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主体

劳动法主体

发布时间: 2020-12-20 06:27:40

❶ 关于劳动法里面的用工主体的疑问

你好!
上面的说法是正确的,你跟的挖掘机老板,没有营业执照等不能作为用工的主体,你和老板之间不是劳动纠纷,是一般的雇佣关系。

❷ 简述劳动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

劳动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条件就是应该持有依法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并具有法人资格和依法建立的企业制度供参考。

❸ 请问劳动法适用的主体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❹ 劳动法主体是什么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❺ 什么是劳动主体资格

劳动主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享受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当事人,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主体的资格分为两种:
一、用人单位主体的资格:
用人单位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谓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据以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以自己的民事法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
第一,财产条件:具备一定的归自己支配的生产资料,并通过工商登记确定;
第二,技术条件:《劳动法》第53条规定:“劳动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组织条件:用人单位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 劳动者的主体资格:
劳动者应具有相应的劳动能力:
第一,年龄标准。须年满16周岁,文艺、体育等特殊行业单位要招用未满16周岁的运动员、文艺工作者等的必须报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劳动法》第15条也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第二,体力标准。
首先,建立劳动关系前身体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的限制:(1)疾病的限制。各种岗位的职工都不得患有本岗位所禁忌或不宜的特定疾病;(2)残疾人只能从事与其残疾状况相适应的职业;(3)女职工、未成年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其次,建立劳动关系后要确定是否丧失健康条件。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可能会因工或因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或解除。是否丧失劳动能力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
第三,智力标准。包括两个方面:(1)文化条件。国有企业招用工人必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私营企业“不得招用在校学生”;(2)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重要依据。
第四,行为自由标准。所谓行为自由是指公民是否具有人身自由。

❻ 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的适格主体有无范围

《劳动合同法》第二来条规定:中自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因此,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劳动合同法的自然适格主体;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主要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的,也可以成为劳动合同法的适格主体。

❼ 简述劳动法上承担责任的主体

您好,可以参看法学教材参考答案。

❽ 劳动法的主体和客体以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使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消灭的资格。依据人的年龄、健康、智力和行为自由等事实要素,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l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同样依据前述四个要素划分,之所以限制劳动行为能力是为保护特定群体的特殊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而不是歧视,更不是违反劳动平等的原则。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工种、岗位的工作等);女性劳动者(在女职工禁忌劳动的工种或岗位被视为无劳动行为能力;在特定的生理时期,不得安排从事某些特定的生产作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只能从事与其劳动能力相适应的职业);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不得从事特定的职业或岗位、工种的工作);部分被依法限制行为自由的人(因违反某些特定规则,被依法限制执业资格的人等)。无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指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经过有权的机关批准,文娱、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可以招用的未成年人除外),以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

各类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所谓用工权利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用工权利和承担用工义务的资格;所谓用工行为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用工权利和承担用工义务的资格。包括能够提供给劳动者进行劳动的物质、技术和组织条件,其他符合国家法定最低标准以上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并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一般依存于它的民事主体资格,即必须有自己的名称、住所、财产和组织机构。用人单位的用工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通常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由其职能部门代理行使。

❾ 劳动合同法的主体适用范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版劳动者建立劳权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❿ 劳动法的主体是什么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热点内容
华政经济法专业分数线 发布:2025-05-16 18:46:05 浏览:222
南京法律顾问锦天城 发布:2025-05-16 18:35:37 浏览:898
司法拍卖房产技巧 发布:2025-05-16 18:10:22 浏览:86
电大法学论文答辩 发布:2025-05-16 18:10:21 浏览:461
资产评估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16 18:06:35 浏览:68
韩国法官收入 发布:2025-05-16 18:01:22 浏览:480
网站备案人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17:56:32 浏览:250
司法部关公证 发布:2025-05-16 17:48:11 浏览:339
2015年法律网络法律知识答案 发布:2025-05-16 17:44:50 浏览:465
司法刑法执行 发布:2025-05-16 17:32:05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