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合宪性审查
『壹』 党的行为不属于合宪性审查的对象对不对
党的行为属于合宪性审查的对象。
201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决定要求,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行政法规合宪性审查扩展阅读
处理法律、法令等规范性文件与宪法相抵触的案件来说,有以下两种不同方式:
1、事后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之后审查。大多数国家采取事后审查的方式;
2、事前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以前,先由宪法监督机关审查。采取事前审查制度的国家很少。
中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与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这属于事后审查的方式;
宪法同时规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这就带有事前审查的性质。
『贰』 合宪性审查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它是一种什么
合宪性审查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它是一种宪法监督。
合宪性审查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因此它也是一种违宪审查(宪法监督)制度。
审查方式
在监督机关审查处理违宪案件的方式上,各国也各不相同。就处理法律、法令等规范性文件与宪法相抵触的案件来说,有以下两种不同方式:
①事后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之后审查。大多数国家采取事后审查的方式。
②事前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以前,先由宪法监督机关审查。采取事前审查制度的国家很少。中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与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这属于事后审查的方式。
宪法同时规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这就带有事前审查的性质。
『叁』 属于我国合宪性审查功能的选项有哪些
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宪法监督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之后,要作出是否违宪的结论。这种结论一般都具有强制性,被宣布为违宪的规范性文件将全部或部分失去法律效力。在中国,因违宪而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以及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都没有法律效力。
(3)行政法规合宪性审查扩展阅读
合宪性审查体制通常分为四类:
1、权力机关审查体制,即立法机关审查机制,代表国家,英国、社会主义国家。
2、普通法院审查机制,即司法机关审查机制,是指由普通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附带的对适用该案件的法律合宪性进行审查。代表国家有:美国、日本。
3、宪法法院审查制。是指设立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法院是1920年的奥地利宪法法院。代表国家:德国、俄罗斯。
4、宪法委员会审查制。是指设立专门宪法委员会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代表国家:法国。
『肆』 合宪性审查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它是一种什么
合宪性审查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制度,它也是一种宪法监督。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做好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围绕疫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民法典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开展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发现需要修改或废止的规范性文件3372件,督促有关方面及时予以纠正。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合宪性审查
以上内容参考:司法部-做好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
『伍』 合宪性审查制度是什么
合宪性审查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制度,它也是一种宪法监督。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注意事项: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备案审查是合宪性审查的前置条件。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开展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保障宪法法律实施、保证国家法制统一的重要制度安排。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对发现存在与宪法法律相抵触或者不适当问题的,积极稳妥作出处理,取得了突出成效。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网络-合宪性审查
『陆』 合宪性审查中的事前审查模式采取的方式是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专门机关,有些国家有专门的宪法法院进行审查。
我国应该是前两种兼而有之。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查。司法机关即法院来审查,但在我国司法机关不能单独进行合宪性审查,可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附带审查,比如行政诉讼中对行政机关依据的法律法规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如果行政机关做出决定的依据是违宪的,那么具体行政行为也应是违法的。
(6)行政法规合宪性审查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备案审查是合宪性审查的前置条件。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开展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保障宪法法律实施、保证国家法制统一的重要制度安排。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对发现存在与宪法法律相抵触或者不适当问题的,积极稳妥作出处理,取得了突出成效。
『柒』 合宪性审查是指什么
合宪性审查就是依据宪法对宪法以下的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法学学者已为此呼吁多年。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注意到,2012年举行了纪念宪法30周年大会,2014年、2015年,又分别确立了“国家宪法日”与宪法宣誓制度。李晓兵认为,如今“合宪性审查”写入十九大报告,更是“对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具有标志性意义”。
合宪性审查可分为事先审查、事后审查两个部分,“事先审查”也就是立法公布之前的审查,“事后审查”则是在法律条文制定出来后,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发现法律、其他规范性文件中与宪法不一致的地方。
(7)行政法规合宪性审查扩展阅读:
未来,随着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推进,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能十分深远。李晓兵说,一个小的法律冲突,若上升到宪法层次就会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男女同权问题,“如果我们平常说一说,也许就过去了,但拿到宪法层次来讨论,一定会引起从媒体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也是我们(推进中)要考虑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