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证据种类

刑事诉讼法证据种类

发布时间: 2020-12-20 05:00:32

⑴ 刑事证据的种类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2款规定:“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这表明,证据资料只有具有上述法定的表现形式才能进入刑事诉讼,但是,具有法定表现形式的证据资料不一定都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的证据,例如,物证有可能被伪造,证人可能说了假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许存在不实之词,所以,在了解和掌握证据种类的时候,要对证据概念有全面的理解,懂得《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1款所指出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所体现的内涵,同时,必须特别注意理解《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3款的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从中,悟出上述三款法律规定之间的逻辑关系。

物证、书证①物证。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②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

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被害人陈述被害人陈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自诉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如果是被害人,他们的陈述也是被害人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和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通常也称为“口供”。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

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书面结论。

勘验、检查笔录①勘验笔录,是指办案人员对毡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尸体等勘查、检验中所作的记载。

②检查笔录检查笔录,是指办案人员为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生理状态,而对他们的人身进行检验和观察后所作的客观记载。

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⑵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什么是证据包括哪些证据种类

根据刑事诉讼法抄42条规定:证明案袭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⑶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何不同

一、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回实际上都是围绕证答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证据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认定过去发生事实存在的重要依据,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
二、证据的种类:三大程序法各规定8种证据种类,略有不同。
1、《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2、《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3、《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⑷ 刑事诉讼法证据的四种分类划分标准分别是什么

根据证据的来源出处不同,可以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根据证据的证明作用版不同,可以分为有罪证据与权无罪证据;
根据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等,可以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根据证据与案件的主要事实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⑸ 刑诉法中的证据种类

刑诉法中的证据种类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证据专及其种类属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十六条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热点内容
资产评估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16 18:06:35 浏览:68
韩国法官收入 发布:2025-05-16 18:01:22 浏览:480
网站备案人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17:56:32 浏览:250
司法部关公证 发布:2025-05-16 17:48:11 浏览:339
2015年法律网络法律知识答案 发布:2025-05-16 17:44:50 浏览:465
司法刑法执行 发布:2025-05-16 17:32:05 浏览:235
张雪莲律师 发布:2025-05-16 17:32:01 浏览:194
关于民法题 发布:2025-05-16 17:26:41 浏览:228
日本行政法发展历史 发布:2025-05-16 17:25:35 浏览:821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发布:2025-05-16 17:20:20 浏览: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