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
A. 劳动法咨询
你可以向当地的纪检、检察院的反贪局举报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的。
B. 黄乐平的人物简介
曾荣获首届“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北京市法律援助突出贡献奖、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律师行业“公益之星”、北京市律师公益大奖、北京市公益慈善先进个人、北京市社团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由于在工伤维权领域的成就,黄乐平律师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誉为“工伤维权第一人” 。
曾在某中央企业集团担任专职法律顾问,因不幸遭遇工伤,为争取工伤权益费尽周折,痛感普通职工尤其是民工遭遇工伤维权的不易,毅然撰写《最新工伤处理操作实务》等多部劳动工伤维权著作,为工伤职工争取合法权益提供指导。
黄乐平在2005年创建全国第一个专门为工伤职工维权的纯公益网站——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并在2006年开通国内第一条工伤维权热线,同年发起成立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免费为困难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并致力于劳工能力以及政策、立法研究与倡导。
黄乐平2000年3月获得中国律师资格,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法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家中央国有企业担任专职法律顾问,擅长人力资源法务风险控制,精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劳动合同管理体系设计、复杂劳动关系处理等业务。在担任法律顾问期间,黄乐平先后代理各类案件超过1000件,不少案件开创国内司法先例。黄乐平先后共担任过20多家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为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做过人力资源法务培训,广受好评。
然而,有时一次经历就可以改变一个人。黄乐平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因为单位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而发生转折。在那次篮球比赛中,黄乐平不幸膝盖受伤,在经历难耐的伤痛和手术康复之后,为争取合法的工伤权益,他在劳动部门和单位之间来回奔波,耗费了近三年的时间才获得了工伤认定和赔偿。自己亲身经历的这场工伤维权让黄乐平深感职工维权的不易:自己作为专职的法律顾问,在专业知识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争取劳动保障权益尚且如此艰难曲折,那些普通的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在遇到工伤,发生劳动争议之后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恐怕更是难上加难。
由此,黄乐平萌生了为农民工进行工伤咨询的想法。在病假期间,他不平而鸣,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写成了一本探讨工伤问题的专著《工伤职工权益保护指南》,以期对他人有所帮助。这本倾注了的知识和情感的著作在2004年9月出版面世,由于该书侧重实务,操作性强,深受读者喜爱,市场反响强烈,求助者纷纷联系黄乐平,咨询相关问题。此时,黄乐平也离开原来的单位,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而将工伤维权法律援助作为律师工作之外的兼职的设想也日臻成型。
很快,黄乐平在2005年4月就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工伤维权网站——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通过网络平台为职工们解疑答惑,普及劳动法知识。2006年3月,黄乐平又开通了工伤维权热线,这也是国内第一条工伤维权热线,同年成立义社劳动咨询中心。经过黄乐平和社员们的努力,义社很快在2007年发展成为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义联)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一家经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成立、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办非营利机构(NGO)。在黄乐平的带领下,义联累计直接提供法律援助逾10万人次,受惠人群超过55万人次,其中代理案件5041件,帮助当事人获得赔偿超过1.45亿元人民币,并且多个案件开创国内司法先例,推动法制建设进步。义联坚持维权与维稳并重,始终从政治的高度严格建设法律援助团队,成功处理集体案件59件、无一例出现上访与过激行为,多次化解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事件。义联所代理的多个案件开创劳动维权的司法判决先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为在工伤维权领域的突出贡献,黄乐平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誉为“工伤维权第一人”。
C. 我是劳务派遣工,被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在单位连续工龄有二十年,今年有47岁,请问劳动法第四十二
注意: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答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只限制于不可以根据二条进行解除劳动合同,但一样可以根据某些条款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或非法解除劳动合同(要给双倍的钱钱)。
所以你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D.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是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的么地址在哪
劳动者法律援助中心
E. 劳动法第三十五条至第四十条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五条至第四十条内容如下:
第三十五条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5)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扩展阅读:
有的企业采用5天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这样做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中明确:“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有的企业采用6天工作制,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这样做也有依据,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对于“六天工作制”与“五天工作制”并存这一现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沈建峰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我国实行周六、日双休日制度。
但是从现行法的规定来看,对企业来说,法律并没有明确必须是双休,而且法律并没有明确必须在周六、周日休。这种制度安排之下,不排除劳动者每周工作6天,但工时总数不超过40小时的情况。
九三学社中央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向记者表示,对于当前实行6天工时制的行业与企业,一部分劳动者确实不能享受到双休日的待遇,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只要企业的工时制度符合国家规定,切实保障了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长不超过40小时,这种管理制度毫无疑问是合法有效的。
“但是,这显然给劳动者带来一定负担和不便,特别是不符合我国已经形成的双休日观念。此外,在没有明确工时记录制度的前提下,一周6天工作制存在着变相加班、侵害劳动者加班权益的可能。”沈建峰说。
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5天工作制、6天工作制并行情况从何而来?
黄乐平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将干部职工的工作时间限定在每天8小时至10小时,但没涉及每周工作多少天,实际上每周只休息一天。1952年年底,当时的重工业部制定的相关规定确立了每天8小时工作制,还确定了有毒有害工种每天工作6小时。这一做法随后被纷纷效仿。
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6天,这一工时制度一直延续到1994年劳动法颁布(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随后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宣布,从1994年3月1日始,各地开始实施每周44小时工作制。1995年3月,国务院对该规定进行修改,要求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制并延续至今。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天玉告诉记者,现行工时制度体系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运行20多年且没有进行系统性修订,已经难以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工作时间虽然是劳动基准中的基础性概念,但是现行规范性文件都没有关于工作时间的定义,造成实践中劳资双方乃至仲裁机构及法院对某一时间段是否属于工作时间的认识不清。
再比如,针对企业的标准工时应如何设置,是应当继续沿用《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确定的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基准,还是遵从劳动法规定的每日8小时、每周44小时的基准。
王天玉认为,鉴于现行劳动基准规范体系散乱且逻辑关系不清,完善劳动基准法制的第一步应当是梳理及整合现有规范,在此基础上逐项予以细化完善。
劳动法过于简略笼统,因此可将《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及各劳动部门规章中关于劳动关系工时调整的部分吸纳进劳动法,以充实标准工时、特殊工时适用范围及方式的法律规定不足。
王天玉建议,工作时间定义的意义在于划分劳动者受支配的工作时间与私人自主的休息时间,既应当保障加班时间的测算,又防止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侵蚀。因此,劳动法应当对工作时间予以法律界定,给予司法“构成要件”式的裁判指引。
“标准工时应当沿用当前的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的规定。”王天玉说。
对于双休日制度,黄乐平认为,对于确实有意愿要求享受双休日的职工与确实有需要实施每周六天工作制的企业而言,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提高用工的灵活性、增强工时制度的弹性来解决。
“不宜通过实施‘一刀切’的办法强制推行标准工时制,也就是推行双休日工作制度。”黄乐平认为,因为在有些职工希望实行每周双休日的工时制的同时,也有些职工愿意选择每周六天工作制,“关键是要尊重用工双方的需求”。
沈建峰也认为,从法律强制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强制在周六日双休。“在周六日双休的问题上,与其通过国家来管控,不如让市场来选择”。
“法律需要完善的是,保障劳动者入职前了解企业实行的工时安排,通过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规则等明确下来,不能任由用人单位单方自主决定;
解决通过6天工作制产生的变相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问题,也即工时的精准计算问题。”沈建峰说,法律的强制只是底线,合理的工时安排问题可能还有赖于集体合同来实现。
“谚语有言,时间不是依其长度,而是依其深度来测量。藉此,工作时间既是劳动者职业生涯‘深度’的表征,更是其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乃至生命状态的映像。工时虽是劳动关系的一个基点,却是无数奔忙个体幸福的起点,理应得到劳动基准法制的坚实支撑。”
F. 请问,知道怎么联系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吗很急!!!
需要电话可以联系114.
地址可以在网络地图上查看。
希望可以帮到您。
G. 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热线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庄园7号楼专1906室,劳动维权热线:(010)83231939 热线服务属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你网络搜“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http://ke..com/view/3371697.htm,就可以了解。
H. 已经三个月不发工资,公司也不同意离职怎么办。已提交离职申请
摘要 你先收集一下能够证明你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资卡、证人证言、谈话录音等。如果你要离职,你在离职单上写上因为单位拖欠工资而离职,这样可以拿到经济补偿金。单位不签,你只要有证据证明你把离职单给单位就行,比如你在给离职单时可以录音,或者你通过邮寄的形式寄离职单。手中留好邮寄证明即可。你要注意不要在没有证据证明你已经离职的情况下就不去上班,这样单位会以你旷工为由,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你可以打电话咨询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他们比较专业,你可以查一下他们的电话。
I. 有哪位大哥知道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和研究中心电话的说一下吧谢谢
具体问题你可向当地12333劳动人事社保热线电话咨询或投诉
J. 救助懂劳动法的网友,不甚感谢.
【1】你说复:劳动局说公制司没有宣布破产,老板现在又和其它两个人一起开了一个厂。
【2】我回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3条,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3】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4】单位宣布工厂倒闭,是谎话,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劳动者如果被辞退,是老板违法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8条,第87条,按每年工龄,赔偿两个月工资。
【5】你的母亲如果愿意被辞退,可以得18个月工资赔偿。
也可以要求老板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这件事,随你母亲的便。
【6】这里说的赔偿每月的工资,是指你母亲在被辞退之前12个月实际收入平均工资。
【7】如果老板不同意,你的母亲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