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管理员叫员工下班
❶ 员工上下班安全管理制度是什么
(一)本公司员工上下班,悉依本细则行之。
(二)本公司员工应按作息时间之规定准时到退。
(三)上班时间3分钟后15分钟内为迟到,十五分钟后列为旷职(工),早退者一律作旷职半日论,不得补请事假,病假抵充,违者作旷职(工)半日论。
(四)迟到早退按下列办理:
1.迟到次数的计算,以当月为限。
2.迟到折合的事假,均按事假规定办理。
3.当月第一次迟到不计,第二次以事假2小时计,第三次加4小时计,以后每多一次即累加2小时计算。
4.15分钟内早退者一律作旷职(工)半日论。
(五)旷职(工)按下列规定办理:
1.旷职(工)不发当日薪资。
2.连续旷职(工)三天或一个月内累计6天,均予开除。
(六)上下班因公外出经过门房,如警卫人员有所询问或检查,应即接受,不得拒绝,违者议处。
(七)上下班打卡及进出行动,均应严守秩序,原则如下:
1.无论何种班次,上班者均应于规定的上班时间前先吃饭后打卡,不得于上班打卡后出外吃饭或办理私事。
2.下班者应先打卡后外出。
3.下班铃声响后,方得停止工作,不得未打下班铃,即行等候打卡,如有故违,查实后即按擅离职守处分,主管人员应负连带的责任。
4.下班时除保修人员外其他人员在厂区内至各单位洽办公务,应一律于下班前回返本单位岗位上,再遵上条规定打卡外出。
(八)上下班打卡均须本人亲自打卡,不得托人代打,否则除予旷职(工)半日论处,其代人打卡者,受同等处分。
(九)工作时间内,不论日夜班,凡有睡觉和擅离工作岗位及其他聊天怠惰情形予以议处。
(十)日夜轮班工作,应按时交班,接班,倘接班者届时未到,应报请主管处理不得擅自离去。
(十一)工作时间内,因事外出,须时有请假单或公出证交门房或控制室,否则警卫或人事人员有权禁止外出(总公司人员,亦应将请假单,公出证交人事单位登记,否则按第九条办理,推销营业人员因公外出,不必填写公出证,但应向其主管报备)月底由各单位主管在式卡上签证。
(十二)本细则由经理级会议研讨通过并呈总经理核定后施行,修订时亦同。
❷ 劳动法对员工下班后与顾主的关糸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是规定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它的立法宗旨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法没有规定员工在下班后与雇主的关系,是因为员工已经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为雇主提供了劳动,已经尽到了劳动的义务。
❸ 员工上下班发生意外在劳动法上公司有责任吗
基本上是没有多大责任的。如果公司没有提供住宿和专车交通可以有一部分责任,可以找律师问一下
❹ 我国劳动法有规定领导在下班之后还可以联系(指挥)员工做事情吗(员工是在上班时间段)
可以拒绝,用人单位不合法。
❺ 管理人员利用下班时间临时安排工作,员工不服从就处罚员工,这样合法吗
这是不合法行为!
建议员工要和企业管理人员做沟通,反馈你们的诉求,如果确实没有做出改善,你们需要考虑这样的企业是否愿意继续工作;
另,就是可以到当地工会或劳动监察大队去申诉举报,纠正其强制劳动的违法行为,只是后果可能就是离职,这点值得注意。
❻ 员工下班后做同样工作违反劳动法吗
你说的不具体,如果你在一个公司上班,签订了劳动合同,然后你又在工内作之余找了一份类似的工容作,并且对现在的公司造成影响的,公司会追究员工的责任的,前提是公司有足够的证据。如果你员工属于公司核心人员,可以公司与员工签订
竞业限制协议,职工从公司离职后在约定时间内不能从事相同的工作
❼ 劳动法职工下班到上班的时间有什么规定吗
劳动法规定职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
❽ 2016劳动法,员工下班途中出现意外怎么赔偿
2016劳动法,员工下班途中出现意外,如果是交通事故的话,且不是员工主要责任的话,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享受工伤待遇的,如果出现其它的意外,无法认定为工伤的,用人单位不用承担赔偿的。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