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劳动法
① 职场新人劳动法的关系。
新劳动法倾向于保护追求职业稳定性的员工的利益,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比如鼓励企业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的能力得到老板的赏识并且愿意一直在这个企业服务不断进取,那么恭喜你,新劳动法就是为你而订的!但如果你的表现平平,那就要当心了,为了不让公司里有很多工龄很长,比新人贵很多,能力并不突出,而且抱定“有劳动法在老板也不能开掉我”的心态的员工,老板一定会找机会把你请走的!
1、试用期长短应如何掌握?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2、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应履行哪些程序?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超过三十日,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如果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劳动者违反提前三十日的规定而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不予办理。
3、在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第32条及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本条中的“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是指采用拘留、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身体活动的自由的行为。属于以上二、三种情况,用人单位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赔偿。
4、企业招工时收取“入厂押金”、“风险金”等费用是否合法?
一些企业在录用职工时擅自向劳动者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风险金”、“保证金”、“培训费”、“集资款”等费用,为此,劳动部先后发出了劳部发〔1994〕118号文件、劳办发〔1994〕256号文件、劳部发〔1995〕346号文件,一致认为,这种做法违反国家关于劳动关系当事人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建立劳动关系的规定,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予以制止和纠正。对非法收取的货币和实物,应当责令用人单位立即退还劳动者。
5、用人单位故意不订立劳动合同怎么办?
根据《劳动法》第98条和劳部发〔1995〕309号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用人单位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进行赔偿。
6、哪些休假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劳动者在下列休假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应依法支付工资:
法定休假日,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休假的时间,包括法定节日(及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及其他节假日)以及法定带薪年休假、探亲假、生育、节育、工伤、职业病等。婚丧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以及其直系亲属死亡时依法享受的假期。
7、劳动者加班加点应按什么标准支付工资?根据《劳动法》第44条、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加班加点的,事后应尽量给予同等时间的补休。确实不能补休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1)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加点)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工资。
(2)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工资。
(3)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实行提成工资、包干工资等工资形式的劳动者,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均按照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办法和标准支付。
② 劳动法规定新人入职当月出勤多少天可计入工龄补贴
劳动法没有规定15号前入职按当月1号起算工资?就是14号入职,31号可获一整个回月工资。答
工资是根据上班的实际天数和约定的工资折算发放,劳动法没有规定未上满工资时间发满月工资的情况,部分企业为了鼓励员工,激励士气,制定更优惠的政策。
《劳动法》第15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每月发放工资的日期按月支付 。
③ 职场新人对劳动法的认知
由于不少大学生为了尽快摆脱待业的状态,在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劳动合同中有关专内容重要性的情属况下就盲目签约。所以不少职场新人对劳动法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其“五险一金”的知识了解甚少。
“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面对这些关乎自身利益的劳动法知识,不少职场新人知识匮乏,对社保知识匮乏,初入职场就难免吃亏上当,比如说有些公司企业对使用期内的职员不承担社保,甚至对过了试用期的职工也不承担社保,所以职场新人应该要对劳动法中涉及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防上当受骗。
④ 希望懂法律的专业律师给于回答。因为我们刚入社会的新人不懂劳动法,真的不想吃亏。
嗯,问抄题过于简单,楼上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是也讲得差不多了...
虽然没指望拿到最佳,但是我还是决定牺牲一点采纳率来是告诉你一定要提前3天通知单位并且坚持工作完3天然后才光明正大离开,千万不要通知后直接不上班,这样的话算违约的。实在不忍心看见你们因为一点小失误而被单位抓住把柄再吭一把...
我把法条给你贴出来,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法律要求,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并正常工作3天,第4天就可以离职了。你们的辞职无需附带理由,直接跟他们说不想干了就可以
祝你们好运吧,按照法律不给他们任何把柄,既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用实际行动给他们煽了个大嘴巴:谁说你们无知可笑,你们的法律素质比他们法盲答复明显高多了!
补充:你说的走是指离职吗,如果是指离职的话,在试用期是不会按正式员工的规定离职的,你只需要提前3天通知,而正式员工是提前30天并且是书面通知。如果是指按正式员工的要求去工作,那基本上是合理的,因为试用期实际上也是包含在劳动合同中的期间,按正式员工的标准去工作是合法的
⑤ 按劳动法规定,新人入司多长时间内,单位必须按规与员工签合同
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用工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就属于违法,应当支付劳动者从用工满一个月后的第二天起到补订劳动合同前一天止期间的双倍工资,最高不超过11个月。
⑥ 按照劳动法新人来了不到一个月该不该给发工资
当然要发,但是一般公司都规定了工资发放日,也就是说新员工的工资发放跟老员工一起按照发放日来发。
⑦ 新人入职还需要交钱劳动法怎么说
你好!
这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入职时,用人单位不可以要求劳动者缴纳押金。
⑧ 职场新人应特别学习,注意哪些《劳动法》里的规定
《劳动法》对试用期长短的规定
1、试用期时限
国家机关、高校、医药研究所、医疗行政部门采用见习期,时间为一年;试用期采用于企业、公司(包括外企、合资、私企)、医院,为15日-6个月。见习期可以延长,试用期不行。见习期具有一定强制力,试用期是双方约定。
2、试用期辞职
《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
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合同需承担违约责任,这实际上限制了劳动者的解除权。因此,这种约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利,法律一般确认为无效。
3、试用期辞退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条件是,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毕业生应当清楚,此时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而自己无需提供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
4、两个试用期是否合法
有些用人单位会在第一个试用期过后,与毕业生约定第二个试用期,这种情况应该区别对待。如果两个试用期都是经过双方协商之后在合同中确定下来,那么,两个试用期相加超过法律规定的试用期上限的,则不合法;不超过,则两个试用期皆为合法。
这些陷阱你注意别掉进去
1、陷阱一:各种收费
毕业生应聘时,如果遇到收取报名费、面试费、培训费等额外费用的企业,尤其要保持警惕,因为不少皮包公司就是看重学生求职心急,借着招聘会骗钱。
规避办法: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等,都属非法。毕业生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举报。
2、陷阱二:单位以招聘储备干部的名义,招聘大批优秀的基层员工。
实际上,单位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干部。检察官介绍,这种情况是新出现的,目前很难界定是不是欺骗,因为弹性太大,许多大企业也用此办法。但问题是,尽管你表现很优秀,用人单位届时会以没有岗位等理由,让你仍留在生产一线。
规避办法:毕业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要提前明确升格为干部的时间界限、考核标准。
3、陷阱三:作品遭剽窃
企业以选人为名,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或让共同翻译一份资料,或完成一个软件程序设计,或经过调研后做出一个产品的销售方案等,但不管做出的成果如何,都会以未达到企业需求而不予录用。
实际上,应聘人员已免费为该公司完成了一件工作。这类骗术很难让人辨别出来,一般只有小企业会这样做。
规避办法:毕业生在做企业要求的东西之前,要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好劳动成果的产权归属,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如果未经你同意,用了你的方案,就是侵权行为。
4、陷阱四:高薪换保险
一些单位以高工资为诱饵,不给职工交纳社会保险,通常会称公司给员工的工资都很高,里面本身就包括社会保险。实质上这是剥夺求职者的权利。
规避办法:遇到用人单位这样的要求,千万不可答应。用工单位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本来就是违法行为。必要时,可向当地劳动部门咨询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