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
Ⅰ 刑事诉讼是什么和要经过哪些步骤
1、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侦查机关(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2、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侦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检察院)或者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
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执行则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中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特殊阶段: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Ⅱ 公安局从抓人到判刑中间要经过哪些步骤
公安局从抓人到判刑中间要经过3个阶段:立案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提起公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应当记录在案,随案移送,并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2)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不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不起诉人和他的所在单位。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应当立即释放。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者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第二百四十四条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Ⅲ 跪求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法律《刑事诉讼法教程》答案(中国城市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教程》参考答案
第 一 单 元
1.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B
(6)C (7)D (8)C (9)D (10)A
2.多项选择题
(1)BD (2)ABCD (3)CD (4)ABD (5)BCD
(6)ABD (7)CD (8)ABC (9)BC (10)AB
3.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4.简答题
(1)简述刑事诉讼阶段的划分标准。P3~P4
(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P26~P28
5.论述题
试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P61~P63
6.案例分析题
答:法院的处理是正确的。因为,虽然根据宪法规定,法院应当向“人大”负责,受其监督。“人大”也有权对法院是否严格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实行监督,如果发现违法或个案处理错误,有权提出纠正意见。但是,这些监督应当以集体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个人发号施令;是监督法院办案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不能代替法院行使审判权。本案中的“人大”副主任丁某的错误在于他既是丁二的亲属又以个人名义写信,还要求法院放人,这是个人行为,是私情作祟,不能视为权力机关对法院的监督,而是非法干扰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因此,该法院依据事实、证据和法律,对丁二作出有罪判决是正确的。
第 二 单 元
1.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5)B
(6)A (7)D (8)B (9)D (10)C
2.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ACD (4)BCD (5)ABD
(6)ABCD (7)ABD (8)ABD (9)AB (10)BC
3.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4.简答题
(1)简述委托辩护与自行辩护的区别。P107~P108
(2)运用间接证据定案应当遵守的规则是什么?P142
5.论述题
试述确定地区管辖的原则。P86~P87
6.案例分析题
答:(1)脚印属于证据种类中的物证。因为,它是物质痕迹,是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
(2)脚印在证据分类中,以不同标准进行划分时,它可以是不同的证据类别。以其是非言词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它是实物证据;以其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即未经复制、转述等环节说明它是原始证据;以其可以用肯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可将其划分为有罪证据;以其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系是直接还是间接进行划分,它是间接证据。因为脚印不能单独直接指明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据的证据。否则它不能指明谁是犯罪嫌疑人。
第 三 单 元
1.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A (5)D
(6)A (7)C (8)B (9)B (10)C
2.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CD (4)ACD (5)ABC
(6)ABC (7)ABCD (8)CD (9)BC (10)ABC
3.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4.简答题
(1)书证与物证的区别是什么?P145~P148
(2)简述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特征。P164~P165
5.论述题
试述逮捕的条件。P187
6.案例分析题
答:(1)被害人王仁所提的附带民事诉讼成立,即具备了成立的条件。根据法律和最高法院《解释》的规定,附带民诉的条件是:
①它以刑事诉讼存在为前提,本案已移送起诉。
②它必须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王仁的提起符合此内容。
③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是物质的。被害人王仁因人身伤害所用的医疗费、奖金扣除等均属物质损失。
(2)王仁提出的要丁三偿还其债务的请求是不合法的。因为,王仁所借债务不属于丁三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虽说二者可能有一定联系,即可能是为了支付医疗费用等,但是对此,已经计算在经济损失其中了。
第 四 单 元
1.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B (5)D
(6)C (7)D (8)D (9)D (10)D
2.多项选择题
(1)AB (2)AB (3)ACD (4)BCD (5)ABCD
(6)ACD (7)BCD (8)BC (9)ABCD (10)AC
3.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4.简答题
(1)简述公诉案件的立案条件。P216
(2)简述对侦查概念的理解。P223~P225
5.论述题
试述不起诉的种类及其条件。P264~P265
6.案例分析题
答:应当另行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因为,关于在侦查阶段已适用取保候审,到审查起诉阶段是否有效问题,虽然刑诉法未作规定,但最高法、最高检的司法解释已有明确规定,即该人民检察院认为对张某取保候审正确并需要继续适用,应当依法另行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其期限可重新计算,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 五 单 元
1.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C
(6)A (7)B (8)C (9)B (10)D
2.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BCD (4)ABC (5)BCD
(6)ABD (7)ABC (8)ABC (9)AD (10)AC
3.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4.简答题
(1)简述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特点。P268
(2)什么叫第二审程序中的全面审查原则?P311
5.论述题
试述对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理解和适用。P317~P319
6.案例分析题
答:本案第一审法院对被告人李某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起诉。根据被告人上诉不加刑的原则,第二审法院结本上诉案件时,即使改判,也不得重于原判决判处的一年刑期。现在上诉案件尚未审结,而被告人逮捕后的羁押期限已等于原判的刑期,根据《刑法》第47条关于“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的规定,相当原判一年徒刑执行期满,若继续关押就非但无必要,反而侵害了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因此,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拒绝看守所人员的意见,在上诉案件尚未审结时,立即决定上诉人李某,并通知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于《解释》第81条已有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在遇有此种情形时,无论被告人是否申请,均应将他释放。
第 六 单 元
1.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B (5)D
(6)A (7)A (8)D (9)B (10)C
2.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BD (4)ACD (5)BCD
(6)BC (7)BD (8)BCD (9)ABCD (10)ABC
3.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4.简答题
(1)简述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P322~P323
(2)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是什么?P348
5.论述题
试述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P306 P359
6.案例分析题
答:本案正确的程序有:(1)刘某于宣判后第5天提起上诉正确;(2)某市中级法院维持原判正确。
本案不正确的程序是:某中级法院指令原一审法院再审错误。因为,根据刑诉法第205条第1款的规定,只能由自己进行再审。
Ⅳ 刑事案件开庭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一)宣布开庭阶段
1、由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逐一核实被告人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日、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犯罪史,是否收到起诉书、收到起诉书是时间。如果被告人是少数民族不通晓汉语的,应当为其配备翻译,如果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庭,并为其指定辩护律师。如果被告人未收到起诉书或者收到起诉书尚不满十日的,则需要延期审理。
2.、宣布案件来源。告知当事人今天法院审理的是某某检察院起诉的某某人涉嫌的某某罪名。
3、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
4 、告知被告人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请回避权、为自己辩护权、提交证据权、申请新的证人出庭权、申请调取新的证据权、申请重新鉴定、重新勘验权、最后陈述权。
5、讯问被告人是否申请回避。被告人申请回避的理由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宣布休庭。报法院院长或者检察长决定。申请理由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由审判长当庭驳回。
6、宣布本案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及其理由。
7、宣布法庭纪律。
Ⅳ 谁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教程
www.1488.com
中法网
Ⅵ 审查起诉的步骤与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应当在收到起诉书(一式八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增加起诉书五份)后,指定审判员审查以下内容:
(一)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
(二)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身份、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犯罪事实、危害后果和罪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等是否明确;
(三)起诉书中是否载明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羁押地点、是否在案以及有无扣押、冻结在案的被告人的财物及存放地点;是否列明被害人的姓名、住址、通讯处,为保护被害人而不宜列明的,应当单独移送被害人名单;
(四)是否附有起诉前收集的证据的目录;
(五)是否附有能够证明指控犯罪行为性质、情节等内容的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
(六)是否附有起诉前提供了证言的证人名单;证人名单应当分别列明出庭作证和拟不出庭作证的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和通讯处;
(七)已委托辩护人、代理人的,是否附有辩护人、代理人的姓名、住址、通讯处明确的名单;
(八)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否附有相关证据材料;
(九)侦查、起诉程序的各种法律手续和诉讼文书复印件是否完备;
(十)有无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二)至(六)项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前款第(五)项中所说的主要证据包括:
1、起诉书中涉及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证据种类中的主要证据;
2、同种类多个证据中被确定为主要证据的;如果某一种类证据中只有一个证据,该证据即为主要证据;
3、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自首、立功、累犯、中止、未遂、防卫过当等证据。
第一百一十七条案件经审查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一)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决定退回人民检察院;
(二)对于不符合本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二)至(九)项规定之一,需要补送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
(三)对于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宣告被告人无罪,人民检察院依据新的事实、证据材料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四)依照本解释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准许人民检察院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人民检察院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五)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二)至(六)项规定的情形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或者决定不予受理;
(六)对于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一百一十八条人民法院对于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决定是否受理,应当在七日内审查完毕。对于人民检察院建议按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决定是否受理,应当在三日内审查完毕。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的期限,计入人民法院的审理期限。
第一百一十九条对于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一)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长并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二)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当事人;
(三)对于未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告知其可以委托辩护人;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三款规定的,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及本解释第三十七条规定的,一般要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四)通知被告人、辩护人于开庭五日前提供出庭作证的身份、住址、通讯处明确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及不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和拟当庭宣读、出示的证据复印件、照片;
(五)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六)将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翻译人员的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七)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人民法院通知公诉机关或者辩护人提供的证人时,如果该证人表示拒绝出庭作证或者按照所提供的证人通讯地址未能通知到该证人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通知该证人的公诉机关或者辩护人。
上述工作情况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Ⅶ 刑事诉讼法教材选哪本比较好
高教版刑诉第四版 ,红皮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大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陈光中主编。
Ⅷ 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的步骤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的再审程序的规定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可以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判。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