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61条
Ⅰ 民事诉讼的期限是多长
对于审限民诉法明确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审限为3个月,3个月内必须结案,不能延长审版限。人民法权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一审法院应当在给予的审限内作出判决。此时,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按二审的审限进行审理,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人民法院受理选民资格案件后,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Ⅱ 刑事附带民事二审上诉人有没有权利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76、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都提出上诉的,均为上诉人。
177、必要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出上诉的,按下列情况处理:
(1)该上诉是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2)该上诉仅对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3)该上诉对双方当事人之间以及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承担有意见的,未提出上诉的其他当事人均为被上诉人。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在第二审程序中被称为 A原告 B被告 C. 上诉人 D被上诉人。
作为案件当事人,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赋予了您广泛的诉讼权利,同时,您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下面,我们将向您介绍这些主要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提起上诉,申请执行。民事诉讼法还规定,当事人有权请求调解。
民事诉讼法:
第50条: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第51条: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52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第56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第58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第61条: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
刑事诉讼法:
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32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
第33条: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第34条: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第39条: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
行政诉讼法:
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1条,是什么意思那位大哥大姐知道快告诉我
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可以去收集和调查证据,在一定范围内到相关部门调取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一条规定是怎么样的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专可以查阅本案有关属材料。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那是法院通知你有权去聘请代理人或律师,对于律师和代理人可以查阅案卷。也是你的权利
Ⅳ 金钱债务执行案件中,如何区分协助执行人与到期债务第
以人民法院裁决书为准,一目了然。
Ⅵ 民事诉讼法
我国《继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由此可见,“父债”是否应由“子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1)子女清偿“父债”,以所继承的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未继承遗产的,一般不承担债务;
(2)如果父母所欠的债务,实际上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则应作为家庭债务,由家庭成员共同负担,子女不能以未继承父母的遗产为由,拒绝清偿债务;
(3)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致使父母被迫举债度日,对此,子女应负责全部清偿。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61条指出:“继承人中有无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即使遗产不足清偿债务,也应为其保留适当的遗产,然后再按继承法第33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80条的规定清偿债务。”
具体到你所述情况,你应在其所继承遗产的限度内清偿其父亲所欠债务,对于超出的部分,你可不负清偿责任。同时,如果你尚未成年,在清偿债务时还应为其保留适当的遗产。
Ⅶ 民事诉讼法第61条,是不是只有拘留的权利。
民事诉讼法抄第61条,袭不是规定只有拘留的权利,当事人所说的是刑事诉讼法第61条,通常民事诉讼法是有关民事纠纷的诉讼,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事诉讼法才牵涉治安和刑事拘留。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其中也不仅仅是只有拘留的权利,如果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有可能判刑。
Ⅷ 有关民事诉讼法庭审制度的一些规定
法庭调查是开庭审理的首要中心环节,是对案件进行实体性审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当事人争议的事实,通过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并就每一证据材料进行质证,以查明案件事实,审查核实证据,从而为下一步的法庭辩论奠定基础。
依照规定,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后,应当告知当事人法庭调查的重点是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当事人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反驳对方主张的,也应当提供证据或说明理由。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法庭调查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3、出示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4、宣读鉴定结论
另外,根据《证据规定》第6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1-2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 5、宣读勘验笔录
法庭辩论是在合议庭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根据此前法庭调查已经基本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的意见,反驳对方的主张,相互进行言词辩论的活动。
《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4、互相辩论
Ⅸ 民事诉讼法犯了第61条刑拘留最长时间为几天
刑事拘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 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案件最长拘留37天,检察院负责侦查的案件最长拘留时间是14天。
盗窃罪是由公安局负责侦查的案件,最多可以拘留37天。
盗窃金额在600以内,除非是扒窃、入户盗窃等,否则不够成犯罪,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Ⅹ 民事诉讼法犯了第61条刑拘多
刑事诉讼吧,民事诉讼那来的刑拘,刑拘最长37天,民事诉讼里司法拘留后行政拘留最长15天