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哪些属于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哪些属于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1-18 06:33:13

『壹』 烦请教,学校与教师之间是教育民事法律关系还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呢,书上写得两种都可以,谢谢

首先,学校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其次,学校里有也分为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
公办教师一般应当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因为公办教师是有事业编制的,参照公务员管理,学校也是事业单位,民办教师一般是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贰』 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1.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2. 行政法律关回系具有强制性答。

  3.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程序性。

拓展: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关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也不能互为原被告。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行政相对人都要受到一定资格和条件的限制。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对等性”
具体表现为: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叁』 教育行政法规有哪些

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专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教育属行政法规在内容上是针对某一类教育管理事务发布的行为规则,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作出决定,在形式和结构上必须比较规范,在时效上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制定、审定、发布须经过法定的程序。只能了解这个。。

『肆』 哪些要素构成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内容。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亦称作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任何一种法律关系,没有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的主体参加,都是不可能成立的。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不只是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教育者、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才会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其他一些个人和组织也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教育活动包括兴办教育、管理教育、实施教育、接受教育、参与和支持帮助教育等诸多方面。这些活动涉及到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组织)、学校、社会团体和几乎每个家庭和公民。这些公民、法人、组织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和承担着多方面的义务,从而使教育法的主体呈现多元性。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
(一)自然人,即个人主体
公民是自然人中最基本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其他公民等皆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成为个人主体。
(二)集体主体
集体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它们在职权范围内活动,能够成为宪法关系、行政法关系、诉讼法关系等多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另一类是社会组织,如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等。
(三)国家
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某些重要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既可以作为国家所有权关系、刑法关系的主体,又可以成为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标的)。没有客体,权利和义务就失去目标。但并不是一切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客观对象皆能成为客体,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主体利益的并得到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客观对象(如物、行为)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成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有些行为如买卖假币行为中买方与卖方也发生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为法律确认和保护故不构成法律关系,买卖假币的行为、假币等也不能构成法律关系的客体。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行为三个大的方面。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法律纠纷,往往都是因之而引起的。
(一)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简称物,它既可以表现为自然物,如森林、土地、自然资源等,也可以表现为人的劳动创造物,如建筑、机器、各种产品等;既可以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也可以是公民个人的财产。物一般可分为动产与不动产两类:(1)不动产。包括土地、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如学校的场地,办公、教学、实验用房及其必要的附属建筑物。(2)动产。包括资金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教育资金包括国家教育财政拨款、社会捐资等,其表现形式为货币以及其他各种有价证券,如支票、汇票、存折、债券等。
(二)非物质财富
非物质财富包括创作活动的产品和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财产性的财富。前者也被称作智力成果,在教育领域中主要指包括各种教材、著作在内的成果,各种有独创性的教案、教法、教具、课件、专利、发明等。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包括公民(如教师、学生和其他个人主体)或组织(如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和其他组织)的姓名或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身体健康、生命等。
(三)行为
行为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一定的行为可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教育领域中,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都是教育法律关系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行为。学校、教师、学生的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以及这些主体依法进行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都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与义务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的实质是要确定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无所谓法律关系。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或资格,表现为权利人可以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能要求义务人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一切法定的权利,国家都以其强制力给予保障,当法定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法律保护。
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责任。表现为义务的承担者(即义务人)必须依法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一切法定的义务,不论是积极义务(作为),还是消极义务(不作为),国家都以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当义务的承担者拒绝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时,国家的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有权采取措施强制其履行,甚至要求义务的承担者负相应的行政、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任何一种法律关系中,权利人享受权利依赖于义务人承担义务,否则权利人的权利就会受到侵害。权利与义务表现的是同一行为,对一方当事人来讲是权利,对另一方来讲就是义务,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法律关系的客体)也是同一的,比如在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客体。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不能一方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另一方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要求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主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另外,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还表现在,在有些法律关系中尤其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具有交叉性,如学校校长依法管理学校,这既是校长的法定权利也是校长的法定义务。再如适龄儿童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既是其权利,又是其义务。

『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教育行政法律吗

不是。
因为它不符合行政法规的特点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由于法律关于行政权力的规定常常比较原则、抽象,因而还需要由行政机关进一步具体化。行政法规就是对法律内容具体化的一种主要形式。

『陆』 学前教育机构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有四个方面的体现其中什么是法定性

学前教育机构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有四个方面的体现,其中“行政法回律关系中的幼答儿园与政府的权利义务都是由教育法律法规预先规定的,双方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一条体现了两者关系的法定性。
幼儿园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特征:
1、幼儿园与教育行政机关或政府之间存在着行政上的管辖关系,并且至少一方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授权单位。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幼儿园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
3、行政法律关系必须是在教育行政机关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才能发生。
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幼儿园与政府的权利义务都是由教育法律法规预先规定的,双方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柒』 教育行政机关与所属政府、其他行政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个关系:教育行政机关与所属政府的关系。
教育行政机关指的各地的教育局或是教育委员会,它是政府几十个序列部门之一,好比一个单位里面的科室,因为有了教育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等单位,才组成了政府,也就是说政府是一个主体单位,教育局是它的一个部门,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负责人因级别不同叫省长副省长、市长副市长、县长副县长,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叫教育厅长、教育局长、教委主任等,就看比较哪一级了,但无论如何,政府首长是同级教育行政机关负责人的上级领导。
第二个关系:教育行政机关其他行政机关。
以某市为例,市政府组成部门有市政府办公厅、发改局、监察局、教育局等34个部门,这些部门都是平级关系,级别一般相同,同隶属于市政府,但之间平行。举例说,各局长之间级别相同,各局之间如果发生工作联系,需要发函互相商量着进行,不像上级部门或是同级政府,以命令、决定、批示、指示等工作关系解决问题。

『捌』 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类 (多选)请帮忙分析

1、题目
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类:
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教育民法法律关系
D经济法律关系
E一般民事法律关系
2、答案
AC
2、解析
教育法是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性的法律关系,一般称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另一类是横向性的法律关系,一般称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⑴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教育行政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相对人的纵向关系,其实质是国家如何领导、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这一关系中,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当事人,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相对的另一类当事人则主要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职员、学生及其家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这一关系中,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与其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国家行政机关处于管理的、领导的和主动的法律地位,而其管理的相对人处于被管理的、被领导的和被动的法律地位。
⑵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类关系是共同意思表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类具有教育特征和民事性质的教育法律关系,随着教育民主化的发展,这种平权性的教育法律关系的范围将会逐步扩大。

『玖』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什么法律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有以下4点

一、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地位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首先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我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履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法定义务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和国家教育质量标准的重要保障。

三、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在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具有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负有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保护学生不受侵害的职责和义务。

《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责任,但从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来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存在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

《教师法》第八条第四款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9)哪些属于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所调整的教育法律关系主要可分 4 类。

(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其特点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其内容由行政机关单方面决定,行政管理相对人应予服从。

(2)教育经济法律关系。主要涉及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拨款、国家征收教育费附加、国家对学校兴办产业及进行基本建设等采取优惠政策等。

(3)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其特征是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基于当事人的自愿而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等价有偿,如学校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学校之间联合办学等。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法律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既非双方权利义务平等的民事关系,又非上下级之间的行政关系,而是一种“传道授业”、教学相长的特殊关系。

从教育的公共性和教育者职业的准公务性意义上说,有人认为这种法律关系是准行政法律关系。

国家教育权

在大陆法系各国,一些学者按照划分公法和私法的标准,认为教育法体现了“公”的利益,是为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提出“国家教育权”理论,将教育法归入公法,视为行政法的一个分支。

中国在 1949 年以前一直采用大陆法系的部门法分类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法一般也被划于行政法范畴。因而教育法律关系被认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种。另一种观点是把它作为一种综合性法律关系。

自 20 世纪 50 年代后,各国更加重视科技、教育,教育关系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关系不断产生,整个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趋于复杂。基于此种变化,一些学者对教育法律关系提出新的看法。

如《不列颠网络全书》提出:“大量有关公共卫生、教育、住房和其他公共事业的实体法,从逻辑上看,可以被认为是行政法整体的一部分;但从实践的观点来看,由于它的内容庞杂,很难纳于单一的体系。”

中国一些学者从教育关系的综合性和教育法律制度的综合性,各种教育关系(教育行政关系、教育经济关系、教育民事关系)的不可分割性和运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综合调整的必要性,以及教育行政法无法调整全部教育关系的客观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教育法律关系综合说。

『拾』 什么是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在调整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和确认的一种法律关系。它是教育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法所确认。

基本内容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一)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1.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第二,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第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具体地贯彻。

2. 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3. 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 法律关系的种类

1.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着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保护规则(否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是法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2. 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

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旧法学称“特别权力关系”)。其特点是:第一,法律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第二,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任意放弃。横向法律关系是指平权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特点在于,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热点内容
我所理解的法治 发布:2025-09-04 11:21:17 浏览:43
象棋法规则 发布:2025-09-04 11:10:39 浏览:57
瑞安市法院 发布:2025-09-04 10:54:36 浏览:514
律师法律援助为民事迹 发布:2025-09-04 10:50:53 浏览:288
县政府法律顾问制定开展情况 发布:2025-09-04 10:41:49 浏览:751
十堰人民法律援助电话 发布:2025-09-04 10:36:39 浏览:47
立法创制性 发布:2025-09-04 09:55:04 浏览:693
高操律师 发布:2025-09-04 09:51:27 浏览:918
民法典法人的住所 发布:2025-09-04 09:45:09 浏览:23
施工员被别人签字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19:51:21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