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行政法规吗
⑴ 县政府是否有权发布命令
根据宪法的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权不包括: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事务;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地方各级国家公务员;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是整个国家行政组织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1)县级政府行政法规吗扩展阅读:
职权结构
规范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执行上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为此目的,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还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
领导权和监督权
也就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权。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有权撤销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决定,任免、考核行政工作人员
⑵ 县政府文件时法律法规吗
县政府文件不是法律法规,只是行政管理规定或政策规定。如果在文件在制内定方式上,采取了容法律章节条款的体例,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可以视为规范性文件。满足一定条件的规范性文件可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根据《立法法》及相关规定,拥有立法权的主体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法律;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规章。
⑶ 行政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文。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全文。
⑷ 政府颁布暂行规定等文件根据什么法律
复颁布暂行规定等文件的依据,要看制是哪一级政府颁布的。如果是国务院颁布的,属于行政法规,其依据主要是《宪法》、《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省级政府和设区的市级政府颁布的,属于地方规章,其依据主要是《宪法》、《立法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县级和乡镇级政府发布的,属于规范性文件,其依据主要是《宪法》、地方政府组织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省级政府和设区的市级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制定地方规章。县级和乡镇级政府,也可以根据《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规范性文件(不能违法)。
⑸ 县政府做出的规定属于地方性法规还是政府规章
这个最多是个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最低都是要地州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⑹ 县级人民政府能否出台办法
县级人民政府是可以出台办法的,无论是政府、机关或是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某些事项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出台某些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的。
我国立法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由此可见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区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制定符合当地实行的办法,但是制定的办法不能和国家颁布的其他法律有相互抵触的地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第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