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合议庭制度

民事诉讼法合议庭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1-09 16:30:14

㈠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明确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一、合议制度

合议制是指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

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它与独任制相对应,合议制度基本制度。

二、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一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三、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公开。

所谓公开,是指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记者对庭审过程作采访,允许其对案件审理过程作报道,将案件向社会披露。

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不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四、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其他适用特别程序的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㈡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一)合议制度
合议制是与独任制相对的审判组织形式。合议制是由审判员或与陪审员组成的审判集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二)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经济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进行审判后,即宣告终结的制度。两审终审制是案件的审级制度,即案件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后,还可以上诉到第二审级的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第二审人民法院的裁判为案件的最终裁判。
两审终审制有两种情况例外:(1)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所作的裁判,当事人不能上诉。(2)人民法院按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所作的判决,当事人不能上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在不同的审级,合议庭的组成具有不同的要求。一审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也可由审判员组成;二审合议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再审合议庭,如果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如果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二审的,按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
(三)陪审制度
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人员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陪审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内容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陪审制度的规定非常简略,以下几点应当注意:
1.陪审制只适用于第一审案件,但法律并未把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理作为审判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不要求第一审合议庭中必须有陪审员参加。
2.在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的合议庭中,对二者的比例,没有作限制性规定。
3.依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哪些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法律也未作限制性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
4.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时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
陪审制度的意义在于:发挥社会公众对司法监督的作用;在审判组织中产生内在的制约与配合机制。
(四)回避制度
适用回避的人员是在审判活动中具有一定审判职能或代行某种职能的人。适用回避的对象有: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适用回避的法定情形是:(1)审判人员或上述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3)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即本案的审判结果直接关系到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某种利益,在此种情况下,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也应回避。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回避的方式和程序。回避的方式是:当事人申请和有关人员自行回避。回避的程序是:回避必须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或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都须说明理由。回避必须有严格批准手续:审判长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回避,由院长决定;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和勘验人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是否同意回避,应作出的或书面的决定。当事人不服从回避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本案的审理。当事人提出申请到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的期间,除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外,被申请回避人员应暂时停止执行有关本案的职务。
(五)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和内容应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不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公开宣判。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开审判也有例外。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实行公开审判,可能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甚至可能给国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法律规定以下案件不宜公开审理:(1)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国家机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党的机密、政府的机密和军队的机密,以及各种技术和业务秘密。(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主要是男女关系方面和个人生活方面不愿公开张扬的案件。(3)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这类案件常涉及当事人生理及性生活方面的情况,或者涉及当事人的商业利益,所以,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应当公开进行。

㈢ 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合议制度

民事诉诉讼案件中的合议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制度。合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审判制度,他是与独任制相对的一种审判组织形式,是指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民事、经济纠纷的制度。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在不同的审级,合议庭的组成具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我们先说下各审级合议庭的组织形式。
一、 第一审合议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同时,第二款又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简单案件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也就是所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除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独任制外,其余民事案件的审理都适用合议制。合议庭的组成形式有两种,1、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人民陪审员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活动中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与审判员的权利相同。在组成合议庭是既可以是两名审判员和一名人民陪审员也可以是一名审判员和两名人民陪审员组成。2、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二、 第二审合议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从本条法律可看出第二审合议庭只能是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而人民陪审员不能组成合议庭。这与第一审合议庭的组成是不同的,他与第一审合议庭的组成共同点在于组成人数都是单数。
三、 再审合议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也就是说再审合议庭的组成完全取决于原审程序。
合议庭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的案件时也有其工作原则,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其工作原则:
1、 陪审员不能担任审判长。
2、 审判长的担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3、 合议庭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实行民主集中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 再审案件审理时,应当重新组成合议庭,原审合议庭成员应当回避。
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合议制度顾名思义是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制度,它与刑事诉讼案件中的合议制度、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合议制度有着不同。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即可,没有更具体的人数要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0、41条)而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出了须是单数外,还要求:对于第一审案件,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由合议庭审判时应由三人组成,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由合议庭审判时应由三人至七人组成;对于第二审案件,合议庭应由三人至五人组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7条)在行政诉讼中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即可,没有更具体的人数要求。

㈣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合议庭的组成作了哪些规定

您好,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内审员共同容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四十一条 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㈤ 有关民事诉讼法庭审制度的一些规定

法庭调查是开庭审理的首要中心环节,是对案件进行实体性审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当事人争议的事实,通过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并就每一证据材料进行质证,以查明案件事实,审查核实证据,从而为下一步的法庭辩论奠定基础。
依照规定,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后,应当告知当事人法庭调查的重点是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当事人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反驳对方主张的,也应当提供证据或说明理由。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法庭调查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3、出示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4、宣读鉴定结论
另外,根据《证据规定》第6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1-2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 5、宣读勘验笔录

法庭辩论是在合议庭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根据此前法庭调查已经基本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的意见,反驳对方的主张,相互进行言词辩论的活动。
《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4、互相辩论

㈥ 合议庭的组成

根据我国诉讼法(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则自己担任审判长。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如果意见分歧,应当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入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合议庭是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法都规定,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即独任制和合议制。在民事诉讼中,除第一审程序中的简单案件适用独任制进行审判外,二审、再审、重审及一审中的非简单民事案件,一律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世界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合议庭制度,可见,合议庭制度在审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中国现行立法对合议庭制度规定过于粗略,也没有在理论上对合议庭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因而在审判实践中,合议庭制度本身应有的功能没有得以发挥,甚至有些法院,其合议庭审判纯粹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已是大家共知的事实。

(6)民事诉讼法合议庭制度扩展阅读

合议庭组成人员的法治化要求是指合议庭组成人员的资格。《民事诉讼法》第40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必须是单数。根据上述规定,组成合议庭成员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二是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合议庭组成达到法治化要求,首先要严格按照法律形式区分上述两种情况。例如选民资格或重大难的案件,应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而不能由审判员与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进行审理。其次严格法官资格与陪审员资格。法官是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有一定的法律业务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官法》中对法官资格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而且从而2002年以后,只有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才能从事法官职业。这是法官的素质的基本保障。陪审员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从年满二十三岁、具有选举权的公民中,通过选举产生。

㈦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制为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回避制度,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

两审终审制度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7)民事诉讼法合议庭制度扩展阅读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无故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有管辅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交申请强制执行书,并附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丈书。申请强制执行,还须遵守申请执行期限。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里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l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㈧ 民事诉讼法庭审制度

民事诉讼法庭调查阶段,民事诉讼法庭辩论阶段。
前者是以举证质证为主要;后者是以围绕着审判长总结提出双方的焦点问题进行辩论的。

㈨ 合议制度是什么

合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法律制度。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 (须是单数) 的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判的制度。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发回重审的民事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重新组成合议庭来进行审理。依照法律规定,简单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进行独任审理。

(9)民事诉讼法合议庭制度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不同的审级,合议庭的组成具有不同的要求:

(一)一审合议庭。《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必须是单数。

(二)二审合议庭。《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三)再审合议庭。《民事诉讼法》规定:“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热点内容
婚姻法劳动法还有什么法 发布:2025-09-09 12:50:15 浏览:361
潮安区司法局 发布:2025-09-09 12:44:59 浏览:276
亦庄经济开发区法律援助 发布:2025-09-09 12:26:34 浏览:266
招标图纸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09 12:25:53 浏览:876
当部门规章与行政法规冲突时候 发布:2025-09-09 12:15:51 浏览:384
2016疫苗流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09 12:12:27 浏览:673
长春房产交易纠纷法律咨询 发布:2025-09-09 11:44:36 浏览:490
现代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基础 发布:2025-09-09 11:43:36 浏览:999
佛教协会条例 发布:2025-09-09 11:43:26 浏览:340
武义方律师 发布:2025-09-09 11:36:17 浏览: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