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关于提交证据的期限
『壹』 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告在一审程序中应当何时提供证据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具体如下:
1、原告或第三人提供证据的时间为开庭审理前或人民法院指定的证据交换之日;
2、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法院许可,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延期提供证据;
3、特殊情况下,因正当事由延期提供证据的,原告或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可延长至二审期间;
4、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5、法庭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如不能在这两个时间提供证据,还可申请法院延期提供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写明证据名称、页数、份数、原件或者复印件以及收到时间等,并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第八十一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证据保全的其他程序,参照适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关规定。第一百三十九条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贰』 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案件审理期限有什么规定
《行政诉讼法》与《最高法院解释》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审理期限是这样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之日止的3个月内作出第一 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应当直接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同时报中级人民法院备案。人民法院审 理第二审行政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至裁判宣告之日止的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 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但是,鉴定、处理管辖争议或者异议以及中止诉讼的时间不计算在审理期限内。
『叁』 行政诉讼行政主体在多少天内提供相关证据
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肆』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是什么
没有具体的规抄定了举证期限,只规定了被告的举证责任,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 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第三十八条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4)行政诉讼法关于提交证据的期限扩展阅读: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伍』 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
应该是第一庭审结束之前吧,选B
『陆』 请法律专家给谈一下行政诉讼中关于原告的举证期限问题,好吗
首先,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自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但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一般情况下,原告需要做的是,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证据材料。如果是行政赔偿诉讼,原告还应当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最后,是关于的举证期限,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原告或第三人应当在开审前或者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有正当理由的,可以申请延期,法院批准后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柒』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捌』 行政诉讼中被告的举证期限是多长
行政诉讼中被告的举证期限是十五日。被告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以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五日内提供证据。如果逾期提供的,会视为被诉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六条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十四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以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五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玖』 (判断题)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为10日以内。是对还是错呢~~
是对的,行政诉讼程序上基本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诉上被告就是10天的答辩期版间,所以10日没权有错,而且补充两点:
1、如果民事诉讼10日内被告不举证还不一定败诉,比如原告本身提供的证据就不足或者互相矛盾;但是行政诉讼如果被告10日内不举证直接导致败诉。(行政行为被判无效、撤销或者确认违法)
2、如果遇到不可抗力可以于收到起诉状副本10日内向法院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经法院准许后,可以在正当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证据。
(9)行政诉讼法关于提交证据的期限扩展阅读:
提举新证据的时限规定
1、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2、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者举证。
举证期限的意义:
1,可以防止当事人随时提出证据,或者在庭审中搞突然袭击,造成案件争议无法确定,法院重复开庭,程序动荡不定的后果。
2,可以调动当事人提交证据的主动性,促使其积极履行举证义务,以利于案件的审理。
『拾』 被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交答辩、提供证据的期限,逾期提供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该法没有规定可以逾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