学教育的特色和新路子,积累了较丰富的培养法学学士的经验。我院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开放型”特征的优秀人才。法学专业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迎接时代对法律人才的挑战。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除法学本科专业外,法学院利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在已有的宪法与行政法学和法理学硕士点的基础上拿到了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003年到2006年,学院曾挂靠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招收博士生。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会议正式批准我校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自2007年开始学院正式招收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同时,挂靠管理科学与工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发挥上海交大传统理工科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优势,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法学院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开设了法学本科第二专业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等。法学院在办学中充分注意法学专业教育基本要求与上海市地缘特点和交大传统特色之间的和谐统一,十分注重开展与国外名校之间的师资与学术交流,进行合作办学。法学院现在已经是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各层次学生。现有在校本科生300余名(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200多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50名。我校法学毕业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基本的去向是著名法律服务机构和市级法院、检察院,出国和在国内继续深造的也占一定比例。

2003年法学院已获批准设立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面向全国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4年,法律硕士专业硕士点招收硕士生75人,2005 年开始招收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院将依托这个学位点,在培养我国立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4年针对交大以理工科为主的特色,我院新开设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方向)集成班(简称知识产权集成班)。该班旨在培养政治合格、基础宽厚,既有法学专业知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法专业知识,又有其他专业背景,综合素养好,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擅长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工作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工作,毕业后可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商标代理人资格考试。

? 博导及研究方向

姓名 学科、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郑成良 法理学 法理学、司法制度

叶必丰 行政法学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朱芒 行政法 行政程序、都市法

周伟 宪法学 宪法、反歧视法

韩长印 民商法学 民法、商法

张绍谦 刑法学 刑事法

王曦 环境法学 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

徐冬根 国际法 国际金融法、国际私法

胡加祥 国际法 国际经济法、世界贸易组织法

寿步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

王先林 经济法 经济法

王福华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证据法

童之伟 宪法学 中国宪法、比较宪法

孙潮 宪法学 宪法学

③ 四川大学周伟教授

周伟教授:

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四川大学人权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兼任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国政治学会会员,美国国际法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公民基本权利,反歧视法,比较行政法。

一、 个人简介
1988年7月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8年7月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德国MAX-PLANCK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美国天普(Temple)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曾代理身高歧视、乙肝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生命歧视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宪法平与反歧视案件

二、学术成果
近5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禁止歧视与少数人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人;
2. 2008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中国反歧视法理论研究》,负责人;
3. 2007年,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平等就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负责人;
4. 2006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反歧视法律制度研究》,负责人;
5. 2006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中国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负责人;
6. 2005年,美国福特基金,《中国宪法基本权利与违宪审查实证案例研究》,负责人;
7. 2004年,教育部2004年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宪政》子课题“宪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研人员;
8. 2004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中国西部劳动就业反歧视法律制度研究》,负责人;
9. 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完善公民权利法律救济机制理论与实务研究》,负责人。
10. 2002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体制创新研究》,负责人。
11. 199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体制改革过程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发展保障制度研究》,主研人员。
近5年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
1.《反歧视法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2.《宪法解释的方法与案例研究:法律询问答复的视角》,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宪法基本权利?理论?规范?应用》,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
4.《德国行政法》,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5.《中国劳动就业歧视:法律与现实》(合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6.《各国立法机关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宪法学》(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合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版;
9.《宪法学》(教材)(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论文:
1 .《第一至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期与会议议程研究》《清华法律评论》2008第5期
2.《宪政:理念与实践》《法学》2008年第4期
3.《城镇就业中的身长歧视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4.《中国城镇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研究》《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4期
5.《城镇就业中的长相歧视研究》《政法论丛》,2008年第2期6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进程与展望》,《河北法学》,2007年第12期;
7.《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
8.《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 的说明》,《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
9.《我国就业中年龄歧视的实证研究》,《政法论丛》,2007年第3期;
10.《中国地方外地劳动力就业立法例合法性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1.《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歧视研究》,《河北法学》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的保护问题》,《法学》2006年第6期;
13.《论禁止歧视》,《现代法学》2006年第5期;
14.《婚姻与国家:婚姻自由之宪法之维》,《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
15.《宪法解释中学说解释、历史解释和先例解释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005年3期
16.《我国立法中专门委员会审查法案的主要问题》,《学海》2005年第3期;
17.《活的宪法解释——以宪法解释明确宪法及其与法律的界限之实证问题研究》,《黄海学术论坛》2005年第5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13、《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与行政法》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18.《论立法上的平等》,《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2期;
19.《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20.《我国宪法解释的特征与意义》,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3期;
21.《宪法解释的方法体系》,《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
22.《宪法解释机关比较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23.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草案立法程序之改革》,《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
24.《改革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草案为各专门委员会分别审议的立法程序》,《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25.《中国公共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前瞻》,《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4期 ;
26.《中国宪法诉讼的现状、理论与前瞻》(德文),《德中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27.《法律询问答复法律效力实证研究》,《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6月;
28.《活的宪法解释案例补充宪法规定研究》,《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29.《立法机关委员会管辖比较》,《人大研究》2003年第4期。
近5年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
1 .2007年4月19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发表中国反歧视立法机制最新发展的演讲(China Anti-discrimination Legislative and Cases Recently Development);
2. 2006年12月13日-14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中华律师协会: “反就业歧视”律师培训及国际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就业歧视案件诉讼实践”的演讲;
3 .2006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国西部高校教师人权法教学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禁止歧视的理论与法律实践”的演讲;
4 .2006年8月19日-20日,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必要性和理论框架:中国项目成果发布会及研讨会,发表题为“西部就业歧视研究看中国建立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演讲;
5 .2006年7月15日-21日,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 艾滋病毒/艾滋病法律防护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发表题为“疾病、反歧视与宪法平等权——以乙肝歧视案为例”的演讲;
6 .2006年6月9日-11日,瑞典人道主义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平等权与公益诉讼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有关平等权的公益诉讼”的演讲;
7. 2006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四川省司法厅:宪法平等与就业歧视公益诉讼法律技术与方法研讨会,发表题为“就业平等与反歧视公益诉讼的法律策略与方法”的演讲;
8 .2005年,韩国光州亚洲人权论坛,发表题为“中国环境法律与环境权”的演讲;
9 .2005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发表题为“中国劳动就业反歧视法律案件的发展”的演讲;
10. 2005年,芬兰Turkey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发表题为“中国宪法平等权的法律诉讼”的演讲;
11. 2005年,美国律师协会,发表题为:“妇女权利与公益诉讼”的演讲;
12. 2005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中国西部高校教师人权法教学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禁止歧视的公益诉讼”的演讲;
13 .2004年,北京中欧人权两公约第六次网络研讨会(EU –China Human Rights Network Seminar ),发表题为 “工作权及其实现”的演讲;
14. 2004年,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作题为“中国宪法平等权诉讼的最新发展” 的演讲;
15. 2004年,北京挪威奥斯陆大学中国合作项目讨论班做题为“以案说法——运用中国法律中的平等权条款对抗就业歧视问题” (Using the Chinese Equality Clause to Fight Against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 Discussion On Recent Cases.)的演讲;
16. 2003年,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做题为“中国宪法发展与制度发展的多元方法”(Differing Approaches to Constitu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的演讲;
17. 2003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亚州法论坛,做题为《中国宪法诉讼》(Constitutional litigation in China)的演讲;
18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所,做题为《中国宪法诉讼近况》(Rec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constitutional litigation)的演讲
三、成果获奖情况
省部级奖: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问题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 三等奖 第一名 1999年
《有关中国法院适用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研究》司法部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二等奖 2003年
《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 三等奖2005年
《各国立法机关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司法部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
《各国立法机关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
《论恩格斯晚年关于法的功能的理论》云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991年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05年
四、学术、技术组织任职情况
2007年至今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常务理事
2006年至今 四川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副会长
2007年至今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立法咨询专家四川省政协法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
成都市人大常会立法咨询委员会

④ 珠海华林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广东省注册资本:1000万法定代表:吴秀云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登记状态:存续登记机关:珠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地址:珠海市香洲区九州大道中2123号9幢2单元701房
法定代表人:周伟亚
成立时间:2007-08-23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40000001254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珠海市香洲区九州大道中2123号9幢2单元701房

⑤ 周伟的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1、2007年,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平等就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2、2006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反歧视法律制度研究》
3、2006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中国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
4、2005年,美国福特基金,《中国宪法基本权利与违宪审查实证案例研究》
5、2004年,教育部2004年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宪政》子课题“宪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研人员;
6、2004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中国西部劳动就业反歧视法律制度研究》
7、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完善公民权利法律救济机制理论与实务研究》
出版著作
1.宪法解释方法与案例研究——法律询问答复的视角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
2、《反歧视法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3、《宪法平等、自由与反歧视的公益诉讼:案例?过程?评论》(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即出;
4、《宪法解释的方法与案例研究:法律询问答复的视角》,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版;
5、《宪法基本权利?理论?规范?应用》,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
6、《德国行政法》,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7、《中国劳动就业歧视:法律与现实》(合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8、《各国立法机关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宪法学》(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合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版;
11、《宪法学》(教材)(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发表论文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进程与展望》,《河北法学》,2007年第12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
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 的说明》,《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
4、《我国就业中年龄歧视的实证研究》,《政法论丛》,2007年第3期;
5、《中国地方外地劳动力就业立法例合法性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6、《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歧视研究》,《河北法学》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的保护问题》,《法学》2006年第6期;
8、《论禁止歧视》,《现代法学》2006年第5期;
9、《婚姻与国家:婚姻自由之宪法之维》,《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
10、《宪法解释中学说解释、历史解释和先例解释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005年3期;
11、《我国立法中专门委员会审查法案的主要问题》,《学海》2005年第3期;
12、《活的宪法解释——以宪法解释明确宪法及其与法律的界限之实证问题研究》,《黄海学术论坛》2005年第5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
13、《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与行政法》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14、《论立法上的平等》,《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2期;
15、《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6、《我国宪法解释的特征与意义》,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3期;
17、《宪法解释的方法体系》,《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
18、《宪法解释机关比较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9、《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草案立法程序之改革》,《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
20、《改革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草案为各专门委员会分别审议的立法程序》,《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21、《中国公共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前瞻》,《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4期 ;
22、《中国宪法诉讼的现状、理论与前瞻》(德文),《德中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23、《法律询问答复法律效力实证研究》,《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6月;
24、《活的宪法解释案例补充宪法规定研究》,《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25、《立法机关委员会管辖比较》,《人大研究》2003年第4期。

⑥ 请问四川大学2011法学考研的参考书目有哪些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19 │ │ │
│01宪法 │ 杨泉明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 │复试科目:│
│ │ 周伟 │ │203日语③632法学综合A( │行政法与行│
│ │ 谢维雁 │ │法理学、宪法学、)④405 │政诉讼法 │
│ │ 陶涛 │ │法学综合B[民法、刑法、诉│ │
│0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周伟 │ │讼法(刑诉民诉)] │同等学力加│
│ │ 徐继敏 │ │ │试:民法、│
│ │ 陈永革 │ │ │刑法面试:│
│ │ 陶涛 │ │ │英语口语、│
│03国家赔偿法、廉政法 │ 周伟 │ │ │法律综合知│
│ │ 徐继敏 │ │ │识 │
│ │ 陈永革 │ │ │ │
│04人权法 │ 陶涛 │ │ │ │
│05行政程序法 │ 徐继敏 │ │ │ │
│ │ 谢维雁 │ │ │ │
│ │ │ │ │ │
│030104刑法学 │ │ 14 │ │复试科目: │
│01中国刑法 │ 向朝阳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 │外国刑法 │
│ │ 魏东 │ │203日语③632法学综合A( │ │
│ │ 高跃先 │ │法理学、宪法学)④905法 │同等学力加│
│ │ 成凯 │ │学综合B[民法、刑法、诉讼│试:民法、│
│ │ 莫晓宁 │ │法(刑诉民诉) │刑法面试:│
│02经济刑法 │ 向朝阳 │ │ │英语口语、│
│ │ 魏东 │ │ │法律综合知│
│ │ │ │ │识 │
│ │ │ │ │ │
│030105民商法学 │ │ 39 │ │复试科目: │
│01民法学 │ 王建平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 │物权法 │
│ │ 陈界融 │ │203日语③632法学综合A( │ │
│ │ 吕彦 │ │法理学、宪法学)④905法 │同等学力加│
│ │ 赵小平 │ │学综合B[民法、刑法、诉讼│试::民法│
│ │ 王建军 │ │法(刑诉民诉) │、刑法面试│
│ │ 张晓远 │ │ │:英语口语│
│ │ 王竹 │ │ │、法律综合│
│02商法学 │ 李平 │ │ │知识 │
│ │ 王建平 │ │ │ │
│ │ 金明 │ │ │ │
│ │ 曾彤 │ │ │ │
│ │ 黄力华 │ │ │ │
│ │ 徐蓉 │ │ │ │
│03比较民商法 │ 杨遂全 │ │ │ │
│ │ 吕彦 │ │ │ │
│ │ 金明 │ │ │ │
│ │ 黄力华 │ │ │ │
│04证券法 │ 王建平 │ │ │ │
│ │ 陈界融 │ │ │ │
│05知识产权法 │ 吕彦 │ │ │ │
│ │ 曾彤 │ │ │ │
│ │ 杨志敏 │ │ │ │
│06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杨遂全 │ │ │ │
│ │ 王建军 │ │ │ │
│ │ 赵小平 │ │ │ │
│ │ 潘利平 │ │ │ │
│ │ │ │ │ │
│030106☆诉讼法学 │ │ 36 │ │复试科目:│
│01刑事诉讼法 │ 左卫民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 │司法制度 │
│ │ 龙宗智 │ │203日语③632法学综合A( │ │
│ │ 李浩 │ │法理学、宪法学)④905法 │同等学力加│
│ │ 马静华 │ │学综合B[民法、刑法、诉讼│试:民法、│
│ │ 张斌 │ │法(刑诉民诉) │刑法 │
│ │ 万毅 │ │ │ │
│02民事诉讼法 │ 左卫民 │ │ │面试:英语│
│ │ 顾培东 │ │ │口语、法律│
│ │ 刘晴辉 │ │ │综合知识 │
│03侦查学 │ 唐磊 │ │ │ │
│04行政诉讼 │ 陈永革 │ │ │ │
│ │ │ │ │ │
│030107经济法学 │ │ 15 │ │复试科目: │
│01竞争法 │ 李平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 │经济法 │
│ │ 曾彤 │ │203日语③632法学综合A( │ │
│02公司法 │ 李平 │ │法理学、宪法学)④905法 │同等学力加│
│ │ 曾彤 │ │学综合B[民法、刑法、诉讼│试:民法、│
│ │ 徐蓉 │ │法(刑诉民诉) │刑法面试:│
│03税法 │ 李平 │ │ │英语口语、│
│ │ 徐蓉 │ │ │法律综合知│
│ │ │ │ │识 │
│ │ │ │ │ │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11 │ │复试科目:│
│01中国环境资源法 │ 杨翠柏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 │环境资源法│
│ │ 杨志敏 │ │203日语③632法学综合A( │学 │
│02生态法 │ 杨翠柏 │ │法理学、宪法学④905法学 │同等学力加│
│ │ 杨志敏 │ │综合B[民法、刑法、诉讼法│试:民法、│
│03比较环境资源法 │ 杨翠柏 │ │(刑诉民诉) │刑法面试:│
│ │ 杨志敏 │ │ │英语口语、│
│04能源法律与政策 │ 杨翠柏 │ │ │法律综合知│
│ │ 杨志敏 │ │ │识 │
│ │ 曾彤 │ │ │ │
│05防灾减灾法 │ 王建平 │ │ │ │
│ │ 杨志敏 │ │ │ │
│ │ │ │ │ │
│030109国际法学 │ │ 12 │ │复试科目:│
│01国际私法 │ 金明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 │国际私法、│
│ │ 吕彦 │ │203日语③632A法学综合( │国际公法 │
│02国际公法 │ 李浩 │ │法理学、宪法学)④905法 │ │
│ │ 杨翠柏 │ │学综合B[民法、刑法、诉讼│同等学力加│
│03国际经济法 │ 金明 │ │法(刑诉民诉) │试:民法、│
│ │ 黄力华 │ │ │刑法面试:│
│ │ 杜玉琼 │ │ │英语口语、│
│04国际金融法 │ 金明 │ │ │法律综合知│
│ │ 黄力华 │ │ │识 │
│ │ 杜玉琼 │ │ │ │
│05国际人权与人道法 │ 李浩 │ │ │ │
│ │ 杜玉琼 │ │ │ │
│06国际环境法 │ 杨翠柏 │ │ │ │
│ │ 吕彦 │ │ │ │
│ │ 黄力华 │ │ │ │
│ │ │ │ │ │
│030110军事法学 │ │ 2 │ │ │
│01军事法学 │ 喻 中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 │复试科目:│
│ │ │ │203日语③632A法学综合( │法理学 │
│ │ │ │法理学、宪法学)④905法 │ │
│ │ │ │学综合B[民法、刑法、诉讼│同等学力加│
│ │ │ │法(刑诉民诉) │试:民法、│
│ │ │ │ │刑法面试:│
│ │ │ │ │英语口语、│
│ │ │ │ │法律综合知│
│ │ │ │ │识

热点内容
劳动法的产生 发布:2025-09-16 00:50:02 浏览:684
刑法实训目的 发布:2025-09-16 00:41:25 浏览:686
假离婚生二胎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6 00:29:15 浏览:628
仲裁裁决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可以 发布:2025-09-16 00:28:18 浏览:681
民法典话 发布:2025-09-16 00:27:31 浏览:2
司法调解申请书 发布:2025-09-16 00:27:31 浏览:443
盗用公章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6 00:26:12 浏览: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实际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6 00:20:31 浏览:882
社会学网络分析法 发布:2025-09-16 00:08:33 浏览:17
德川酷刑法 发布:2025-09-15 23:50:03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