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1-13 19:17:41

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有何区别

行政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的区别有:
1、主体不同。行政法律关系在不平等主体之间产生,其他法律关系在平等主体间产生;
2、调整法律不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有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由民法典调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Ⅱ 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关系包括 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回行政答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 (权力活动与非权力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即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的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而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关系强调的是上下级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强调的是权力义务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扩展阅读: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组织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组织或者与行政组织所属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与行政组织及其所属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行政关系既包括外部行政关系,也包括内部行政关系;既包括行政管理关系,也包括监督行政关系。

Ⅲ 行政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关系构成了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关系;第二类是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第三类是行政救济关系;第四类是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于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行政法并不对所有行政关系作出规定或调整,只调整其主要部分。因此,行政法律关系范围比行政关系小,但内容层次较高。

Ⅳ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既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其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而客体则是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行政法律关系是受法律调整或约束的一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4)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扩展阅读

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Ⅳ 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

法学上抄,由于根据的标袭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本答复采用下列分类;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 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Ⅵ 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这句话正确么

正确。
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有些领域是法律所调整的(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行政关系等),也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

Ⅶ 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

(一)、权力关系与非权力关系。所谓权力关系,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凭借权力版手段而施行行政权活动;所谓非权力关系,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使用非权力手段而实施行政活动。在德日等国,又把权力关系分为一般权力关系和特别权力关系。

(二)、对内行政法律关系和对外行政法律关系。 这是根据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不同而划分的。
(三)、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一般来讲,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政程序法律关系的综合体。

(四)、原生行政法律关系与派生行政法律关系。派生行政法律关系一般来讲就是指行政复议关系与行政诉讼关系。
(五)、单一行政法律关系和多重行政法律关系。

Ⅷ 如何判断一个法律关系是否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标准

行政关系一般只来是纵向的隶自属关系,行政机关具有主动性、单方面性。当事人和行政机关权利、义务不对等。比如行政执法人员对违法当事人的罚款。
民事关系是横向的关系。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对等。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民事关系。而行政关系一般不需要双方意思一致。
对于行政关系,如果当事人认为不合理,救济方式是主要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只有在法律明确对定下才可以调解。
民事关系的救济方式为协调、调解、仲裁、民事诉讼等。

Ⅸ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规范所调整,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政关系。
就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关系来说,凡是涉及权利、义务的行政关系,都应当通过法律加以规范,这是行政法的一个基本要求。当然,行政关系不可能也不必要都转化成行政法律关系。在现代行政管理过程中,因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咨询等形成的行政关系,固然产生于行政活动过程中,但由于其不具有权利、义务内容,故不宜上升为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构成。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权利(职权)、义务(职责)的承担者。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构成。行政主体是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并对其后果承担责任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行政主体对应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是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是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及无国籍人。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十分广泛,但可概括为如下三种:①物。指一定的物质财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②智力成果。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专利、发明等。③行为。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为一定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如纳税、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殴等。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上的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当然,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还包括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和事实等,但核心部分是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

Ⅹ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的什么

行政法律关系 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

发生的由行政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是法

律关系的一种

热点内容
规章制度是严点好 发布:2025-09-05 22:22:06 浏览:219
道德讲堂措施 发布:2025-09-05 22:21:17 浏览:791
做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2025-09-05 22:21:15 浏览:404
刑法司考谁讲的好 发布:2025-09-05 22:07:38 浏览:987
法治行政法 发布:2025-09-05 22:01:11 浏览:118
温州经济律师 发布:2025-09-05 21:59:45 浏览:101
人民法院的类型 发布:2025-09-05 21:58:43 浏览:275
章丘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05 21:48:26 浏览:505
劳动合同法四十条四十一 发布:2025-09-05 21:47:41 浏览:502
下列哪些关系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畴 发布:2025-09-05 21:47:36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