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诉讼法再看实体法
①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诉讼法”是程序法、是保障“实体法”得以贯彻执行的途径。
民事诉讼法是维护民事实体法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程序保障。
民事诉讼法是维护民事实体法权益和地位的基本保障。
② 我想问一下,司法考试大致的复习顺序像民诉、刑诉、行政法是不是这些重点看好了,就一定能通过呢
你好,每个人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所以,复习计划也不一样。
但是,从司专法考试来看,属大部分的学员,都会先从理论法/实体法着手去复习。比如,开始阶段,民法、刑法、行政法、法理。这些科目花的时间相对要多些。因为相对其他科目来说,知识多,法学理论知识比较强。前期投入多些时间,会更好去把握法学,形成一种法学思维。
诉讼法(民诉、刑诉、行诉),经济法。这些科目偏法条知识点。多数考点都直接来源于法条。但是,复习并不是单个地去背法条。而是全面掌握知识脉络,之后去理解和记忆。
你可以多做几份历年的真题,感受一下各科目出题的一个方向。然后明确如何去复习。
考试永远考的是重点,但是重点如何去把握,并不是,单个拿来,光背这个就可以的。是在你全面掌握知识体系下,你去归纳与总结,或者由辅导老师来帮你梳理。
③ 程序法和实体法怎么区分理解呢
二者的主要来区别是,性质源不同、内容不同、功能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程序法
程序法是为实现实体权利义务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2、实体法
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
二、内容不同
1、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
2、实体法
三、功能不同
1、程序法
程序法的主要功能在于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利和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
2、实体法
实体法的主要功能在于规定和确认权利和职权以及义务和责任。法律上的权利是法律关系主体(也称为权利主体),如自然人、法人依法拥有的利益、主张、资格、力量或者自由,这种权利的实现归根结底将给权利主体带来有形或者无形的利益。
④ 什么叫实体法先于程序法
这个···我们民诉法老抄师留的作业 民诉(程序)为什么先于民通(实体)实行。查了资料是这样说的:
第一,民诉法与民法的确非常密切,不可分离,但两者并不能等同,民诉法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当时虽然没有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但实体法意义上的民事法规还是大量存在的,人民法院适用这些实体法规,就必须按照程序法的规定进行;
第三,从国际立法经验来看,民法和民诉法的颁布顺序并没有一定之规,两法有同时公布的,有先颁布民法后颁布民诉法的,也有先颁布民诉法而后颁布民法的(如匈牙利)。可见,民法和民诉法颁布的先后顺序如何,应取决於本国的具体国情。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
诉讼法都是程序法的
⑥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实体法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基本法体系主要呈现为三大范围,即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大实体法和与之相适应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三大程序法。这些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又延伸出许多部门法,各个部门法之间都有程度不同的联系。联系较多、关系较密切的法律部门,称为相邻的法律部门。
民事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1.从实质意义上说,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必须同时存在,互为依存,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社会生活中,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实体的实体法,总是和保证其实施的程序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形式意义上说,程序法与实体法又是可以相互脱离的,只有民法典,而无民事诉讼法典,或者只有民事诉讼法典,而无民法典的情况,在世界各国的立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比如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而民事诉讼法典则于1806年颁布,民法典先于民事诉讼法典两年公布。又如日本,1891年公布民事诉讼法典,1896年至1899年公布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先于民法典公布约五年至七年。但是,即使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典,实质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总是存在的,虽然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典,却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我国1982年3月8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没有同时颁布民法,直到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才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民法通则公布之前,我国各级人民法院按照试行民事诉讼法审理了大量民事案件,这表明虽然没有公布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典,但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民事纠纷,并有很多民事方面的法规可用来调整纠纷当事人之问发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也就是说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存在的,试行民事诉讼法就是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实质意义的民事纠纷的程序法。所以,从根本上说,程序法和实体法仍然同时存在,密不可分。
2.程序法是法律的形式和内在生命的表现。对此可作如下理解:实体法规范只有通过审判程序,它的内部生命才能得以实现。这是由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劳动法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实体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它规定了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由这些权利义务关系而产生的纠纷,就要通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来解决,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保证其实现,从而起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可见,程序法与实体法在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的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独立价值,两者处于平等地位,不存在谁从属谁的问题。
⑦ 什么是实体法和程序法啊(定义)再分别举几个例子啊
实体法就是规定蛋糕怎么分,程序法就是规定本是你的蛋糕被人抢了之后你该怎么拿回来
⑧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应该先学习哪一个
先学民法,民法是实体法,实体法学完再学程序法民诉法。
⑨ 为什么实体法先于程序法
不知道你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个人觉得不是很正确。
首先程序法是叫你在这个领域大的原则有哪些注意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怎样的程序,比如《行政处罚法》里面有一条,规定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必须两人在场,出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发的执法证。而其它实体法,基本都要遵从这一原则,这就是程序法。
而实体法则是规定具体怎么做,比如说《产品质量法》、《商标法》、《刑法》等。就具体到责任有哪些,义务有哪些,违反了怎么办。
按照法律原则,应该是后法优于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至于实体法优于程序法,好像顺序搞反了。
⑩ 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
程序法和实体法是辩证统一的。是“你有我,我有你”。事实上,各国现行行政诉讼法既有程序性的,也有实质性的内容。因此,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划分具有相对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和形而上上反对二者,不仅不能自圆其说,而且不利于指导实践。
1、程序的启动是以实体法的实现为目的的。
程序启动并以成本运行。程序只是过程、链接、方式和步骤。因此,程序运行的目的只能隐含在程序之外,即启动程序以实现实体法。
例如,《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区分是非,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惩治民事侵权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2、诉讼程序的结束是实体法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行政目的的实现是行政程序的终结;罪犯受到惩罚,无辜者免于起诉,国家和社会秩序得以维持是刑事诉讼的终结;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是终结。民事诉讼程序。
3、程序操作评价标准
实质正义的实现程度和实质正义的实现成本是评价程序运行的标准。
(10)先看诉讼法再看实体法扩展阅读:
程序法是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为实现实体权利义务而制定的一种程序法。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在实体法中也经常规定某些程序性问题,在程序法中,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更多的规定。程序法是实体法得以正确实施的保证,而司法活动则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综合运用。
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过程中,法理学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法律划分为不同的范畴。根据法律的不同规定,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指规定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或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程序法是规定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有关程序,以保障权利或权力的实现或行使,保障权利或权利的实现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