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解释

行政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1-09 18:54:21

『壹』 如何理解“法无授权不可为”

行政法中来的一个原则,就是说,源行政机关没有法律法规的授权,是无权做出有关行政行为的,主要是为了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保护公民权利。这跟“法不禁止即为可行”相对,后者是指公民的个人行为,只要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做,就可以去做。

『贰』 如何理解行政法上法无规定不可为行为

行政法上的行为一般是要通过行政许可的,这不同于刑法中的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叁』 如何理解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提出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明确中国要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

按照提出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为原则,拿出“权力清单”,讲清政府应该干什么;给出“负面清单”,指明企业不能做什么;理出“责任清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惩假冒伪劣行为。通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创业空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热潮。

拓展资料:

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指出,中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总体平稳,重要的是在区间调控下实施了定向调控,这也是一种结构性调控。我们将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更多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聚焦“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改革,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民生新福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李克强强调,着眼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李克强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肆』 法无禁止即可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法律角度有什么含义

民众,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1、法无禁止即可为是针对私权利来说的:只要相关法律法规中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约定或者为一定行为。

2、法无授权即禁止是针对公权利来说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就是禁止的,比如说法律没有授权某行政机关具备强制执行权的,该行政机关就不能行使强制执行权,还有“罪刑法定”也是法无授权即禁止的一种形式。

3、法定职责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的规定或授权进行与其职权范围一致的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实现其具体行政管理职能所应承担的法定职业内容和责任义务。

(4)行政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解释扩展阅读

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对市场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而言,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句话,言简意赅地为政府与市场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边界线,也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过去,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都只能在指定范围内进行。应该说,在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市场初创时期,这样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渐进式的市场开放节奏,既有利于集中当时有限的生产资源用于该用之处,也有利于对冲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种种争议,维护应有的共识。

与“法无禁止即可为”相对应的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其实是在解放市场主体的同时,对行政权进行更明确的限定。长期以来,“权力管不了闲不住的手”几成惯性,甚至发展出了权力部门化、权力私有化的现象。究其根源,都是因为权力的运用缺乏清晰的授权来源,或者清晰的授权来源无法落地。此前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弱势,已经表明这一点。

『伍』 行政法学:对“法无授权皆禁止,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理解

这两句话针对的其实是不同的主体,法无授权皆禁止是指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专机关,在没属有法律的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做出超出法律的越权行为,也就是说依法行政。
法不禁止皆自由针对的是公民和组织,只要法律对公民和组织的行为没有禁止,那就是你的自由和权利,你有权做法律未禁止的一切事

『陆』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具体要求是什么

行政法的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原则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严格依法进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渊源表现为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三,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的正义就是对程序施加了道德标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义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则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能够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职权,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
(五)诚实守信原则
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行政机关的诚信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该原则主要体现在《行政许可法》第八条中。该条规定如果行政机关因不诚信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依法负补偿责任。
(六)权责统一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享有法定职权时,同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柒』 怎么理解行政法中的法无规定不可为

  1. 这是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2. 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内机关的行政职权来自于容法,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据于法,行政机关的行为结果服务于法。

  3. 除非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做出了明确授权,否则行政机关无权做出需要该项职权的行政行为。

  4. 随着“行政国家”现象的出现,对于“合法性原则”的执行出现了一些变通,主要体现为“伤害保留”、“重大事项保留”,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实施的行为伤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需要看有明确授权,行政机关做出的行为事关重大,需要有明确授权。

『捌』 刑法有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那么,请问民法上有相似的原则

民事法律遵循这样一条基本原则:作为公民,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即可为之,即法学界通常所说的“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违法”。

一、平等原则

民法平等原则有以下基本含义: 任何民事主体在民法上都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无论他们在行政法或者其他部门法上是否存在隶属关系、主从关系、一进入民事领域便都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法人或公民,彼此互不隶属和依从。

任何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民事主体依法取得民事权益都受同等的法律保护。

二、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

其基本含义是:是否进行某项民事活动,完全由个人决定;否则该行为无效、

可变更或可撤销;与什么人、以何种方式、进行何种活动、由个人决定(至于该活动是否等价有偿,也由本人评价抉择。正基于此,等价有偿不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风险和责任。既然是否进行某项民事活动完全由个人决定,那么该民事活动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三、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它要求: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当持有善意。不规避法律;履行义务时还应考虑他方利益、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民事主体所做的意思表示要真实、不欺不诈、讲究信义、恪守诺言。

四、公序良俗原则(公共秩序原则)

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及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这一原则在现行法上的根据是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民事行为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须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法因受前苏联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的影响,未使用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字样。

五、公平原则

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确定,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由当事人一方或第三方确定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其确定只在符合公平原则时,始得对他方当事人发生效力。公平原则在现行法上的根据是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8)行政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解释扩展阅读:

意义

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蕴含着民法调控社会生活所欲实现的目标,所欲达致的理想,是我国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集中体现了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特征。

它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确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制定具体民法制度和规范的基础。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民事主体所进行的各项民事活动,不仅要遵循具体的民法规范,还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在现行法上对于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欠缺相应的民法规范进行调整时,民事主体应 依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进行民事活动。

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对民事法律、法规进行解释的基本依据。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须对所应适用的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阐明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特定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时,如有两种相反的含义,应采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无论采用何种解释方法,其解释结果均不能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果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在现行法上未能获得据以作出裁判的依据,这就表明在现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时,法院应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法律漏洞的补充。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学者在对民法进行解释、研究时,应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出发点,无论何种学说,违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就不是妥当的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法基本原则

『玖』 法无明文规定禁止不可行为是什么意思

行政法上没有明文规定即为禁止,民法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即容许。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罪刑法定原则。该原则还派生出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四个原则。

大体上说,对于公权利,(例如行政行为)法无明文规定许可,就是公权机关不可以做的。即为不许可。对于私权利,(例如民事法律行为)法无明文规定不可的,都是许可的。

行政法通常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

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的是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法律漏洞源自于法律的概念和区分,由于人们对法律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划分,与此相对应,对法律漏洞也可作不同的分类。

(9)行政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解释扩展阅读:

法律漏洞不可避免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法律所调控的对象――社会关系具有复杂、多变的性质,由此决定了法律自发布之日起就必然与社会有关法律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法律不可能涵盖全部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全部行为,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复杂的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加之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必致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空隙和不适应性。

二、立法者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或者由于立法者的疏忽等主观原因),通过文字表述的法律条文也是有限的,由此决定了法律规定本身总会有所遗漏,欠缺其相应规定的情形。

三、法律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它是通过一般的普遍性规则来规范和调控社会关系的,这样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个别情况可能不相适应,以致出现空白或适用上的疑惑从而产生令人不满意的结果。

『拾』 怎样理解行政中的法务规定不可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是一句法谚,源于十七、十八世纪的西方,是卢梭《社会契版约论》、孟德私鸠《论权法的精神》的相关表述与延伸。所谓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指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法律授权。具体而言, 这是行政法中的一个原则,是指行政机关没有法律法规的授权,是无权做出有关行政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热点内容
劳动法年终奖是多少钱 发布:2025-09-08 19:28:32 浏览:71
律师可以探监 发布:2025-09-08 19:16:49 浏览:329
超道德价值 发布:2025-09-08 19:03:22 浏览:764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条 发布:2025-09-08 18:54:13 浏览:30
李澜律师 发布:2025-09-08 18:53:15 浏览:273
上海市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 发布:2025-09-08 18:45:45 浏览:968
云梦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08 18:32:53 浏览:276
合同影印件具备法律效力么 发布:2025-09-08 18:30:51 浏览:551
特朗普重新计票法院否决 发布:2025-09-08 18:18:19 浏览:347
小镇太法官 发布:2025-09-08 18:16:55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