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按照劳动法提前30天提交辞呈

按照劳动法提前30天提交辞呈

发布时间: 2022-01-14 06:45:24

A. 按劳动法辞职提前30天公司不批怎么办

1、可以在30天之后离职。
2、按规定,只要履行了通知义务,员工离职是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B. 如果按国家劳动法规定提前30天辞职公司是不是还要扣违约金

1、按国家劳动法规定提前30天辞职,公司要不要扣违约金,要看用人单位有没有出资对劳动者进行专项技术培训,如果用人单位有出资的话,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如果用人单位未出资进行培训的,不得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
2、《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C. 我已按照劳动法规定提前30日提交辞职报告,公司还要扣违约金,合理吗

按照上海市的规定和你列举的《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第十六条,我认为如果你没有在合同或其他协议上与单位约定服务期的话,法律已经把你的情况排除在支付违约金之外了。
PS:单位拖欠工资也是你依法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当然,上了仲裁庭你要举证。

引用:
中国只有三个省市对违约金的设立规定了条件,是上海、江苏、浙江
这三个地方的对设立违约金的情况的规定大同小异:
上海(2002/5/1起生效):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违约行为设定违约金的,仅限于下列情形:
(一)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
违约金数额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约定。
江苏(2003/12/1起生效):第十八条 当事人可以对双方的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
约定违约金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因素合理确定。
对劳动者的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的,仅限于下列情形:
(一)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或者竞业限制约定的。
浙江(2003/1/1起生效):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违约行为设定违约金的,仅限于下列情形:
(一)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设定违约金的其他情形。
违约金额的设定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
增加一个省:安徽【生效日期】2004-05-01

第十五条 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

劳动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对其违约金作出约定:

(一)违反劳动合同期限约定的;

(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对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其他情形

——劳动法苑,楼主有链接

D. 按劳动法辞职提前30天提交申请,请问这30天是指工作日吗

通常情况下三十日是计算正常的休息时间,也就是30个自然天,并非工作日,算不算提交当天也要看公司有没有详细规定。如果您2月28日离职,建议在1月28日提出申请。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新劳动法中关于辞职的规定:

1、提前30天通知解除被称为“任意解除权”,是劳动法对员工的特别保护,其理论基础是不得强迫劳动,只要员工不愿干了,企业没有任何权利强留员工。

2、劳动合同法生效前,企业可以和员工约定违约责任,虽然不能强迫留人,但可以通过违约金这种经济手段来留人。但劳合法以明确禁止了服务期和竞业禁止之外的任何违约金,企业已无能为力。

3、需强调的是,企业虽然没有收违约金的权利了,但仍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4)按照劳动法提前30天提交辞呈扩展阅读:

“离职要提前三十天通知”的误区

误区一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应当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注意提前通知的时间只要3天即可,而不是30天。法律赋予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有着较为自由的就业选择权,便于对用人单位进行考察是否合适。

误区二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只要是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作出同意的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就可以立即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提前通知。

误区三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再续签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方可终止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无需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没有提前通知的法定义务。

误区四

劳动者有严重违纪或严重失职造成用人单位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存有严重违纪,或严重失职造成用人单位重大损害等过失性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该解除行为是即时性的,无需提前30天。

E. 劳动法辞职必须要提前30天

如果你入职后还在试用期,那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就行,到时就可以结算工资走人了;如果超过了试用期,按规定应提前30天向用人单位提交书面的辞职申请,到时就可以结算工资走人了,如果你不走流程,不来上班,单位可能以你旷工扣罚你的工资。

F. 公司规定提前30天申请辞职,如果想提前走, 可以吗国家的《劳动法》关于这方面有什么规定

提前三十天通知单位辞职,离职时单位要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相关证明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G. 我按照劳动法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向原单位递交了离职申请,但是领导不批。请问我可以在30天之后离开吗

1、可以在复30天之后离职。
2、按制规定,只要履行了通知义务,员工离职是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H. 按劳动法规定,提前30天提出书面辞呈,就可办理辞职。

问:按劳动法规定,提前30天提出书面辞呈,就可办理辞职。

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

员工试用期期间离职只要提前三天,转正员工提前一个月提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I. 按照劳动法规定提前30天向公司递交书面辞职申请,请问公司可以在30天内解除劳动合同吗

这是公司和员工权利义务的关系,劳动法规只规定了义务,并没有约定权利怎么行使。
员工辞职,有义务提前30天提出,员工提出辞职后,就等于放弃了在这家公司继续服务的权利,权利的行使就转移到了单位一方,单位有权要求你上班到最后一天,也有权要求你立即办理手续走人,这个时候等于放弃了要求员工继续服务的权利,这是法律允许的。

反之也一样,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有义务提前30天通知员工,等于放弃了继续使用员工的权利,员工有权利继续工作到最后一天,也有权利选择放弃继续工作到30天的权利,选择立即走人。

所以国家规定,员工辞职必须提前30天,单位辞退也必须提前30天。一方提出后,级丧失了自己的权利,另一方也可以选择放弃自己的权利,不用服务到最后一天。员工辞职和单位辞退后,都没有权利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了,只能等待对方的处理了。

所以,本问题的结论是,单位可以在30天内,随时解除劳动关系。

J. 新劳动法中关于辞职的规定,只需要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1、提前30天通知解除被称为“任意解除权”,是劳动法对员工的特别保护,其理论基础是不得强迫劳动,只要员工不愿干了,企业没有任何权利强留员工。
2、劳动合同法生效前,企业可以和员工约定违约责任,虽然不能强迫留人,但可以通过违约金这种经济手段来留人。但劳合法以明确禁止了服务期和竞业禁止之外的任何违约金,企业已无能为力。
3、个人认为劳合法这种规定有些过头了,是在鼓励劳动者任意违约,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很不利。
4、需强调的是,企业虽然没有收违约金的权利了,但仍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热点内容
婚姻法中对于婚假 发布:2025-09-04 11:42:14 浏览:719
法律硕士学位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04 11:42:12 浏览:746
我所理解的法治 发布:2025-09-04 11:21:17 浏览:43
象棋法规则 发布:2025-09-04 11:10:39 浏览:57
瑞安市法院 发布:2025-09-04 10:54:36 浏览:514
律师法律援助为民事迹 发布:2025-09-04 10:50:53 浏览:288
县政府法律顾问制定开展情况 发布:2025-09-04 10:41:49 浏览:751
十堰人民法律援助电话 发布:2025-09-04 10:36:39 浏览:47
立法创制性 发布:2025-09-04 09:55:04 浏览:693
高操律师 发布:2025-09-04 09:51:27 浏览: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