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行政法规判刑吗
『壹』 违反什么条例受什么处罚如何定性
外汇管理条例、税法等。
『贰』 公民企业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后,承担行政责任的行政处罚有哪些方式
通常的行政处罚有、罚款、停业整顿、限期整改。
『叁』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承担怎样的行政法律责任
1.违反规定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回在大型群众性答活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2.违反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危险物质的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危险物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3.爆炸品被盗、被抢或者丢失故意隐瞒不报行为的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爆炸性危险物质被盗、被抢或者丢失,未按规定报告的,处5日以下拘留;故意隐瞒不报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肆』 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算违章还是违法
违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通常对违章的理解是违反国务院部委制定的部版门规权章和地方规章,违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违反一切法律规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狭义的违法是指违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违法行为。
『伍』 政府、单位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应如何处罚
对于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专律、行政法规属相抵触的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四项措施:撤销该决定,即依法规定以书面形式宣布该决定无效;补税或者退税,即对于违法停征、减税、免税、退税的要补征,对于违法开征、补税的要退还;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所谓上级机关,是指作出违法决定者从属的上级主管机关、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等;所谓直接责任人员,是指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员、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谓行政责任,是指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一般由进行检查的审计机关或者财政机关作出决定;行政处分则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规定,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决定;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陆』 《行政处罚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将给予什么样的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内加以管教;已满十容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也即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对自己实施的这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
(6)违反行政法规判刑吗扩展阅读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柒』 违反刑法,民法,行政法规分别受什么机关惩罚
刑法是先由公安机关拘留,然后法院判刑。民法跟公安没关系,直接起诉由法院裁决。行政处罚跟法院没关系,是由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直接处罚
『捌』 违反治安处罚条例算违法还是犯罪
违反治安处罚条例抄(2012年,原《治安处罚条例》已经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当然是违法了,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罚。
犯罪通常是指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规定,需要由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定罪惩罚的行为。犯罪行为,通常由公安机关进行证据收集(侦查)后交由检察院审查,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审理并依法判处刑罚。
『玖』 同时违反法规和部门规章,但处罚不一样,应以何为准
根据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一事不再罚原则,我国行政法回对一事不再罚答原则明确的法律规定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按照通说观点,对于行政法规不同条款的竞合,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法律规范的不同条款。如果每个法律规范的行政处罚权均授予同一个行政机关,但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不同,该行政机关可以依据不同的法律条款,从一加重处罚。若处罚的种类相同,但将行政处罚权授予不同的行政机关,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只能给予一次行政处罚,给予两次行政处罚的,最先作出的行政处罚是合法的,以后作出的行政处罚应认定为不合法
『拾』 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规定如何处理
行为人的一个行为既违反行政法中某个法条的规定同时又触犯刑法的某个法条规定,从而构成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竞合。在实践中,一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况大量存在,如偷漏税、走私、破坏公共秩序等行政违法行为等,在行为构成犯罪的同时还触犯有关行政法的规定。发生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竞合的实施处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处刑罚。即对一行政违法行为己构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机关给以刑事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就同一事实重复处罚。这实际上也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给予刑罚就足以达到惩处和预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再由行政机关予以有关行政处罚。如:对于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流氓活动,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都作了处罚规定。刑法规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在处理这类违法行为时,对于违法者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应当由司法机关给予刑事处罚,行政机关原则上就不应再对其适用行政处罚了。这是因为司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已经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而且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其制裁程度已远远超过了行政处罚对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机关再对其适用拘留等行政处罚已没有必要,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适用刑罚后,便不得再适用行政处罚。
2.刑罚与行政处罚双重适用。即对行为人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罚处罚外,有关行政机关还应予以行政处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触犯刑法和行政法的双重性,行为人也就应当相应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另一方面,刑罚与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在适用刑罚的同时还必须适用行政处罚以弥补刑罚的不足。刑法规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种类和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是人身罚和财产罚。仅适用刑法规定的刑罚在有些情况下不足以消除违法行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后果,也不足以彻底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适用刑罚的同时并处一定的行政处罚有利于更好地打击犯罪,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实践中也切实可行。如:对于偷税。抗税的违法行为,刑法只规定“违反税收法规,偷税、抗税情节严重的,除按照税收法规补税并且可以罚款外,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关税务法规的规定,对于有偷税、抗税行为的人,行政机关还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对违法者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还不足以挽回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因而可以并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以解决刑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刑罚和行政处罚并处的问题,有些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如:刑法规定,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除按照海关法规没收走私物品并且可以罚款 外.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更多的情况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是单处还是并处,这就需要执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灵活掌握。如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这一规定,对于销售失效、变质产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给以刑事处罚,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当然这一行政处罚必须是为了解决刑事处罚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作出的。也就是说一行政违法行为触犯了刑律,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关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应当免除;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财产方面的处罚,如罚金,关于财产方面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就应当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