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ppt
BDAABBDCBB
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评析
1、此案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可诉范围,某公司无权提起行政诉讼。
法律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第一条第二项不属于受案范围”“(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此处的仲裁是法定机构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决行为。“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所规定的仲裁,目前主要是劳动争议仲裁。
因此,案中的劳动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的行政行为不属可诉范围。
2、《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四条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分析:(1)李某与公司虽然没签订劳动合同,但有实质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应认定二者之间关系属于劳资关系。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本案争点应在,李某是否在上班途中。根据工伤认定办法,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为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因此,本案中,用人单位应向劳动保障局举证李某并不是在上班途中。估且不论在劳动保障局制作《工伤结论通知书》时,是否有通知用人单位举证。在后来用人单位向法院起诉,证明不是上班途中的两个理由,
(一)李某发生车祸的时间是早上6点30分,而其上班的时间应该是早上6点45分,其案发的地点到公司最少需要半个小时,按照公司的《考勤管理规定》即使没有车祸也是迟到的;(二)车上载着其妻子,因此无法判断李某是在上班的途中,很有可能是送其妻子到某处。
这两个理由只是用人单位的猜测,并不充分,并不能因为载着其妻子,和可能迟到,就推定李某并不在上班途中。
而且根据民法中的公平责任原则和衡平原则,判定应向有利于雇员的一方。
因此,李某应属于工伤。
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
1、定义不同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2、用途不同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
3、性质不同
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ppt扩展阅读:
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行为,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程序法,它规定法院、诉讼当事及其他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权利和义务。
因此,是有关程序规范的总和。而行政实体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及相对一方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所以,才规定的内容及范围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也有一定的联系。行政诉讼法是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
⑷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讲什么内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重在为学生系统讲授中国当前依法行政背景下行专政法的基属本原理、规范与实践。让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行政法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熟悉我国现有的行政法规范体系,掌握最基本的行政法学原理,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规范去解决基本的行政法案件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理性。
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案例分析
该题不适合高质量,烦请法律分类的伙伴收回。
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
对
错
对
对
错
对
不知道
对
对
对
案例分析题:
1、工商局的决定是错误的,根据内我国法律容规定,工商局的此种行为已经够成行政违法,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刑满后的人员不能申请营业执照,刑罚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刑罚的根本目的则是预防犯罪,所以工商局的决定是错误的
2、杨某可以对工商局提起诉讼,不过在此之前杨某可以对其申请行政复议,当然也可以直行政诉讼,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认为符合颁发营执照而拒绝颁发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
违法
合理行政原则
第一,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内不偏私,不歧视。违容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歧视对待,相同情况,差别对待;不同情况,相同对待。
第二,考虑相关因素原则,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违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该考虑的不考虑,考虑了不该考虑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是必要、适当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方式,如果为达致行政目的必须对相对人的权益形成不利影响,那么这种不利影响应当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并且两者应当处于适当的比例。违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与针对的对象不相称,用“高射炮打小鸟”,“杀鸡”用了“宰牛刀”。
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了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两种程序。
对一些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应当给予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一般适用简易程序;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而无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均应适用一般程序。
这样规定既能较好地体现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既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对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处罚较轻的行为,由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简易程序,保证了行政管理的及时、有效。规定这一简易程序,就是为适应行政机关日常大量的行政管理的需要,符合行政处罚程序必须具有促进行政效率功能的要求。
良好的行政程序不仅需要效率,而且需要公平,必须同时兼顾行政利益和当事人的利益。所以,除了简易程序外,还需要规定一般程序。对那些案情比较复杂、处罚比较重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适用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般程序包括调查和检查程序、决定程序以及执行程序。行政机关依照一般程序的规定执行,可以保证行政机关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经过调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切实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