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法非制定法法源
A. 试述行政法的法源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作为行政法规范的宪法规定,又是行政法的立法依据和一切行政活动的指导原则.
2.法律.法律作为行政法的渊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其全部法律规范都属于行政法规范,如,一是部分法律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如中关于办理抵押登记的部门的规定.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行政法渊源.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限于制定主体所辖区域,其中的行政法规范是该区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之一.因此,当地方性法规规定有行政法规范时,该法规就成为行政法的渊源.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不违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在法定的范围之内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的规定.因而是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6.规章.规章制定权是行政机关行政权的一个方面,其内容自然要涉及行政管理事项,而且由于我国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层次较多,因而规章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行政法渊源.
除了以上6种之外,我过参加或批准的国际条约,协定以及法律解释,只要涉及到有关行政管理的内容,也都属于我过行政法的渊源.
B. 姜明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八版)PDF 读书笔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PDF读书笔记: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 行政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行政的基本概念和涵盖的范围,为学习行政法提供了基础框架。
- 行政法的定义与作用:详细阐述了行政法的定义及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行政法学的概述:介绍了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特点。
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 行政法法源的分类:对行政法的各种来源进行了分类,包括制定法法源和非制定法法源。
-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详细探讨了制定法法源的具体内容,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分析了非制定法法源的地位和作用,如习惯法、判例法等。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实体性基本原则:阐述了行政法在实体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等。
- 程序性基本原则:介绍了行政法在程序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公正原则、公开原则等。
第四章 数字行政法和应急行政法
- 数字行政法:探讨了数字化时代行政法的新变化,如电子政务、数据共享等。
- 应急行政法:分析了应急管理中行政法的应用,包括应急措施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
第二编 行政法主体
第五章 行政法主体概述
- 行政法主体的定义:明确了行政法主体的概念,包括行政机关、其他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等。
第六章 行政机关
- 行政机关的定义和性质:详细阐述了行政机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
- 行政机关的职责与职权:分析了行政机关在行政法中的职责和职权范围。
- 行政机关的体系:介绍了行政机关的组织架构和层级关系。
第七章 其他行政主体
- 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探讨了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分析了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作为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章 公务员
- 公务员的定义和职责:明确了公务员的基本概念、职责和任职要求。
- 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阐述了公务员在行政法中的权利和义务内容。
- 公务员制度的管理:介绍了公务员制度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第九章 行政相对人
- 行政相对人的定义:明确了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即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一方。
-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分析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中的权利内容,如知情权、参与权等。
- 行政相对人的义务:阐述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中的义务内容,如遵守法律、配合调查等。
第十章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 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介绍了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公众等。
- 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分析了社会公众和媒体在行政法制监督中的作用和方式。
- 内部监督机制:探讨了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机制,如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等。
C. 行政法的法源是什么
行政法的法源是指构成行政法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来源。
一、
行政法的法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
二、详细解释:
1.宪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行政法的最根本法源。它确立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等,为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根本指导。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法领域,法律提供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用以细化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在行政法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行政机关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这些地方性法规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它们在补充和完善行政法体系的同时,也体现了地方的自治权。
5.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为行政法的实施提供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6.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法律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作出的解释。它们在行政法领域的作用是对法律的具体应用进行明确和细化,确保法律的统一适用。
综上所述,这些法源共同构成了行政法的体系,为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和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
D. 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
问题一: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哪些? 行政法的渊源包括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一般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弗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殊渊源有司法解释、其他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和惯例。
问题二:简述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渊源有单一式憨混合式两种。所谓单一式就是一个规范主要是某一部门法的内容,那么我们说这个规范就是这一部门法的单一式渊源,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混合式是指一部法律内容涉及多个部门法,那么这一规范是某一部门法的混合式渊源,如《能源法》、《环境法》等,其内容设计民、刑、行政法三方面内容。
在我国,行政法渊源主要有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3.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而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部委和一定层级的地方人民 *** 。
4.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效力只限于相应的行政区域内
5.法律解释
6.国际条约(很少,但是地位很高)
问题三:行政法的渊源 涵义行政法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产生与存在形式。其应包括实质渊源与形式渊源,就法律的适用而言,通常讲行政法渊源是指形式渊源,即行政法律规范的载体。凡载有行政法规范的各种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个行政法的法源结构而言,包括成文法源与不成文法源两大部分。成文法,也称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规定。一般说来,在成文法主义的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占据其法体系的中心地位,特别是在行政法领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中国行政法的渊源是指各种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渊源通常还包括判例、行政惯例和行政法理。渊源中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 *** 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国家机关日常活动的根据与基础。宪法作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规范主要有:(1)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职权的规范。(2) 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基本原则的规范。(3) 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以及保护外国人合法权益和关于外国人义务的规范。(4) 有关国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外资或合资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劳动者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规范。法律:在中国这样一个成文法国家,在宪法之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 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行政方面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规更集中地规定和表现了行政法规范的内容,例如国务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就是对具体行政管理活动的直接规范。地方法规和自治、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只限于民族自治地方适用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解释:法律解释指人们对法律规范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阐释。中国广义的法律解释制度分为立法解释和具体应用解释两种,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释实际上仅仅指立法解释。在法律解释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领域都属于行政法规范,属行政法的法源。规章: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 *** 规章。前者如民政部于2003年3月发布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管理暂行办法》。后者如杭州市人民 *** 188号令决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实施国家间的条约和 *** 间的协定时常会涉及到一国国内的行政管理,成为调整该国行政机关与公民、组织及外国人、外国组织之间行政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条约和协定中的某些条款也是行政法的渊源,除非某一条款在中国参加该条约订立协定时给予保留。效力关系各种法律形式的位阶与制定主体的法律地位相适应,其明确的依据是法律规范的规定,包括《行政诉讼法》、《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法规、规章备案规定》。
问题四:我国行政法一般渊源包括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3.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而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部委和一定层级的地方人民 *** 。
4.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效力只限于相应的行政区域内
5.法律解释
6.国际条约(很少,但是地位很高)
问题五: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 5分 分为成文法渊源和非成文法渊源。
成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区法规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 *** 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
非成文法源包括:司法判决、行政法的一般性基本原则、习惯法、公共政策
问题六:行政法的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是什么意思啊? 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可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可分为:(1)法律解释;(2)其他规范性文件;(3)国际条约、惯例
没看出区别?
一般渊源,是所有部门法都共有的渊源
特殊渊源则是有的部门法有,有的没有
说得通俗点:
一般渊源是 我有的你也有
特殊渊源是 我有的罚不一定有
所以才特殊
例如有些小的部门法,是没得司法解释滴
问题七:我国行政法律规范的渊源有哪些? 行政法渊源
中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 *** 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国家机关日常活动的根据与基础。宪法作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规范主要有:
(1)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职权的规范。
(2) 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基本原则的规范。
(3) 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以及保护外国人合法权益和关于外国人义务的规范。
(4) 有关国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外资或合资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劳动者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规范。
法律:在中国这样一个成文法国家,在宪法之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 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行政方面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规更集中地规定和表现了行政法规范的内容,例如国务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就是对具体行政管理活动的直接规范。
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只限于民族自治地方适用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指人们对法律规范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阐释。中国广义的法律解释制度分为立法解释和具体应用解释两种,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释实际上仅仅指立法解释。在法律解释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领域都属于行政法规范,属行政法的法源。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 *** 规章。前者如民政部于2003年3月发布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管理暂行办法》。后者如杭州市人民 *** 188号令决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