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4月25
『壹』 刑诉法修改草案
我国刑事诉讼法是1979年制定的,1996年,我国对这部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一次大修改。当时,徐静村作为当时全国人大邀请的国内专家组副组长参加了修订工作。徐静村对记者说,那次修改完成后,绝大多数专家都以为刑事诉讼法至少20年不会再修改了。然而仅仅过了4年,徐静村及很多法学家就分别提出了要对刑诉法进行修改的意见。
原因是什么呢?徐静村解释说,1996年那次修改是为了改革庭审制度而进行的。因为过去庭审实行的是“法官一问到底”的方式,控辩双方在庭上处于消极状态。这种庭审方式多次受到批评,国内学术界、立法界和司法界一致认为这样的审理方式不科学。于是,一些法学专家和法律界人士提出,要一改“法官一问到底”为“控辩双方当庭举证质证,法官居中审判”的形式。然而这一良好的愿望并未通过那次修改而达到,后来的庭审实践证明,至少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憾并无法克服:(1)主要证据庭前移送无法避免法官庭前形成预判的问题。(2)起诉制度的修改不尽完善,无罪推定的精神难以得到充分体现。(3)侦查制度的修改势在必行。比如收容审查作为一个非法定程序,被普遍实行。(4)律师提前介入形同虚设。为了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作用,主张律师提前介入是1996年刑诉法的进步。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乐观。律师介入受到诸如申请、批准、限时、侦查人员在场等种种限制,到了庭审时,由于侦查阶段证据收集受到限制,律师无法提出有力的证据,当律师言辞稍有过激时,不仅庭上可能受到法官的指责,在庭外也经常受到伤害。最高法院的统计表明,1996年刑事诉讼法公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律师参与辩护的案件,比起修改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很多。
刑诉法修改的三种不同意见
虽然国内对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在对如何修改这一法律的问题上,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也是有区别的。当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不用修改刑诉法,而仿国外实行统一证据法,即通过制定统一的证据法统辖刑事、民事和人身关系三个证据法,从而达到完善法律之目的。二、只制定刑事证据法。我国的诉讼理念不同于美国等国家,我国的刑事诉讼遵循确凿证据原则,必须排除一切合理怀疑;民事诉讼遵循优势证据原则。而人身关系部分,涉及的主要是人的相互关系(如夫妻离婚),无关生命、自由等问题。因此,这种观点主张不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也不制定统一证据法,只制定刑事证据法。三、全面修改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这种观点认为,一是现行的96版刑诉法本身亟待完善,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只有通过修正法律本身才能根本解决;二是司法解释中存在严重的冲突。全国人大也关注到该问题,并由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中央六部委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国家安全部作出过48条解释。然而,这样的解释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其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公安部以及国家安全部四部门根本就不具备司法解释权;三是有关证据的收集也应该与程序法相融合。我国是制定法国家,刑诉法是程序法,从侦查到起诉到审判,无一不跟证据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对刑诉法本身进行修改才能根本解决存在的问题。
徐静村自2000年开始课题研究。他说,他的一个初衷就是为了推动国家立法机关尽快将刑诉法的修改提上议事日程。至2003年8月,该课题有了成果《21世纪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研究》,并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此书一经出版,很快引起了司法界的重视和支持。司法部在计划外将“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增列为2004年重点研究课题直接下达给徐静村教授。课题组在进行了广泛收集资料,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座谈等方式听取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同行专家和社会各界,对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范围及于20多个盛市、自治区。
『贰』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最后一次修订的时间是多少
刑法最后一次修订时间为2017年11月4日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
刑事诉讼法最后一次修订于2018年10月26日
(截止至2019年3月)
『叁』 《刑事诉讼法》修改了什么
新刑事诉讼法共计修改二十三处,具体内容主要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内罪案件的处理容;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时的程序规则;补充了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等。下面列举几条: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二、将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三、将第三十二条改为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
『肆』 刑诉法将修改成什么样子
刑诉法修改之际,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建议,各级监察委的监察人员,若存在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对此类犯罪的侦查权建议由检察院行使。
草案规定,检察院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的,可以由检察院立案侦查。
对检察院侦查权做出调整是此次草案中最受关注的部分。今年3月通过的监察法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监察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陈光中称,监察法通过后,职务犯罪的侦查权已从检察院转移到监察委,为解决监察法与刑诉法相矛盾的问题,完善与监察法的衔接,此次刑诉法修改做出调整。而保留检察院在诉讼活动法律监督中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的侦查权,相当于“将这一部分侦查权又还给检察院。”
“草案中司法工作人员所指的范围也引起关注。《刑法》第94条将司法工作人员的概念界定为‘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负有侦查职责的人员包括公安、检察机关中依法行使侦查权的人员。”陈光中说。
他认为,各级监察委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中也有可能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行为,而司法工作人员的界定,意味着监察委的工作人员有此类犯罪行为的由监察委自行调查。
对此,他建议,草案应将监察工作人员犯罪的侦查权也划入检察院,这样调查才更客观、中立,也符合检察院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
缺席审判还应保障被告人诉权
草案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境外,监察机关移送起诉,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理。
草案还规定了缺席审判的具体程序,并规定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可以代为委托辩护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陈光中表示,建立缺席审判制度是加大反腐败和境外追逃力度,以及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需要。目前,中国在境外追逃追赃中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如何证明其是潜逃至境外的贪污、贿赂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与不同国家进行国际合作时,不同国家要求的证据材料、司法文书不同。有的国家认可法院判决才是正式的司法文书,对于公安机关、检察院提供的证据材料并不认可。此前,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没有缺席审判程序,这给引渡、遣返境外在逃人员带来一定难度。
他对《财经》记者说,2005年中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配合该公约的实施,发挥其在国际合作中打击腐败犯罪方面的作用,他曾提出建议设立缺席审判制度,但有关部门认为这会影响被告人的辩护权,因此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只是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及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中共十八大后,追逃力度逐渐加大,“缺席审判制度显得越来越有必要”。陈光中认为,缺席审判程序必须慎重行使,并不是每个外逃至境外的嫌疑人、被告人都一定要适用缺席审判。还应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境外的缺席审判的具体程序,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并最大限度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和财产权。
因此,对缺席审判的案件还应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比如规定委托辩护和提供法律援助,审判应经开庭,近亲属有权参与庭审,赋予被告人的近亲属上诉权等十分必要。
认罪认罚从宽应坚持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草案规定,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有关决定,授权两高在18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二年。
陈光中称,总结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试点中的成功经验,并转化为法律,才能予以复制和推广。
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如何充分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试点中的做法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但有些案件可能并非是嫌疑人、被告人真正自愿如实供述,并不排除冤假错案的可能性。认罪认罚从宽案件有辩护律师参与,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非常重要。二是认罪认罚可从宽案件的证明标准应达到什么程度。目前,有关速裁程序和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都须符合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中回避了这个问题。“有一部分学者参考美国辩诉交易的做法,认为证明标准可以从宽,这值得推敲。”
陈光中建议,该类案件应坚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防止出现冤假错案的风险。
该罚的还是要罚,该做的还是要做。
『伍』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改了些什么
http://wenku..com/view/8bbad624af45b307e87197dd.html
http://www.66law.cn/laws/74932.aspx
随便进去看 非一句两句可说的清的啊。谢谢
『陆』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讯问犯罪嫌疑人做了如何的修改和补充规定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讯问犯罪嫌疑人做出了修改和补充:
讯问地点版:犯罪嫌疑人被权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116条)
现场口头传唤: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117条)
时间及保证饮食、休息: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117条)
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112条)
『柒』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修改
一、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回、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答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三、详细内容请查询这两个修正案。
『捌』 刑事诉讼法最新修改时间
刑事诉讼法最新修改时间是:2012年3月14日。(即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回五次会议答《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刑事诉讼法在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了第一次修正。
『玖』 《刑事诉讼法》已发起修改,最新修改草案中关于保障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对策有哪些希望详细点,谢谢!
《刑诉法》草案关于保障律师权利的有关规定是这次《刑诉法》修改的进步之一,基本上与《律师法》相衔接,从诉讼法上为破除律师会见难、取证难、阅卷难提供了法律依据。
你要详细点,可有关条款较多,不再粘贴,请自行查阅《草案》第36——42条。
『拾』 刑事诉讼法修订时间最近是哪一年 有哪些修正
1、2015年《刑事诉讼法抄》没有袭修正。
2、最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是2013年1月1日生效的。
3、(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