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请求权基础包括哪些
⑴ 我国民法请求权基础有哪些
物权(物权请求权)债权(债权请求权)占有(占有保护请求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人格权(人格权请求权)身份权(身份权请求权)
⑵ 关于劳动法的一些基础性内容
1、如果合同未到期,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是要给企业经济补偿的。
2、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
⑶ 请求权基础规范是什么
物权法第三十四条、三十五条、二百四十五条第一款前两句 就是请求权基础规范
⑷ 法律解释可以作为请求权基础吗
法律法规 司法解释都是广义上的法律渊源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是可以作为法律依据适用的
跟请求权基础是两码事
⑸ 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根据我国《宪法》、《工会法》和《劳动法》等法律的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业机会面前一律平等。
自主择业权,是指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是否从事职业劳动、从事何种职业劳动、何时从事职业劳动、进入哪一个用人单位工作等方面的选择权。
(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包括报酬请求权和报酬支配权。报酬的请求权,是指劳动者付出了职业劳动之后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权利。而报酬支配权,是指劳动者独立支配自己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法》第5章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按法定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3)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的劳动(工作)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实现全面发展。《劳动法》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此外,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法定休息休假时间还包括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探亲假和年休假等。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项基本劳动权利。
(5)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职业培训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劳动者从事各种职业所需要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而进行的专门教育和训练活动。其目的在于要从法律上保证劳动者能够获得职业技能培训而得到业务技术的提高,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就业能力。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法》第73条规定:“(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的权利。国家还颁发《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来进一步对劳动者所享有的各项保险待遇。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一旦发生,就直接关系着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关系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8)结社权结社权是指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结社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我国《劳动法》第7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9)集体协商权集体协商又称为“集体谈判”,是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就有关劳动条件进行商谈,以签订对双方有约束力的集体合同的劳动关系双方协调行为。
在我国,《劳动法》和《工会法》均确认了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度。
(10)民主管理权民主管理权是指劳动者通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法律形式,就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和人事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行使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劳动法》第8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工会法》第6条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⑹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劳动者的个人权利:
《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的个人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二、劳动者的集体权利:
1、结社权;
2、集体谈判权;
3、罢工权;
4、参与权。
(6)劳动法请求权基础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劳动关系及其调整模式的现代化、法治化,即劳动法治,涉及分配公平、社会公正与经济发展模式等重大问题。运用法治理念、逻辑、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劳动法治,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现行劳动法于1994年颁布,20多年没有进行大的修改。虽然后来制定了劳动合同法等配套法律,但随着时代发展,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其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应现实需求,亟须修改完善。完善劳动法治,关键在于健全劳动基本权利体系。
劳动基本权利,是指劳资各方当事人享有的依法建立各自组织、平等谈判或协商、解决争议等权利。
从经济功能看,劳动基本权利是劳动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同时通过当事人对权利的行使,形成劳资各方当事人博弈合作、劳资要素配置、劳动力定价的市场机制。
劳资当事人的经济自由和权利由此得以确认和保障。因此,劳动基本权利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劳资分配与合作机制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不可或缺。
我国通过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规定了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劳动关系相关的主体及其权利体系、利益表达机制、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协商沟通机制等尚未健全。
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法治化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在国家社会政策与立法层面,全面确认劳动者体面劳动、获得应得权益等实体性、目的性权利,建立健全以劳资集体谈判协商为核心的劳动基本权利体系和相关机制。
在现阶段,加强劳动法治建设应抓好以下几点。首先,立法层面牢固树立劳动法治理念,对劳动基本权利予以高度重视、充分保障,通过严谨周密的法律规范予以指引、约束和保障。按照法治原则,健全现代劳动行政及治理体系。
其次,法律实施层面尽力畅通劳资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正视劳资矛盾,不断完善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劳动关系的公平和谐程度为评价依据,强化培训、指导、信息、调解等劳动服务。
劳动仲裁和司法方面,贯彻劳动法的矫正正义理念、倾斜保护原则,全面深刻把握劳动关系的关系性契约、不完全合约、继续性合同等特点,对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权利义务的可调整性、集体谈判协商的正当程序等问题进行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劳动法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陈步雷:劳动法治应注重保护劳动基本权利
⑺ 在看民法书, 其中请求权与基础权利的关系中 "基础权利"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都包含哪些基础权利
最佳答案检举 你说的应该是宪法问题吧。基础权利,指人所必需的权利,比如生命权,财产权。理论一点就是,人生存及其追求幸福的一切权利。
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1、平等就业的权利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即劳动者拥有劳动就业权。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推动了基础。
2、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信息等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即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既是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依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劳动薪酬。获取劳动薪酬的权利是劳动者持续行使劳动权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这是对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享受劳动权利的最直接的保护。
5、享有休息的权利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为此,国家规定了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6、享有社会保险的福利的权利
为了给劳动者患疾病时和年老时提供保障,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劳动保险和福利。社会保险和福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
7、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基础条件,因为劳动者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要获得这些职业技能,就必须获得专门的职业培训。
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的权利。
(8)劳动法请求权基础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本条中的“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全部工资收入。
本条中“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加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
是指依法解除劳动者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得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⑼ 劳动权包括哪些内容,其中核心内容是什么
根据我国《宪法》、《工会法》和《劳动法》等法律的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业机会面前一律平等。
自主择业权,是指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是否从事职业劳动、从事何种职业劳动、何时从事职业劳动、进入哪一个用人单位工作等方面的选择权。
(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包括报酬请求权和报酬支配权。报酬的请求权,是指劳动者付出了职业劳动之后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权利。而报酬支配权,是指劳动者独立支配自己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法》第5章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