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论我国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论我国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发布时间: 2025-09-12 21:35:53

A. 什么是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是行政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诚实信义和对已建立信赖关系的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 行政主体间的信任与合作:所有政府机构在执行职责时,应基于依法行政,并以诚实守信的方式行事。这有助于确保国家行政管理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建立和维护公众信任的基础。

  • 法规范的溯及力限制:为了保持法律的明确性和稳定性,通常禁止法规范溯及既往。除非新的法律规定不会损害公民或组织已有的合法权益,否则不应具有溯及力。

  • 行政行为的撤销与保留:对于违法的行政行为,应当依法撤销。但如果涉及私人信赖利益,可能需要考虑不撤销。而对于有利的行政行为,除非公共利益明显超过个人利益,否则也不应撤销。

  • 行政行为的废止:对于合法的行政行为,如果需要废止,必须考虑信赖保护。废止应在必要且适应新情况时进行,并且应给予必要的补偿。

  • 公务员义务与诚实信义:公务员在行使建议权、履行承诺以及遵循行政惯例时,都应遵循诚实信义的原则。司法机关在维护行政裁判的既判力时,也应体现这一原则。

  • 信赖保护条款的体现:在法律法规中,如《行政许可法》等,会有明确的信赖保护条款。这些条款强调了对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的保护,即使需要变更或撤回,也必须在公共利益的考量下进行,并对受影响者提供补偿。

综上所述,信赖保护原则是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规范行政行为,确保行政主体与公众之间的信任,以及对既定法律关系的尊重。

B. 什么是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权力的正当合理信赖应当予以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确需改变行政许可的,对于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补偿。

拓展资料:信赖保护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行政相对人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许可决定一经作出并生效,应给公众和相对人以明确的预期,非有法定事由和依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或撤销;

二,行政机关只有在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具有依法可以撤销的情形时,可以依法变更、撤回或撤销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三,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非法利益不受保护;

四,可以或应当撤销已生效的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五,行政机关改变或撤销已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损失或合法权益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补偿或行政赔偿。

C. 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信赖保护原则的核心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信赖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而获得的合法利益,防止行政主体以反复无常和任意专断的行为侵犯和破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信赖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两个子原则:一是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主体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这一原则被称为信赖保护原则的“存续保护”;二是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这一原则被称为信赖保护原则的“补偿保护”。

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与适用,有利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的信任感,从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例如,在行政许可领域,如果行政机关随意撤销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会给被许可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因此,行政机关在撤销行政许可前,应当充分听取被许可人的陈述和申辩,并遵循信赖保护原则,给予被许可人合理的补偿。

总之,信赖保护原则是现代行政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和权限,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行政行为的反复无常和任意专断而给相对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信赖保护原则也体现了现代法治政府的精神和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D. 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

1、保护行政相对人因正当信赖而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行政相对人在无内欺诈、胁迫等主容观过错,符合法定条件要求行政主体授予利益的,行政主体应依法授予;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达成合意,签订行政合同后,行政主体应全面履行,非法变更应赔偿,依法变更应补偿;行政主体作出行政指导应尽心尽职,对有过错的行政指导应负行政责任。
2、行政主体应依法行政,履行法定义务,对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行为,应对其行为在合理限度内承担责任。在行政法有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要严格依法办事,不得拒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要求。在行政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可在法定限度内自由裁量,但应满足行政相对人合理期望得到的利益。
3、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皆应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且言必信,行必果。具体对行政机关而言,其所为行政行为应具有稳定性,不得朝令夕改或溯及既往,其做出的承诺,应信守之;对相对人而言,也应言而有信,不得反复无常或任意翻悔,否则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劳动法中解除劳动关系内容 发布:2025-09-13 00:41:40 浏览:198
民法魏振瀛第四版 发布:2025-09-13 00:39:12 浏览:820
婚姻法司法解释第七条 发布:2025-09-13 00:30:06 浏览:865
买房协议合同录视频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3 00:24:27 浏览:78
法治进学校 发布:2025-09-13 00:23:38 浏览:689
法治之难 发布:2025-09-13 00:19:21 浏览:282
领导干部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发布:2025-09-13 00:19:14 浏览:982
杭州妇联电话法律援助电话号码 发布:2025-09-13 00:16:22 浏览:299
领导干部民法典专题讲座 发布:2025-09-13 00:14:23 浏览:387
宣传法律知识志愿者活动总结 发布:2025-09-13 00:13:38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