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88

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88

发布时间: 2022-01-01 03:29:11

㈠ 《行政诉讼法》第十八条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有:强制扣留,强制搜查,强制隔离,强制治疗,强行回驱答散等。行政拘留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是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一个结果,而不是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第二款之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1)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88扩展阅读:

行政强制措施的特点:

(1)暂时性。行政强制措施采取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事实,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的限制只具有临时性,待事实清楚后,再作出相应处理。

(2)强制性。即行政强制措施是通过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和方法,直接施加于人身或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有以下五条: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网络

㈡ 行政强制法53条 行政诉讼解释 8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回或者提起答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八条: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㈢ 《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前两者是《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和《行政强制法》属于两个法律部门,虽有联系但没什么交集

㈣ 新出来的行政强制法

非诉执行案件的审查时间为7天,即人民法院是否准予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申请的合法性应在7天内作出裁定,审查后再进入执行阶段

㈤ 行政强制法8条包含了行政法的什么原则

平衡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救济原则。

㈥ 行政强制法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解读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已于2011年6月30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自1999年开始酝酿到通过历时12年。行政强制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是行政法律制度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它的公布实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进展,对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该法的出台,有利于解决行政强制实践中存在的“散”和“乱”的问题,规范行政强制,避免公权力滥用。一、行政强制的概念、分类及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行政强制是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者不履行生效的行政决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予以限制或者处分,直接执行或者迫使当事人履行由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法律上的义务。行政强制可分为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二、行政强制的例外《行政强制法》第三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也就是说,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和实施,都要依据《行政强制法》。但同时有两个例外:1、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2、行政机关采取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三、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法定原则。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二是适当原则。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三是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因为行政强制只是促使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事人经教育自觉改正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的,就不应再采取行政强制。四是不得为单位和个人谋利原则。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五是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四、严格行政强制的设定权1、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2、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4、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5、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6、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截至2010年上半年,行政法规中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的有96件。其中,17件是在法律对特定事项作了原则规定,同时授权国务院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国务院在行政法规中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五、代履行规定代履行是在当事人不履行相关义务的情况下,行政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而代为履行的一种执行方式。现有13部法律和19件行政法规规定了代履行,主要涉及维护交通安全、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等事项。行政强制法明确了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的情况,加强对代履行的规范。同时规定,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代履行不得采用暴力、胁迫以及其他非法方式。六、行政强制措施实施机关1、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2、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3、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的程序(一)一般规定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4、通知当事人到场;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7、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8、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二)依照法律规定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除应当履行上述规定的程序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当场告知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2、在紧急情况下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机关后,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3、法律规定的其他程序。(三)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八、实施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一)查封、扣押应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实施。(二)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复查封。(三)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四)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五)保管责任:1、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3、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六)行政机关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对违法事实清楚,依法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没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应当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决定。九、实施冻结存款、汇款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一)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得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冻结存款、汇款。(二)冻结存款、汇款的数额应当与违法行为涉及的金额相当;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三)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决定实施冻结存款、汇款的,应当履行下列程序,并向金融机构交付冻结通知书: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4、制作现场笔录。(四)自冻结存款、汇款之日起三十日内,行政机关应当作出处理决定或者作出解除冻结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或者解除冻结决定的,金融机构应当自冻结期满之日起解除冻结。十、行政机关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的规定1、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以书面形式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上应当载明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期限、方式、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催告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2、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十一、体现人文关怀的相关规定1、生活必需品不得查扣。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2、强制执行不得夜袭。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三条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3、不得以停水断电等方式迫使履行。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三条二款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4、有特殊情况可中止执行。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执行: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确有困难或者暂无履行能力的;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认为需要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5、加处罚款数额不得翻番。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二款规定“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相关链接:一、2011年10月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1〕133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行政强制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切实担负起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二、2011年10月14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法制办组织召开了全区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法规处长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效能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㈦ 《行政强制法》与《税收征管法》不一致怎么办

应该说,对于滞纳金缴纳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2条中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时间、标准都很明确。至于产生争议,主要是取决于主体税种是否在计征主体、环节和政策上有争议,如果税务机关经过审理确定应该交纳,我想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因为术业有专攻,况且税务机关也是严格掌握案件处理流程的,也是非常注重纳税人正常诉求的,所以,对于滞纳金的争议,只能依照《行政强制法》第45条第二款之规定“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之规定,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出台修订的税收征管法与之相适应条款,否则基层税务机关很难执行。

㈧ 行政强制法 3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四条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本章规定强制执行。

㈨ 法院强制执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哪一条

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法院强制执行,是行政强制法规定的,下面是具体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12年1月1日起施
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二)划拨存款、汇款;
(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第五章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三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四条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十五条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行政决定书及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三)当事人的意见及行政机关催告情况;
(四)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情况;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并注明日期。
第五十六条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在五日内受理。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第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对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的,除本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裁定。
第五十八条人民法院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作出裁定前可以听取被执行人和行政机关的意见: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裁定不予执行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执行的裁定送达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第五十九条因情况紧急,为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执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内执行。
第六十条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人民法院以划拨、拍卖方式强制执行的,可以在划拨、拍卖后将强制执行的费用扣除。
依法拍卖财物,由人民法院委托拍卖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办理。
划拨的存款、汇款以及拍卖和依法处理所得的款项应当上缴国库或者划入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㈩ 《行政复议法》《行政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等,这些是类别么,还是具体的法律法规

这些是具体的法律法规。

热点内容
车祸律师咨询 发布:2025-09-12 21:46:55 浏览:837
禁毒法律知识测验初二 发布:2025-09-12 21:45:53 浏览:353
加班条例 发布:2025-09-12 21:45:51 浏览:662
论我国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发布:2025-09-12 21:35:53 浏览:296
法官更改证据 发布:2025-09-12 21:31:03 浏览:94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一般事故 发布:2025-09-12 20:48:58 浏览:790
建筑公司法律风险识别 发布:2025-09-12 20:48:50 浏览: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补偿条例 发布:2025-09-12 20:48:10 浏览:256
陕西法律援助服务网 发布:2025-09-12 20:44:10 浏览:27
一般法特别法的法律效力等级 发布:2025-09-12 20:42:06 浏览: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