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三个月变为六个月

行政诉讼法三个月变为六个月

发布时间: 2022-01-01 00:08:56

㈠ 新行政诉讼法规定审限为6个月,之前受理的案件现正在审理,审限应该是

中国法律法规不溯及既往,所以应按原来行政法规定的审限。

㈡ 行政诉讼中6个月与两年的时效怎么区分

六个月是一般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如果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延长的,诉讼时效可以延长,版但最长不得超权过2年。

行政诉讼法司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㈢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时间是六个月内还是五年内

六个月内。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已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第46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4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3)行政诉讼法三个月变为六个月扩展阅读:

超过最长起诉期限的抗辩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第三款规定,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主张超过最长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在被告一方(即行政机关)。

如果被告主张起诉人超过最长起诉期限,则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包括举证证明行政行为是何时因何事、何因、何依据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告知、送达当事人,是否告知当事人诉权,当事人是否知道或者应当行政行为的内容,当事人何时开始行使诉权等方面。

否则,法院即可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判定被告举证不能,不支持被告关于起诉期限的抗辩。就原告而言,自然就可以轻松回避最长起诉期限的适用了。当然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

㈣ 行政诉讼法中诉讼期限是三个月,其中包含节假日吗

包含节假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专干问题的解释属》第九十七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在《行政诉讼法》中,对“时效规定中时效是否不包括法定节假日”的问题没有具体规定,即可参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是第七十五条:“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即行政诉讼时效是包括法定节假日在内的,但在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㈤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一般说超过六个月就不能告了,

人民、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源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㈥ 2015年4月份的行政诉讼期间可以按新法的6个月计算吗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版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权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六个月)
如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已届满,则按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三个月)

㈦ 行政诉讼法的有效期是多久。

您好,行政诉讼法在被废止或修改之前效力是一直持续的,根据《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㈧ 《行政诉讼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意义何在

2017年全国人大作出修改,第二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人民检专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属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增加该条款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坚强对监管机关的法律追究力度,有利于社会发展,极大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㈨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时间是六个月内还是五年内

公民、法人来或者其他源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热点内容
车祸律师咨询 发布:2025-09-12 21:46:55 浏览:837
禁毒法律知识测验初二 发布:2025-09-12 21:45:53 浏览:353
加班条例 发布:2025-09-12 21:45:51 浏览:662
论我国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发布:2025-09-12 21:35:53 浏览:296
法官更改证据 发布:2025-09-12 21:31:03 浏览:94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一般事故 发布:2025-09-12 20:48:58 浏览:790
建筑公司法律风险识别 发布:2025-09-12 20:48:50 浏览: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补偿条例 发布:2025-09-12 20:48:10 浏览:256
陕西法律援助服务网 发布:2025-09-12 20:44:10 浏览:27
一般法特别法的法律效力等级 发布:2025-09-12 20:42:06 浏览: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